鎮政府斜對過有家單開間馮記小面館,這家面館與眾不同。一般面館都供應早、中、晚三市,它獨做早市,而且只供應單一品種:五彩鮮辣麻醬拌面。就憑這碗麻醬拌面,每天一市可以賣掉200碗,而且只賣200碗,過了九點,你就吃不到201碗的拌面了。原先煮面的灶頭突出在店門外,由于不能占用人行道而搬進了店堂。店堂更加擁擠了,只能擺下兩張桌子。為了讓顧客吃面時有坐的地方,馮老板只好與城管打起了游擊,他在店門口擺了第三張桌子,“你來我撤,你走我擺”。雖然多了一張桌子,但店門口等候吃面的人群,依舊排起了一字長蛇陣。
新上任的鎮長姓忻,他上任第三天就發現這家小面館“風景這邊獨好”。由于他初來乍到,聽完了鎮政府有關部門的工作匯報,更迫切想了解當地的民情,傾聽百姓的呼聲。于是他就選定這家生意特好,人氣特旺的面館,作為他了解民情的“情報站”。
今天,他一早來到面館門口排隊,借排隊、吃面的機會,主動找人聊天。和他同桌吃面的“面友”,不知他是新來的鎮長,口無遮攔,想啥講啥,還告訴他這家面館生意為啥這么好的秘密:除了拌面的味道鮮美之外,這里撈面的師傅就是馮老板,他還是“新華社編外記者站站長”。他每天都會發布消息。他發布的消息,過后都變成了事實,比天氣預報還準。所以,小鎮上的人愛吃他的面,更愛聽他發布的消息。
就在此時,五十出頭的馮老板,他一邊撈面,一邊對著門口第三張桌子吃面的顧客打招呼了:“你們快點吃,今天鎮上的城管全體出動,我得給他們面子。現在8點多了,在他們上班之前,先把門口那張桌子撤走,請大家幫幫忙。”說著,他老伴真來搬桌子了。
忻鎮長聽了心頭一驚:區領導今天下午要來鎮里檢查工作,昨天下午三點,自己召開鎮里的衛生、城管、宣傳、派出所等有關部門干部會議,決定搶在區領導來到之前,今天上午開展突擊整治。我昨天下班前布置的工作,今天一早,整治工作還沒開始,馮老板他是怎么知道的?誰把昨天會議的內容傳出去了?政府需要改變工作作風,接受群眾的民主監督,但是,鎮政府會議上討論的內容,豈能隨隨便便流向民間?這不是民主,而是干部違紀。凡是這種違紀行為的背后,往往隱藏著干部謀取私利、腐敗的事實。要改變干部的工作作風,首先要抓干部的工作紀律。于是,忻鎮長匆匆吃完面,趕回辦公室,把昨天參加下午三點鐘會議的所有干部,一個不漏召來開會,查問誰把會議內容泄露出去的!
與會干部聽了,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常言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家都擔心他的這把火會燒到自己身上,所以都低下了頭,一言不發。忻鎮長非常生氣,見大家不開口,他就點著名,一個一個查問。被點到名的干部個個搖頭,沒一個承認泄漏了會議內容。最后問到市政環衛局魏局長,她是位女同志,感到非常委曲,未開口,先流淚。原來,昨天下午開好會已經四點鐘了,她回到局里四點一刻,馬上布置兩輛灑水車上街沖洗,要求清掃班加班去清掃馬路。有一輛灑水車,還專門到鎮政府大院沖洗了好幾遍,一直忙到六點半,魏局長還帶了人親自去檢查,查出好幾個盲點,特別菜市場門口的地面,積起一層又臟又黑的積垢,打算今天一上班就去清洗。現在,她的人都在下面等候出發的命令。為了落實忻鎮長的突擊整治,她雷厲風行,說干就干,就想讓忻鎮長在區領導面前露露臉,全鎮上下干干凈凈,他多有面子啊?她給他面子,忻鎮長卻把她叫了上來,她的屬下要出發卻不能出發,弄得她多沒面子?她越想越委屈,一句話不說,索性放聲哭了起來。忻鎮長查不出走漏消息的根由,只好草草結束會議,讓大家趕緊回去,負責各自的整治。他單把派出所張所長留下,問:“那個馮記面館的老板,你對他了解多少?”
“他為人老實本分。他家拌面是祖傳的,是我鎮的特色產品。面是他家自己軋的,拌面的調料也是他家自己制作的,我們鎮上的男女老少都愛吃他家的拌面。你怎么問起他來?”
“你去查查馮老板到底有什么背景?他是通過哪條渠道,獲得我們今天上午要開展突擊整治情報的?”
派出所張所長扳著手指一算,馮老板和我們鎮政府所有干部可以說都認得,大家都去他面館吃過面,他卻從來沒有托人要求我們辦過一件事。就連他開面館所選的店址,還是拆了他老房子改建農民別墅時,和他簽約所定下的。他沒有背景,也沒渠道,是普普通通的一個人。可是忻鎮長要查他的背景,自己能不去嗎?只好換了便裝,去找馮老板聊聊。
面館早市已經結束,馮老板和他老伴正在清理鱔魚的“龍骨”。他們的拌面之所以被冠上“鮮辣”兩字,這“龍骨”是關鍵原料之一。除了“龍骨”,他們又去罐頭食品廠收購雞殼、肉骨,老伴每天下午又去菜場義務幫買蝦的顧客剝蝦仁,剝下來的蝦殼帶回家來,和“龍骨”、雞殼、豬骨一起煮,熬出來的高湯奇鮮無比。他們放兩調羹高湯在碗底,馮老板撈面時,把面放在笊籬上甩了又甩,甩得干干的放進碗里,因為面干,碗底兩調羹的高湯,一下子全被面吸了進去。然后,在白白的面上,澆上淡黃的麻醬,再加上紅紅的辣油,黑黑的醬油和綠綠的香菜,一碗紅黃綠白黑五種顏色,又辣又鮮的拌面端到了你的面前,色、香、味俱佳,令人食欲大增,誰不愛吃?這時,一條帶有鮮紅血絲的“龍骨”被馮老板揀出來,扔進了腳邊的垃圾箱,張所長借此機會與他搭訕,好奇地問:“你把這么新鮮的骨頭扔了?”
“這鱔魚骨頭都是劃鱔絲扔下的,劃鱔絲的鱔魚是死是活,買的人不知道,這鱔魚‘龍骨’會告訴你。凡活鱔魚被滾水泡死,它的血凝起來,就像赤豆沙成團的。凡是死鱔魚,它的血凝不成團,‘龍骨’邊上有血絲,而且是鮮紅的,恰恰證明是條死黃鱔劃的鱔絲。我們不能被假象所迷惑,用了這種‘龍骨’,會壞我一鍋湯。”
“沒想到簡簡單單一碗拌面,內中還有這么多的講究,難怪大家都愛吃你家的拌面。”
張所長想說幾句好聽的話,然后轉入正題,問他“情報”的來源。不料,張所長還沒轉入正題,馮老板又發布消息了:“張所長,恐怕有上級領導要來我們鎮檢查工作吧?他們已經到了,你是我們小鎮派出所的所長,領導的安全都壓在你的肩膀上,你不去陪同領導,還在我這里嘎三胡,領導要出了事,你還站得直嗎?”
張所長聞言大吃一驚,心想:區領導要下午才來,忻鎮長還沒有具體布置保衛工作的要求,他怎么知道上級領導已經來了?“馮老板,說話要有根據,不能亂說。”
“我不但知道他們來了,還知道他們來了十個人。其中四位領導,四名司機,還帶了兩個秘書。”
馮老板說得有鼻子有眼的,張所長心里慌了。本來以為他是個老實人,看來他的背景還挺大,藏得夠深的。再說,忻鎮長也夠厲害的,他才上任幾天,就發現了他有背景,還派我來調查。要不然上級來了人,與上層關系很密切的忻鎮長,他怎會不知道?張所長問:“馮老板,你說上級領導來了,聽誰說的?”
馮老板嫌他嚕蘇,便說:“就這‘龍骨’告訴我的。你們的上級領導已遭危險了,被你們的灑水車淋了一身,你快去保護領導的安全吧。”
張所長聽說領導遭到了危險,他立馬趕回鎮政府大院,向忻鎮長匯報,“區領導已經到了,是馮老板說的,他們來了十個人,四位領導,四名司機,兩個秘書。”
忻鎮長一聽呆住了,這位馮老板太厲害啦!他不僅知道我們鎮上會議的情況,連區里領導的行蹤他也掌握?張所長繼續匯報:“據馮老板說,領導已遭危險,被灑水車淋了一身。”
“啊?你還不派人去找?快把領導找回來!”
就在此時,除了司機,孫區長等六個人走了進來,說:“小忻啊,你好厲害,到這里才幾天,已經建立了你的秘密情報站。我本想提前半天來這里走走看看,誰知到了面館,我們的身份就暴露了,你選用的這位情報站站長,嗅覺可真靈啊!”
“怎么啦?你們遭灑水車淋了?”
“又是面館老板送的情報?”
原來,孫區長早已知道這家面館的麻醬拌面非常可口,是他們鎮的特色產品,但只做早市,他每次來都錯過了時間,沒嘗過這家面館的特色拌面,所以非常想品嘗一下這拌面到底是什么滋味?昨天他跟幾位副區長說,既然明天下午去檢查,改在明天早上出發,八點半趕到那邊,你們不要吃早點,我請客,請你們嘗嘗他們鎮的特色拌面。為了吃這碗拌面,他們七點半不到就出發了,誰知路上堵車,到了面館門口,已經八點三刻了。他們看到鎮政府大院門口有車位空著,就停好了車趕到馬路對面的面館,要了十碗面。誰知,馮老板賠著笑臉說:“抱歉,我只剩下八碗面了,真想吃,明天早點來。”
秘書聽了不順耳了,說:“我們領導為了吃你這碗面,坐了一個多小時的車,你說沒就沒了?”
“我沒說沒,只剩下八碗面了。”
“你不能想想辦法,再增加兩碗?”
“我每天四十斤面粉,和了水軋成五十斤面條,每碗面二兩半,每市200碗,做生意講究誠信,如果多一碗,就是短斤少兩摳下來的。我知道你們領導的官位比我們鎮政府任何一個領導都要大,但也不能逼我,無中生有變出兩碗面來!”
“你怎么知道我們領導比你們鎮政府的官大?”
“都快九點了,鎮政府領導都已到崗。鎮長、書記的車位,原先都停在靠門口,進出最方便的地方,今天四個車位都讓你們占了,比他們官位小的誰敢占用?但我是做生意的,講究童叟無欺,官民一致。每市200碗,決不賣201碗。”
這時,后面又來了幾位顧客,對著馮老板嚷嚷,“他們到底要不要?他們不要我們要。”
秘書就把八碗面全要下來了,一路上司機最辛苦,兩個秘書讓給四位司機吃,他們只好去別家店吃點心。吃罷點心,原本下午檢查的,現在變成了暗訪。他們隨便去鎮上的街道走走看看,看到大家都在打掃衛生,認認真真在整治街頭臟亂差的現象。他們很高興,忻鎮長來了后,確有新氣象。一路走來,來到菜市場門口,正想找幾位居民聊聊,突然從他們背后開來一輛灑水車,那水都噴灑在人行道上,孫區長來不及躲避,從頭到腳,被淋成了“落湯雞”。這時來了幾個清掃工,拿了硬枝扎成的大掃帚,蹲在地上又刷又擦。因為很長時間沒來沖洗了,菜市場門口的積垢,又厚又黑,怎么擦也擦不掉。就在這時,馮老扳急匆匆從菜市場出來,他每天賣完200碗面,第一件事就是去菜市場收龍骨,現在拿了龍骨要回去,門口碰上被“雨”淋后正在揩身的孫區長,說:“有朋遠方來,打掃庭院干干凈凈迎貴賓,這也在情理之中。我們鎮上的灑水車,就是六、七、八月的三伏天氣,都沒上過街灑過水。昨天下午快五點了,太陽都下班了,灑水車卻來來回回又是沖又是洗,要不是你們來,惜水如金的灑水車會這樣大方,還加班加點沖洗馬路?領導干部愛干凈,常期居住在這里的居民就不愛干凈了?”說著,他指著蹲在地上擦洗地面積垢的清掃工,說:“積垢難清,積重難返了吧?”他邊說邊走了。
孫區長目送馮老板走遠了,他深深感到,今天這碗拌面真沒白吃。他們離開菜市場,又去醫院和學校看看,然后回到鎮政府大院,他把遭遇馮老板的前后經過,統統告訴了忻鎮長。最后留下一句話:“小忻,你們這家面館情報站很有水平,通過我們干部愛做表面文章,揭示了干部工作作風存在的嚴重問題,這個情報站,其實就是監督站。小忻,你真幸運,剛到這里就發現了這么好的一個情報員,如何用好它,就看你的本事了。”說完,孫區長不吃午飯,帶了他的人馬全線撤退了。
孫區長一走,忻鎮長的臉上一陣陣發熱。自己原本就是去聽取老百姓聲音的,把它建成情報站。早上,聽到馮老板說起了“突擊整治”,自己的立場突然就變了,還派張所長去調查他的消息來源,沒想到這消息原是自己只想做“表面文章”給他提供的。自己是新來的,如何帶領全體班子干部改變工作作風,看來這個“情報”站很重要,他所發布的消息,都針對我們工作作風存在的問題。這時,派出所張所長提議:“忻鎮長,這個情報站對我們非常有用,我建議給馮老板發聘書,聘請他為改變我們干部工作作風的監督員。”
“不行!發了聘書他還會像現在自由自在發布消息嗎?聘書又成了形式!”
“那怎么辦?”
“開會,我要宣布對馮老板的三不政策:不許驚動他,不許干擾他,更不許為難他,讓他自由自在的,無拘無束的發布監督我們的消息。我們更要相信自己,我們的工作作風改變了,他也就沒有消息可發布了。”
(責編/方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