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一:干式復合膜表面出現大面積氣泡
原因分析
1.薄膜的影響
①表面張力過小
干式復合用薄膜的表面張力必須達到一定的數值,如聚乙烯薄膜的表面張力必須大于3.8×10-2N/m。如果薄膜的表面張力過小,膠黏劑在其表面的潤濕性就較差,由此導致涂膠量不足,那么在膠黏劑量少或沒有上膠的區域就容易產生氣泡。此外,薄膜的表面張力必須均勻一致,否則就會因涂膠不均而使干式復合膜表面出現大面積氣泡。
②潤濕性較差
薄膜表面的聚合物涂層一般都含有潤滑劑、防靜電劑等具有斥水性的添加劑,這使得薄膜表面的潤濕性較差,從而使干式復合膜表面產生大面積氣泡。
③硬度過大
如果選用的薄膜硬度過大,在干式復合過程中膠黏劑與薄膜之間就很容易卷入空氣,由此產生大面積氣泡。
④厚度不均勻
如果薄膜的厚度不均勻,就會造成復合壓力不一致,壓力小的地方就會出現空檔,從而形成大面積氣泡。
⑤印刷表面有缺陷
如果薄膜印刷表面凹凸不平或存在針孔時,這些缺陷區域就會吸收部分膠黏劑,使得墨層表面的涂膠量減少,從而導致薄膜印刷區域有大面積氣泡出現。
2.印刷油墨的影響
①與膠黏劑之間的附著力較差
如果膠黏劑不能很好地附著在墨層表面,就會導致薄膜印刷區域的涂膠量較小,甚至涂覆不上膠黏劑,這樣在干式復合加工過程中就很容易產生氣泡。當生產蒸煮干式復合膜(袋)時,必須采用具有耐蒸煮特性的復合里印油墨,否則,經高溫蒸煮后,干式復合膜(袋)表面就會產生大面積氣泡,甚至發生剝離現象。
②干燥不良
干燥性能是油墨的主要印刷適性,如果油墨干燥不良,特別是大量使用甲苯、丁醇等沸點較高的溶劑時,就會導致墨層中存在溶劑殘留,因此經過干式復合加工后,這些殘留的溶劑就會降低膜層之間的黏合牢度,從而使干式復合膜表面出現大面積氣泡。
3.操作車間溫濕度的影響
操作車間的溫、濕度也是影響薄膜干式復合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操作車間的溫、濕度過高,就會使已配制好的膠黏劑的含水量增加,從而使膠黏劑產生大面積氣泡。此外,如果操作車間的相對濕度過高,薄膜尤其是吸濕性較大的薄膜就會吸附空氣中的水分,從而產生氣泡。相反,如果操作車間的溫、濕度過低,就會使膠黏劑的分散性較差,從而導致膠黏劑在薄膜印刷表面的轉移性、潤濕性和涂布性較差,這樣也會致使干式復合膜表面產生大面積氣泡。
應對措施
1.選用厚度均勻、無表面缺陷的薄膜,并按照生產日期進行分批管理,切勿采用陳舊和潤濕性不好的薄膜。此外,復合前需對薄膜進行表面處理,以此提高其表面張力,確保干式復合加工過程的順利進行;復合后還要對薄膜進行充分的保濕熟化。
2.根據承印材料類型、內容產品性質、后加工條件等方面來選擇適當的印刷油墨,以保證其與膠黏劑有良好的黏合牢度。此外,在印刷過程中,要對油墨的干燥性能進行嚴格控制,保證其充分干燥。
3.操作車間的溫濕度應保持在合理范圍內。一般來說,操作車間的溫度控制在18℃~25℃、相對濕度控制在60%~70%為宜。
4.選用潤濕性較好的膠黏劑,并通過一些措施增加膠黏劑的固含量和涂布量,在配制膠黏劑時選用沸點較高的稀釋劑。
5.使用表面平滑的復合膠輥,保證膠黏劑均勻涂布,同時適當增大復合輥與薄膜的接觸面積,以使薄膜與膠黏劑保持良好的角度。此外,提高復合溫度、增加復合壓力、降低復合速度也是避免大面積氣泡產生的有效措施。
現象二:干式復合膜表面出現有規律的氣泡
原因分析
1.網紋涂布輥的影響
在實際干式復合加工過程中,往往由于網紋涂布輥受到過度磨損,而導致膠黏劑涂布不均,從而出現有規律的氣泡現象。
2.復合膠輥的影響
復合膠輥的作用是,在一定的溫度和復合壓力下,將兩層薄膜通過膠黏劑貼合在一起。如果復合膠輥各區域老化程度和硬度不一或表面存在缺陷,如劃道、凹痕、砂眼等,就會導致復合膠輥壓不實,形成涂布空檔,從而致使干式復合膜表面產生有規律的氣泡。
3.其他影響
復合和印刷速度不同步、薄膜變形、導向輥平衡度差、輥表面不清潔等也是產生大面積氣泡的主要因素。
應對措施
1.認真檢查網紋涂布輥表面,以免發生網穴堵塞或磨損問題,必要時應更換網紋涂布輥。
2.對存在老化問題和表面缺陷的復合膠輥要及時更換。
3.操作人員要認真測定、調整各輥轉速,保證復合與印刷同步,必要時采用循環泵,同時注意對膠黏劑進行過濾。
4.注意檢查所用薄膜的質量,避免使用有質量問題的薄膜。
5.調整導向輥的平衡度,并經常對各輥進行清潔,確保其表面干凈、無異物。
現象三:干式復合膜表面出現無規律的氣泡
原因分析
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薄膜表面質量不好或含水量過大。對于吸濕性較強的薄膜,如果保管不當就會吸收大量的水分,在未加處理的情況下進行復合或熟化時,薄膜中的水分就會向膜外蒸發,從而產生無規律的氣泡。
此外,如果印刷后的薄膜表面有油墨流掛,也會導致干式復合膜表面出現無規律的氣泡。
應對措施
1.選擇表面質量好的薄膜。對于吸濕性強的薄膜,一定要注意防潮,復合前可先進行預熱烘干。
2.為避免油墨產生流掛現象,可適當減少上墨量,并降低印刷后的收卷張力。
現象四:膠黏劑配制和涂布時導致氣泡出現
原因分析
1.如果膠黏劑的黏度過大,就會影響其分散性和流平性,從而影響其在干式復合膜表面的潤濕性,進而產生氣泡。
2.如果稀釋劑中水、醇等活性物質的含量過高,干式復合用聚氨酯膠黏劑中的-NCO基團就會與這些物質中的氫原子發生反應釋放出CO2氣體,從而使干式復合膜表面產生氣泡,目前干式復合用聚氨酯膠黏劑常用的稀釋劑為乙酸乙酯,因此要求乙酸乙酯的含水(醇)量不超過0.2%。
3.如果膠黏劑的涂膠量太少,就會使干式復合膜表面涂膠量少的區域出現氣泡。
應對措施
1.將膠黏劑的黏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不使用固化劑(聚異氰酸酯系)含量超過標準配比的膠黏劑;選擇膠黏劑時,綜合考慮薄膜的種類、性能、后加工條件及最終用途等情況,如當包裝內容物為堿性、酸性或刺激性較強的物質時,所選膠黏劑須具有較強的抗介質性,否則其黏合牢度就會受到影響,從而使干式復合膜局部產生氣泡,最終引起分層、脫膠等問題。
2.配制雙組分聚氨酯干式復合膠黏劑時一定要充分攪拌,使膠黏劑均勻分散,這樣可使膠黏劑在干式復合膜表面保持良好的潤濕性和黏合性,從而減少氣泡的發生。此外,配制好的膠黏劑要經過充分靜置脫氣,然后倒入膠盤中使用,倒膠時需沿膠盤邊緣緩慢倒入,以免因空氣混入而在干式復合膜表面形成氣泡。
3.膠黏劑配制好后須完全密封,避免混入水分,否則這些水分會因在25℃~27℃的溫度條件下無法完全烘干而與固化劑反應產生CO2氣體,形成氣泡。另外,為避免配制好的膠黏劑放置時間過長,需要根據隨配隨用的原則來配制膠黏劑。
4.根據包裝內容物的不同要求確定合適的涂膠量。涂膠量的調整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考慮:①網紋涂布輥的網線數和網穴深度;②膠黏劑的濃度;③涂布膠輥的軟硬程度和壓力大小以及刮刀的角度和壓力大小。
5.在進行干式復合加工前,須對膠黏劑中的稀釋劑進行檢測,確保其純度符合要求,以防止干式復合加工工藝過程中產生CO2氣體;薄膜完成干式復合加工后,不應急劇加熱熟化。
現象五:膠黏劑配制和涂布時導致氣泡出現
原因分析
1.膠黏劑在配制過程中混入灰塵等異物。
2.薄膜表面吸附了灰塵、油脂等異物或存在針眼,這樣會導致兩層薄膜之間無法緊密貼合,并產生空檔和氣泡。
3.操作車間的環境條件對干式復合產品的質量也有很大影響,如若空氣中含有大量的灰塵,在干式復合加工過程中,這些灰塵就會落在復合和膠黏劑上,從而導致氣泡的產生。
應對措施
1.將配制好的膠黏劑和稀釋劑進行完全密封保存或采用循環泵。
2.確保薄膜表面干燥、清潔。如果薄膜表面不干凈,可用干凈的棉布進行清潔,也可對薄膜重新進行電暈處理。電暈處理既可去除薄膜表面吸附的灰塵、水分及其他污垢,提高其表面張力,還可使薄膜表面保持良好的粗糙度,減少氣泡的產生,進一步提高干式復合膜的復合牢度。另外,還要注意消除靜電,特別是進氣口處的靜電,以防薄膜因靜電而吸附異物。
3.由于現有的加工條件尚無法解決薄膜的針眼問題,因此,應盡量選用優質的薄膜。
4.注意對烘箱進行定期的清潔處理,且保持操作車間清潔,尤其是要防止粉末飛散。
當然,干式復合過程中的氣泡現象和產生原因還有很多,在此只列舉了幾例較為典型和常見的氣泡現象。在實際操作中,操作人員應根據不同的氣泡現象進行具體分析,找出癥結所在,認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