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輪回,滄桑演繹。轉眼間,父親汪云海,已滿頭染霜,逾越耄耋之年。近兩年,只想為他寫點什么,但幾次提筆,均難以成文。今夜偶得靈感,為他老人家寫下只言片語,權當人生的美好回憶,權當為后人留下些精神財富……權當獻給父親八十大壽的生日賀禮。
父親是一個真誠實干的人。五十年代末,他畢業于河南醫科大學,是新中國為數不多的“天之驕子”。無論為人處事還是干工作,他堅持按照毛澤東同志的“三老四言”要求自己,把“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他說到做到,有諾必信,有諾必守,有諾必行,有行必果。他常說:“人生貴在真與誠,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真誠實干方男兒。”他一生做過很多有意義且有益于人民的事,從淮河治洪到支援“信陽事件”,從社教活動到醫政管理,從抓制藥生產、醫院管理到醫學教育,他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行行干得風生水起,行行抓得凝心聚力、真情無限,他以誠待人,以情感人,以品做人,深得社會和老百姓好評。他在固始抓公費醫療管理期間,上至領導,下至普通干部職工,都能做到一視同仁,不偏不倚,把真情服務、讓患者滿意作為工作的基本目標。
父親是一個大愛無聲的人。他從醫院院長到衛校校長,為官為政幾十年,兩袖清風,不貪不占,公私分明。他在治淮期間,深得加拿大醫學泰斗馬海德寵愛與真傳,學得一手針灸“絕活”,對治療偏癱、面部神經麻痹導致的口歪眼邪、腳膊手腕運動扭傷、成人尿床頑癥等,有獨到的“針療”技術,曾先后治愈上千例患者,均分文不取。農民兄弟無奈之下,以補補身體為名,經常給他送去一些土雞、土鴨、柴雞蛋之類的土特產,多半被拒。后來,父親把針灸“絕技”傳給了大弟汪沿澤,使之發揚光大,造福四方百姓。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由于深得父親教誨勉勵和言傳身教,我調往鄭州工作后,有幸結識了佛光寺住持行貴法師、香港愛心力量有限公司同仁、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和河南省慈善總會等一大批愛心慈善人士,并率先參加了贊助家鄉固始失學兒童、協調援建愛心小學、支持貧困大學生等一系列愛心公益活動,并攜小女汪楊心如在河南省慈善總會特設了兩個愛心基金。
父親是一個崇尚美德的人。他一生愛憎分明,嫉惡如仇。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系于心;真情友情父子情,情情難忘懷。他對國家充滿無私的奉獻。他一生育有四男一女,其中兩男一女被送上保家衛國的從軍之路;他對家鄉人民充滿赤子之情,先后為所領導的單位和家鄉父老鄉親做了一件件好事、實事;他對子女教育充滿無限情懷,傾心協助和指導每個子女樹立好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目標,并尊重各自對人生發展道路的客觀選擇;他對一切邪惡勢力從不屈服折腰。在“文革”動亂的年代,面對打砸搶分子的野蠻行徑,面對社會道德水準的淪殤,他強烈抵制、反抗并與之針鋒相對,始終堅定革命信念,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堅定為人民謀福祉的目標不動搖,“抓革命,促生產”,堅信正義必將戰勝邪惡,堅信天空的陰霾和烏云必將被春風和陽光所驅散。
父親是一個寬宏仁義的人。他仁心、仁慈、仁義、仁術,他勤學、勤勉、勤思、勤勞。他有大愛無疆的愛心,有慈悲為懷的“佛心”,有忍辱負重的襟胸。他對“文革”中毛澤東主席所推行的錯誤路線給他所造成的身心傷害,更多的是理解與寬容,按他的話說叫“一切向前看”。他對“文革”中從事打砸搶的極端分子,給他留下的傷痕累累,更多的是理解與寬容,“一笑泯恩仇”,并告誡其“迷途知返,改了就好”。他堅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上天不報,而是時辰未到。他的大仁大義、敦促一部分人良心發現,改惡向善,促進了社會和諧與穩定。
父親是一個睿智海涵的人。他常教育我們說:“吃虧是福,吃苦是福;上善若水,厚德載福”。他講求忠厚傳家,反對尖酸刻薄,他主張嚴于律己,寬厚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是位象棋高手,常以下棋喻示人生,他說,人生如棋,讓一步海寬地闊;棋如人生,勝敗乃兵家常事,關鍵在于你選擇的是屢戰屢敗,還是屢敗屢戰。摔倒了不要緊,爬起來繼續前進就是好樣的,切忌屢撞同一座南墻。父親又是一個垂釣高手。他常以釣魚的經驗指導我們的事業與人生,他說急性子吃不了熱豆腐,耐心等來艷陽天。若想釣大魚、釣好魚,就需要耐心、細心、精心,學會觀察魚、研究魚、了解魚,靈活應對天氣變化、風向變化、魚群變化。他深諳辯論法、方法論與心理學基本原理,把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哲學原理演繹的滾瓜爛熟,入木三分。
人生修行千百度,方為安康長壽星。作為汪云海的子女,我們為他感到驕傲與自豪,為他感到幸福與美滿!
我敬佩他,愛戴他,孝順他;我祝福他,祈福他,安撫他。愿將汪氏家風和家訓代代相傳,發揚光大;愿他老人家健康長壽,樂度晚年。我們兄弟姐妹攜子女,愿伴著老父親四世同堂,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度過100個人生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