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火車上,一名巴西女子把腳擺在對面凳子上,坐在我旁邊的男士起身,走到她面前,氣沖沖地說:“請把你的腳放下,你可以放腳,但請你先脫掉你的臭鞋!我們的干凈不是給你來破壞的!”說完,回來,坐好。我朝他伸大拇指。他笑了一笑,說:“就是過分嘛,你不會在家這樣做。”
不說此巴西女子,在倫敦、巴黎,把臭腳臟鞋放在公交車的絲絨凳子上的,也大有人在,我們屢見不鮮。記得有次跟倫敦朋友說起,香港港鐵內(nèi)有內(nèi)地小朋友大小便的事件,他的反應(yīng)并不是我預(yù)期的“咦”一聲,而是說:“大小便總算是人有三急,但在倫敦多年,我仍不明白當?shù)厝嗽跄馨涯_放在對面椅子上。”
在我們的城市,雖然很少看到有人把腳連鞋擺在公交車椅上,但卻總有人把只應(yīng)家里私密做的事,在公共場所照做,由剪指甲、涂指甲油、擠暗瘡、化妝到大聲聊天、打電話、讓小朋友奔跑喧鬧……應(yīng)有盡有。
公德,正如常識,并不與生俱來不學而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應(yīng)做,或許每個地方有其定義。在東京,公交車車廂內(nèi)不能打電話,在倫敦,人們不會站在電梯左邊。但當我以為倫敦的電梯使用法是國際標準時,來到瑞典斯德哥爾摩,卻發(fā)現(xiàn)他們原來跟我們一樣,隨意得很,左右不分,想停便停。
說回瑞士,經(jīng)過一輪轉(zhuǎn)車,恰巧坐在我前面的一名女士,又把腳伸放在對面去,不過這次,她真如那名先生所言,先把鞋脫掉,并把報紙夾放在腳板與椅子中間。或許這就是國有國民性,親眼看到了,就不能不相信。那名巴西小姐呢,轉(zhuǎn)過火車后,她又把腳連鞋撐到對面的椅子上……都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瑞士車廂的整潔并不能改變她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