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我遠赴美國留學時,首選的大學并不在紐約,原因之一是聽朋友說,紐約犯罪率全美最高,稍微晚點回家,就可能在黑暗中遭遇搶劫。然而,最后我還是轉到紐約完成了學業。
其實好萊塢電影《鱷魚鄧迪》,就用鏡頭描述過紐約。
現在想來,我比澳洲牛仔鄧迪還要大膽。剛來時,我在紐約居住的地段是販毒區,因為離學校近,而且房租便宜。又因為想多賺一點錢,還選擇夜晚送外賣。
我家附近南美人特別多,夜晚還常聽到槍聲。不過住久了就知道,其實用不著怕,你不惹他們,他們也不會來惹你。但是夜晚送外賣,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去應聘工作的時候,老板就告訴我,以前送外賣的常常挨打,因為那些販毒者很敏感。如果他們跟你打招呼或聊天,而你不理他們,他們就會誤以為你瞧不起他們,當然就要找你的茬了。
我在畢業之前,利用周末送了9個月外賣,非但沒有挨打,而且還結識了一些毒販子,跟他們稱兄道弟,結果我的小費最多,平均每小時15美元,一個月一千多塊。毒販子出手特大方,有的7塊錢的一張單子,他會給我5塊小費。
小氣的客人也有。曾遇到一個印度人,9塊9毛9的一張單子,給我10塊,還說:“Keep the change!”(請留下找頭!作為小費的意思)于是我拿出一個5分,也對他說一句:“Keep the change!”(請留下找頭!)不知道他是否明白我的意思。
在那9個多月里,我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找專業工作,周五至周日晚上,從6點到12點送外賣,完全是兩個不同的角色:面談時穿著Hugo Boss的高級西裝,送外賣時一身牛仔服,NIKE鞋。畢業后我進了華爾街,還特地把這份收入不錯的兼職介紹給了剛到紐約的朋友。結果,他第一天上班就遭到幾個黑人的暴打……
生活仿佛是一出戲,每一個人會按不同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我是同時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