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倦那條艱難的回家路,害怕那種離開工作時的空虛感、不被需要感,害怕被迫與別人攀比炫富,害怕那些以八卦事業為己任的親戚們。
“你什么時候回家???買著票了嗎?”這段時間,人們打招呼閑聊沒話找話的時候都會用這句話來作為開場白。畢竟年關將近,不少人都得去“秒殺”回鄉的票,這句話既顯得溫暖有關愛,又有時鮮的話題性。
老實說我還沒買票,也一直為了回家這事糾結不已—我其實不大想回家。
記得剛上班的時候,一位同事先行告退后,我正打算開溜,只見他旁邊的一個哥們兒打了個哈欠道:“你說走那么早干嗎?在辦公室里還能有人聊聊天,玩一會兒,回去啥也沒有多無聊?!?/p>
現在每到下班同事們呼朋引伴叫回家的時候,我再也沒了當初的積極勁兒,反而是止不住地煩躁:怎么這么早就走,有家有口有朋友的也就罷了,什么也沒有的人忙著回去干嗎?更何況下班的路是那樣的長,最少也得一個小時,還得在地鐵里擠來擠去,換上好幾趟,想想就煩。回到家中,甚至還得自己在冷鍋冷灶邊動手做飯,身邊也沒個伴能和你聊天吐槽,此時所剩下的,不過是滿心的失落和一屋的空寂。你說回家有什么樂趣?
而到了春節期間,這種煩躁更盛了。首先,這次回家的戰線拉得更長、更苦、更累。住在鄰近省份的還好,若是家鄉離得遠的,就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天天跑訂票點、火車站托人找關系,每天一刻不停地在電腦前刷票,研究比如先到山西,再從山西坐汽車去陜西這種路線的可能性。
就算是順利買到票平安回到家,終于熱鬧了!終于有人來跟你嘮嗑了!終于有熱乎乎的現成大餐可吃了!可是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不免得有所犧牲。
你得掩藏住自己的疲累和在城里混得不咋樣的這個事實,讓白發蒼蒼的父母覺得他們沒白養你,也讓自己覺得多少盡了點孝,從某種程度上安慰到了他們。你得在一大堆遠房的這個叔那個姨、這個姐姐那個弟弟瞬間出現在眼前的時候,保持和藹可親的面孔和他們每個人吃飯、敬酒,說一堆得體大方的話。你得忍受住大家言語之間的攀比之意,如某某掙了多少錢,升了幾級官,搞了多少套房子,買了幾個LV,掛了幾塊勞力士……同時,盡量不要讓自己顯得太挫。
當然,最痛苦的莫過于所有人打招呼的方式:“哎喲!都長這么大了??!工作了就是不一樣??!有對象了嗎?”(如果有)“什么時候結婚?。吭趺床粠Щ丶襾戆??對象干啥的啊……”(如果沒有)“???怎么會!太挑剔了吧!你看人家誰誰誰……”而你,只能干笑兩聲,把注意力放到手里剝著的橘子上面。
就這樣,我還沒說那些熱情地忙著幫你張羅相親事宜的呢!對于那些相親相到崩潰的人,這必然也是一種難以逃脫的折磨?;蛟S換個角度想,所有這一切的人和事都是在給你的假日“增光添彩”呢,若是沒有他們,你不過是換了一個地方過一個睡死吃死懶死看電腦看死的周末,其實也沒事干,一點意思也沒有。
雖然我真心愛我的家人,真心不知道在爆竹聲聲辭舊歲的時候一個人該怎么辦,但是我又極度厭倦那條艱難的回家路,害怕那種離開工作時的空虛感、不被需要感,害怕被迫與別人攀比炫富,害怕那些以八卦事業為己任的親戚們。
這種不合時宜的病,該怎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