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中的女孩電話多多,
不容父母染指聽筒。
因此家中電話鈴響之后,
她能老遠嚷著“我來我來”沖過來。
每個家庭都有一位首席接線生。
戀愛中的女孩電話多多,不容父母染指聽筒。因此家中電話鈴響之后,她能老遠嚷著“我來我來”沖過來。從此哪怕鈴聲震天父母都會置若罔聞,“慎莫近前女兒嗔”啊。但是有時女孩尚在沐浴,叫她“一沐三握發”式地前來接聽自然不妥。父母代接的后果便是滿腹的疑慮:“這又是誰啊?和上次的不一樣嘛?聽口音是外地人啊?”煩惱都因接電話而生。
剛剛學會講話的小孩也是接電話的首發陣容,打來電話的親友都是義務的語言培訓師,在電話這頭會聽到那邊父母壓低聲音的慫恿,指使孩子說這說那。終于將電話移交到大人手上,你當然要對剛才那位低齡接線生的表現給予熱情贊揚,越驚嘆越能叫孩子他爸他媽歡欣鼓舞,下次去電準還是孩子當家庭的前臺總機。
牙牙學語的孩子在接電話的時候也是妙趣橫生。你問他一聲:“你爸爸在家嗎?”他會回答:“在家。”然后就靜靜地等待你的下文,斷然想不到這時應該去叫他的爸爸來聽電話,以為你只是個愛打聽他爸爸行蹤的人而已。你必須明確指示:“請你爸爸來聽電話!”他才會“噢”的一聲去喊人。每次我打電話到我妹妹家,不到兩歲的外甥搶接電話也是當仁不讓,聽到我的聲音后立馬撂下聽筒走開,大聲地吩咐大人:“開門!快開門!”他以為我的聲音到了,人也就站在他家門口了。
在單位做慣了白領的,回到家里,提起電話也是一聲中規中矩的“你好”,而不是滿不在乎的“喂”,鈴響三聲之內必接是公司禮儀,在家中也堅決貫徹。不愛交際的父親聽到電話鈴響,即使離他最近、舉手之勞也紋絲不動,理由是:反正不是找他,接了也要多費唇舌,不如讓當事人親自來接,反而少一道環節。母親有時在廚房實在聽不下去了,提著鍋鏟出來救急,電話鈴聲戛然而止,正要埋怨,父親卻不急不忙:“怕什么,反正有來電顯示,打回去就是。”
幸好有這個來電顯示,將離電話最近的那個人變成了個報菜名的,只需在顯示屏上一瞥,就能識別到底該叫誰;或者大聲念出號碼,由家里其他人聽了之后前來自覺認領。還記得那個無繩電話的廣告吧?“媽”啊“小妹”的一通亂喊,最后終于等到了“小麗”的電話,據說那個廣告演員自己的名字中就有“小力”二字。小力等來的都是其他人的電話,自己屢屢收獲失望,就是因為他是家里的“首席接線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