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和尚是不能結婚的。到了宋代,卻出現和尚娶妻生子的奇怪現象。據宋代《雞肋編》記載:“廣南風俗,市井坐估,多僧人為之,率皆致富。又例有家室,故其婦女多嫁于僧。”
宋代和尚為什么能娶妻生子?世俗女子為什么敢嫁給和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佛儒兩教融合并世俗化的結果。自唐朝中期以后,佛家以六祖慧能為代表的禪宗南派的影響日益擴大。由于該派摒棄了煩瑣的宗教儀式,強調心即是佛,佛在心中,無須長期入廟專門修煉,簡化了程序,受到民眾的歡迎。到了宋代,禪宗發展到了新的程度,世俗化的趨勢進一步加強。在其教徒心中,皇帝成了“佛”。宋代皇帝推崇文人儒家,反過來對佛教采取了寬容扶植的政策,加深了佛教思想與儒家思想的融合,更加加深了佛教的世俗化和儒家化。
二是國家人口急需補充的需要。經過五代十國的多年戰亂,國家人口需要補充,而佛教的禁欲修身恰與儒家思想相駁,為了更適應國情、民意,和尚能娶妻生子這種兩全其美的現象也就有意無意地出現了。
三是由于宋代僧侶是比較富有和特殊的群體。宋代寺廟大都廣有田產,還能經商,放高利貸,香火收入也不菲,犯了罪處罰也較輕,俗人犯罪入了僧門還能免去一定的罪過。利益所趨,世俗女子覺得嫁給和尚是個不錯的選擇。
四是執法不嚴導致的現象。其實,宋朝的禮法制度相當嚴格。北宋開寶五年,宋太祖詔:“道士不得畜養妻孥,已有家者,遣出外居止。”宋代法令規定:“諸僧道輒娶妻,并嫁之者,各以奸論,加一等,僧道送五百里編管。”宋朝的法律雖嚴,但這條法令在執行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不過這種現象起于何時,終于何時,最后因何消失,宋代和尚娶妻現象有無普遍意義,北方情況又如何,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珍珍摘自《中老年健康》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