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國畫常見的題材是梅蘭竹菊、琴棋書畫、古松奇石、碧波白荷、清風明月、青山綠水、林泉飛瀑、高士佳人……這些事物怡人心懷,成為古今百畫不厭的內容。
明代大畫家龔半千說:“物之不可入畫者,豬也,阿堵物也,惡少年也……”的確,這些東西,有什么美感?
令人驚奇的是,當代有位畫家別出心裁,不僅畫豬,還畫蒼蠅,卻畫出了美妙、高雅的詩情畫意,成為經典之作。1997年,中國嘉德拍賣會上,推出了一幅7cm×9.7cm的國畫,只有手掌大,畫的內容更是聞所未聞:一只蒼蠅!
此幅作品經過激烈競爭,一位買家以18萬元買下。是什么原因,讓一幅小小的蒼蠅畫,如此激動人心?且看畫作:一張巴掌大的宣紙中部畫了一只蒼蠅,雙翼如透明一般,纖細的腿腳仿佛欲動,讓人分不出是活體還是圖畫。旁邊的題款是:“庚申冬十月,正思還家時也,四出都門,道經保定,客室有此蠅,三日不去,將欲此矣!老萍不能無情,為存其真?!?/p>
“老萍”就是齊白石??吹缴n蠅,年過古稀的他,心中產生了一種微妙、奇特的共鳴?!袄掀疾荒軣o情”,寫出了他剎那問不可言盡的情懷?;氐郊?,他就用一塊殘紙畫下蒼蠅。十天后,他念念不忘,又在畫上寫道:“此蠅比蒼蠅稍大,善偷食,人至輒飛去。余好殺蒼蠅而不害此蠅,感其不擾人也?!痹谒磥?,這蒼蠅又聰明又乖巧,“善于偷食”卻“不騷擾人”,是很有靈性的。兩天后,他仍不能忘懷這只蒼蠅,又在畫上寫道:“此畫人以為假,予以為真造假者,斷無此人情味?!边@只蒼蠅,加上飽含畫家豐富情懷的題款,頓時令畫情趣盎然。
在別人眼里絕對不可入畫的蒼蠅,被畫成了大雅之作,可見藝術的天地何等遼闊。詩意一定在清風明月里嗎?不一定,事實證明,蒼蠅也有詩意。能實現這種前無古人的創造,原因在于齊白石不僅有畫蒼蠅的技藝,更有關愛生命的仁者之心,和體悟萬物的細膩情懷。他在回家的車站上偶然遇到的一只老蒼蠅那里,品到了“人情味”,這是他超過其他畫家的地方。
被龔半千明確列為不可入畫的豬,更是多次進入齊白石的畫。比如這幅:一頭胖胖的母豬,帶領四只小豬,正從野外回家。前頭一條水流平緩的小河,一道木板長橋橫臥水面。母豬已上橋,尾巴在擺動,小豬有的躥,有的跳,撒歡的樣子若頑童,似乎還沒玩耍盡興。畫面仿佛傳來淙淙水聲,簌簌風聲。小溪那畔,楊柳岸竹籬茅合,依稀可見一縷炊煙。豬和炊煙,攪和出一派人間煙火,把清寒的日子攪和得暖暖的。畫家題款:“曾牧星塘屋后?!彼嬛i是童年所牧之豬,豬和人親親的,畫豬就是為兒時的伙伴寫照??!
有人曾問齊白石:“作詩作畫,從何處得來?”他答:“世間無物非詩畫之料也?!痹谒磥?,世間事物,都蘊含著詩意、情味,蒼蠅、豬玀也不例外。上天造物,本無棄物,再丑的事物中也含著美,正如羅丹所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p>
(秦湖摘自《揚子晚報》2012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