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插柳柳成蔭,有心交友友情深。心是情之根,因此交友必須有心,要有理解之心、寬容之心、報答之心,才有深厚綿長的友情。
理解之心讓馮小剛、王朔
友誼常青
馮小剛和王朔很早就相識了。1994年,王朔和馮小剛的“好夢公司”開張,斥資百萬,主營影視策劃制作。他們的合作順風順水,一年后就將劉震云的《一地雞毛》搬上熒屏,馮小剛作為導演獲得巨大成功。此后,王、馮兩人信心倍增,準備大干一番。然而天有不測風云,1996年,馮小剛籌拍根據王朔小說改編的電影《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結果開機才十天就意外被斃。接著,好夢公司出品的《爸爸》被叫停,電視劇《月亮背面》又胎死腹中。好夢公司積累下的600萬家底頃刻間化為烏有。馮小剛的好夢成了噩夢,王朔則遠走美國。兩人的關系陷入低谷,甚至出現兩人反目的傳聞。馮小剛曾多次做出解釋:“以我這么多年對王朔的了解,我覺得他有他的人格底線,他不會干坑人、害人的事,或者說,他也不會出賣任何人。”
之后,馮小剛單飛,拍攝了《非誠勿擾》。再之后,王朔回來了。王朔沒有去電影院看《非誠勿擾》,馮小剛便送給他一張光盤。看后,《非誠勿擾》勾起了王朔對過去歲月的追憶,于是他給馮小剛打電話,笑著說:“有意思。不過,秦奮和笑笑去北海道的戲還能寫得更有意思。”馮小剛立馬說:“你就再給寫個續集唄。”王朔欣然答應。很快,《非誠勿擾2》便誕生了。
在票房上大獲成功的《非誠勿擾2》算是馮小剛和王朔一次思想上的真正重逢,而這種重逢正是源于兩人之間的相互理解。
寬容之心讓江平、戚健
諍友難尋
著名導演江平和戚健既是同鄉,又是摯友,他倆的相識很有趣。1993年10月,第一屆上海電影節期間,江平擔任電影節執行副秘書長。電影節閉幕式前一天,江平正在辦公室忙得不可開交,一個年輕人走進來自我介紹道:“我是戚健。”江平一聽是參展影片《高樓邊》的導演,立馬倒水讓座。
戚健繼續說:“我想冒昧向你借一千塊錢。我想明天回家看父母,但錢花超了。”他自知有些突兀,連忙補充道,“我是南通人,你的同鄉。我父親叫白衍,可能你聽說過。”江平聽后激動地跳了起來:“你是戚小紅的哥哥?小時候,在南通小紅花藝術學校排兒童劇,你爸爸給我們畫布景時我見過你!我還見過你媽媽和妹妹。”兩人越聊越投機。
不久,江平收到從北京寄來的包裹,里面有果脯和薩其馬,隨附的一張字條上寫著:“江平同鄉兄弟,承蒙信賴,借我千元救急,今還上,請查收。”江平很感動,從此他們成了摯友,過從甚密。
1996年,戚健拍《花季雨季》時去深圳選演員路過上海,順便到江平辦公室看他。兩人聊得很融洽,但江平向戚健推薦范冰冰時,戚健說:“已經簽了顏丹晨,氣質、形象都好。”江平沒有因為戚健的拒絕而不快,后來競與顏丹晨也成了朋友。
2009年,江平導演的電影《尋找成龍》參評金雞獎,最后投票時僅以兩票之差輸給了《走路上學》,江平不無遺憾。事后,身為金雞獎評委的戚健給他打電話:“江平,不好意思,我雖在會上幫你美言了幾句,但我最終沒有投你一票。因為我第一部得獎電影是深圳投資的,我欠深圳的情;其次,人家的片子制作比你精良。抱歉!”江平覺得,平心而論,那部片子拍得的確好。他再次寬容了自己的摯友。
報答之心讓顏丙燕、李姝
知己知彼
金雞獎獲得者顏丙燕所在的公司不大,她和公司老板李姝是多年的好友。顏丙燕成名后,很多大型經紀公司都想把她挖走,但顏丙燕不為金錢所誘,不為名氣所惑。
為什么顏丙燕愿意呆在一家小公司昵?顏丙燕說:“知我者,李姝也。在我最難的時候,是她一直拉著我。”
原來,1998年時顏丙燕的母親得了一種罕見病——未分化結締組織病。治療這種病的藥物特別昂貴,而且都不在醫保報銷范圍內,因此幾年時間,顏丙燕就為母親的醫藥費負債幾十萬元。為了照顧母親,她只能接一些拍戲時間很短的客串角色,自己的演藝事業基本荒廢了。當時她感覺自己在拖李姝的后腿,是公司的負擔,她心里很難過:“朋友之間是需要理解和體諒的,我必須離開。”可李姝死活不放她走,還借給她錢,安慰她說:“什么都別想,安心伺候媽媽吧!”這讓顏丙燕非常感動。
母親走后的第二年,顏丙燕的事業漸漸有了起色,2007年她獲得了金雞獎,終于走上了事業的高峰。她激動地說:“事業越來越好,我想為朋友多做一點,也算是一點回報吧。最重要的是,李姝太了解我了,她從不強迫我拍我不喜歡的戲。現在即使趕我離開公司,我也是不會走的!”
(彥凌摘自《做人與處世》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