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17日,《溫州晚報》記者袁壽省接到一個陌生電話,電話中說:“我送給你的一個包裹已放到樓下,請你去取。”
當袁壽省匆匆來到樓下時,送包裹的人已不見蹤影。打開包裹一看,是2萬元現金。里面附有一封信:“這2萬元是我們辛苦掙來的,捐給那些急需幫助的孤兒寡母……我們一年捐2萬元,一共要捐33年?!毙藕蟮氖鹈恰稗r民的兒子蘭小草”。蘭小草之所以來報社捐款,是因為當時《溫州晚報》正發起一項叫作“星雨心愿”的愛心活動。
2003年,當袁壽省快要將這件事遺忘時,“蘭小草”的聲音又響起來了:“袁記者,我是蘭小草,捐款已送到?!痹瑝凼『芟朐倭私庖恍┣闆r,對方卻掛斷了電話,回撥過去,竟是公用電話!袁壽省看了一下日歷,這天是11月17日。他拿到寫有“星雨心愿”的盒子,同上次一樣,2萬元現金中不全是百元整鈔,還有皺巴巴的零錢。盆子里還有一封信:兩萬元的“星雨心愿”善款,以報答國家社會的培養之恩,報答農民“粒粒皆辛苦”的養育之情……
“蘭小草”第一次來報社并未引起袁壽省注意,這一次,他意識到這背后一定有一個感人的故事。他要去挖掘,讓這故事溫暖千萬人的心。
沒有“蘭小草”其他信息,袁壽省只能等待。2004年11月17日,“蘭小草”依然來去一陣風,電話中不肯多說一個字。2005年,“蘭小草”再次讓袁壽省空等了一場。
2006年底,溫州晚報社里安裝了監控攝像頭。11月17日,“蘭小草”準時出現。可攝像頭拍攝下來的只是“蘭小草”模糊的側影。不甘心的袁壽省將照片刊登在報紙上,請求社會幫助,卻始終沒有人認出“蘭小草”。
2007年,袁壽省幾乎每天都在盼著11月17日。這一天,“蘭小草”沒有踏進溫州晚報社的大門,只是在電話中對他說:袁記者,你們報社樓下有攝像頭,我把捐款送到溫州市慈善總會了?,F在還不是時候,33年到了,“蘭小草”自然會講出完整的故事。
“蘭小草”只見善心不見人的故事不脛而走,幾乎每個溫州人都想早日揭開“蘭小草”的神秘面紗。溫州慈善總會雖然沒有安裝攝像頭,卻準備了照相機。可一連幾年,“蘭小草”只行色匆匆地送上愛心款,留下一封信,留下不同的愛心祝福:“祝天下善良的人們,平安幸福!”“祝孤兒寡母們享有平常人的一切溫暖和快樂!”
其實,“蘭小草”的真實身份并不重要,他或許只是某個愛心組織的愛心傳遞者。2009年,“蘭小草”被溫州人票選為“溫州改革開放三十年十大慈善人物”,盡管他依然沒有現身,卻并不妨礙他成為溫州人心中最美麗最溫暖的記憶。
慈善本就無需張揚,“蘭小草”沒有料到的是,善心無言,卻能在很短的時間讓人有口皆碑。
(石順江摘自《現代婦女》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