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自身極度感性的緣故,連帶閨密都愛感情用事,每每遭遇挫折,總要帶著哭腔打一個電話給你:“我不活了!”救人如救火,于是不管你是正在冬夜曖被中狂刷微博,與男友老友親密無間,抑或正才思泉涌,欲安心碼字,都得在分秒問放下身邊一切,向那位萬念俱灰的閨密狂奔而去。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那叫女人的仗義,但同時又隱約有一些看戲心態——在這個丑角橫行的審丑時代,我們多多少少都會享受于看長在別人臉上的痘痘。
某一次,閨密A在凌晨兩點把人從睡夢中吵醒,劈頭第一句便是:“出來喝酒!”我剛要開口爆粗,卻聽得電話那頭傳來哽咽,于是將臟話默默咽回肚內,抽筋縮脈地披衣起床,鬼魅一般出了門。A是新近離婚的單身母親,丈夫將她辛苦積蓄的存款盡數拿去炒黃金,結果賠得血本無歸,隨后便提出與A離婚,拋下妻女不辭而別,從贍養費到房子貸款一律不管,臨行前只留下一句:“你自己解決。”眼看這個月22號又到還房貸的日子,這讓月收入才三千多的A如何背負?情急之下A要去跳河,已走到橋上,終究還是猶豫了,打一個電話給閨密。
人一生中總會遇上倒霉事,A就不幸撞到了,隨后便有了尋死覓活的一出戲。我從取款機上拿出錢交到A手里的時候,她的表情終于釋懷了一些。我相信這不是因為能暫時解決當月的房貸才寬心,而是A感受到了救急的錢里那一點友情的暖度。我和A在通宵營業的咖啡館里坐到天亮,看她哭作一團,然后又嘮叨那些所有閨密都已經知道的悲慘經歷。但我還是堅持要聽,因為那是自殺的原因。我身邊的閨密鬧自殺不是為錢,就是為情,但歸根結底最大的起源還是為男人。倔強如A,離婚的時候都不掉一滴淚,也終于憋不住要走上死路。
眾所周知,口口聲聲說要自殺的女人,多半都不會去死,所以A必然也是以宣泄的心態折騰自己的生命。因她知道終有那么幾個人,會在她沉醉不知歸路的時候把她抬上車送回家,在她要拿出棺材本打算去開個注定要虧本的咖啡店時會全力阻止,然后對她交往的男士評頭論足,為她吃過一點小虧之后的報復行動出謀劃策。她若鬧自殺,這幾個人也肯定會扮演那個站在摩天大廈頂端不停重復“你可千萬別沖動”的談判專家。
每一次救下鬧自殺的閨密,閨密就像得了一次重生,所以天亮之后,A還是把女兒送到學校,然后自己趕公車上班,邊工作邊咨詢商業貸款的途徑是否可行,并再次愚蠢地計劃要開一家咖啡店。雖然我相信A今后還會有許多逼她自殺的事要做,但更相信閨密團是她的最好退路。女人的友情也許薄如刀刃,但正是這刀刃恰恰能割斷我們用來上吊的繩。
(陳悅摘自《北京青年報》2013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