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誠是曹雪芹在宗學(宗學是清皇朝為宗室子弟所開設的官學)里結識的朋友。當時,曹雪芹在宗學里當差,敦誠、敦敏兩兄弟在宗學里學習,由于雙方的遭遇相仿,脾氣、愛好相投,逐漸成為知交。
乾隆二十七年秋末,曹雪芹從山村來北京城探訪敦敏。由于心事繁重,一晚上都睡不好,很早就起床了。偏偏那天天氣變了,從夜里就下起淋涔的冷雨來,寒氣逼人。曹雪芹衣裳單薄,肚里無食,冷得瑟瑟發抖。嗜酒如命的他,這時什么都不想要,只想喝一斤熱酒。但時間尚早,主人一家都還在夢鄉。
苦悶之際,有個人披蓑戴笠而至,一看竟是好友敦誠。敦誠大概也是在這種壞天氣里難以排遣,就凌晨冒雨來找哥哥敦敏的。看到曹雪芹,敦誠驚喜不已。他們沒講幾句話,就一同悄悄地到附近的小酒店買酒自飲去了。
曹雪芹幾杯落肚,精神煥發,高談闊論起來。酒喝完了,兩人一摸口袋,囊中空空。于是敦誠解下佩刀說:“這刀雖明似秋霜,可是把它變賣了,還買不了一頭牛種田;拿它去臨陣殺敵,又沒有咱們的份兒,還不如將它作抵押,潤潤我們的嗓子?!辈苎┣勐犃诉B說“痛快”!之后敦誠作了一首《佩刀質酒歌》,記錄下了這段偶遇。
曹雪芹嗜酒健談,性情高傲,他賣畫掙得的錢,除了維持一家“食粥”以外,就是去買酒喝,或者還酒債。曹雪芹最終因為抑郁的情緒難以排解,一醉方休,傲世而終。
(湖湖摘自《城市快報》2012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