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燕
(大慶實驗中學 黑龍江 大慶 163316)
我們知道,保守力做功與路徑無關,只取決于初、末位置.常見的保守力場,如重力場、電場等,在無界場中學生已經運用自如,但是在有界保守力場中,如果還機械套用上述結論,就容易犯錯.在某次考試中出了如下一道題,從學生的答題情況看,結果很不理想.現具體說明.
【例1】如圖1所示,半徑R的環形塑料管豎直放置,AB為該環的水平直徑,且管的內徑遠小于環的半徑.環的AB及其以下部分處于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中,管的內壁光滑.現將一質量為m,帶電荷量為+q的小球從管中A點由靜止釋放,已知qE=mg,求:
(1)小球釋放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經過最高點C時對管壁的壓力之比;
(2)小球釋放后,第一次經過最低點D和最高點C時對管壁的壓力之比.

圖1
常見錯誤解析:(1)小球兩次到達同一點C,其電勢能、重力勢能都相同,故動能也相同.所以,小球兩次到達C點時對管壁的壓力也相等,可得比值為1∶1.兩次均有
qE=mg

得

分析可得
對內壁有壓力.
(2)小球第一次到達D點時
qE=mg

得


小球第一次到達C點時
qE=mg

得

正確解析:(1)小球第一次到達最高點C
qE=mg

得


第二次到達最高點C
qE=mg

得


(2)小球第一次到達D點時
qE=mg

得


錯因分析:“保守力做功與路徑無關,只取決于初、末位置”適用于在保守力場區內的運動.如果有跳出場區的過程,則不再適用.在大學的電磁學教材中有如下的敘述,靜電場強沿任一閉合曲線的環路積分為零[1].可見,跳出了電場,便形成不了上述的環路積分.
有些題目,原題答案就犯了上述錯誤,若不及時更正會誤導學生.
【例2】如圖2,在xOy平面上x<0的區域內存在一垂直紙面向外的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OA是過原點的一條直線,與y軸正方向的夾角為θ=60°.在x>0的區域有一與OA平行的勻強電場,場強大小為E.現有一質量為m,電量為q的帶正電的粒子(重力不計)從直線OA上的某處P點由靜止釋放后,經O點進入磁場,經過一段時間后恰能垂直OA到達OA上的Q點(電場方向以及P點、Q點位置在圖中均未畫出).求:
(1)P點的坐標;
(2)粒子從P點釋放到垂直OA到達Q點所用的時間;
(3)PQ之間的距離.

圖2
原題解析:

(3)由(1)得
設PQ之間的距離為l,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只有電場力做功,由動能定理得
解得
答案分析:本題前兩問的答案沒有問題.第(3)問中電場力做功的路徑為PQ和NO,只有QN段與MQ段所做正、負功之和為零,所以,原題答案所求為PQ與NO長度之和,而非PQ的長度.
正確解析:由題得
lNO=lMOcosθ
由(1)中各式可得
故
本題再次犯了對保守力做功與路徑無關的機械教條式的錯誤.上述兩道題可以作為反面教材,讓學生牢牢把握住保守力做功的本質特征.
參考文獻
1 梁燦彬,秦光戎,梁竹健.電磁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