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旻
(南康市教研室 江西 贛州 341400)
張國忠
(南康市第三中學 江西 贛州 341400)
王齊祥
(南康市坪市中學 江西 贛州 341419)
【例1】兩個完全相同的凸透鏡L1和L2,如圖1所示放置,其中AO1=O1B=BO2,過A點的一條光線經L1折射后按如圖方向到達L2,則關于該光線再經L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A.過L2的二倍焦距點
B.過L2的焦點
C.平行于L2的主光軸
D.過L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點

圖1
說明:本題選自2007年四川綿陽市中考試卷第25小題,題設答案是選項A.
賞析:本題除考查學生的觀察能力、識圖能力(根據圖示獲取信息的能力)外,重點是考查學生發掘、利用物理隱含條件來分析求解物理問題的能力.不少學生對于本題的求解感到困難,感到困難的原因,筆者認為是考生不善于發掘、利用物理隱含條件來分析求解物理問題.
本命題的隱含條件是:AO1=O1B=BO2=2f(二倍焦距),這一隱含條件隱含在題中圖示光路圖和題中給出的條件AO1=O1B=BO2之中,考生只有通過假設在A點處有一點光源發出兩條光線(其中一條如圖1中所示,另一條是通過透鏡光心的光線方向不變)將在B點相交,即點光源A成像在B點這一推論,再結合題設條件AO1=O1B可知,A點處的點光源通過凸透鏡L1在B點處成一等大的實像,從而得出AO1=O1B=BO2=2f(二倍焦距)這一隱含條件,根據這一隱含條件則不難得出題中過A點的這條光線經L1折射后按如圖方向到達L2,再經L2折射后的去向是過L2的二倍焦距點.
通過本命題我們可以得到的啟示是: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發掘、利用物理隱含條件來分析與解決物理問題,既是傳授知識的需要,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需要.在教學中我們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切不可等閑視之!
【例2】如圖2所示電路,電源電壓保持不變,R0為定值電阻.閉合開關S,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在某兩點之間來回滑動時,電流表的示數變化范圍是0.5~1.5 A,電壓表的示數變化范圍是3~6 V.則電源電壓為
A.6 V B.7.5 V
C.9 V D.15 V

圖2
說明:例2選自2006年寧波市中考試卷第29小題,題設答案是選項B.
賞析:本題考查歐姆定律的應用的同時,主要考查考生的解題能力.不少學生對于本題的求解感到茫然.讓我們先對本題作一簡明扼要的解答,再從中進行命題與解題的賞析.
設電源電壓為U,P在AB兩點之間來回滑動時,滑動變阻器的電阻、電流表、電壓表相對應的示數為R1,I1=0.5 A,U1=6 V,R2,I2=1.5 A,U2=3 V.則根據歐姆定律可得下列方程組
U=I1(R0+R1)
(1)
U=I2(R0+R2)
(2)
U1=I1R1
(3)
U2=I2R2
(4)
解上述聯立方程組可得
R1=12 ΩR2=2 Ω
R0=3 ΩU=7.5 V
從以上求解結果不難發現,本題的求解涉及了歐姆定律的多次應用,串聯電路電壓關系的多次應用,題目雖然短小但很精悍,具有考查能力的特點,命題者可謂匠心獨運.


圖3

賞析:本題的命題者在本命題中設置了液體壓強公式p=ρgh的應用范圍可以拓展到結構均勻的固體產生的壓強的計算,能否將液體壓強公式p=ρgh的應用范圍可以拓展到結構均勻的固體產生的壓強的計算是正確解答與簡要解答本題的關鍵.依題意有:pA=pB,即
而
解得

【例4】(2004年山西省中招試卷第26題)如圖4所示,S′為點光源S在平面鏡MN中的像,SA為點光源S發出的一條光線,請畫出平面鏡MN,并完成光線SA的光路.

圖4
解析:眾所周知,光線是人為畫出來用于表示光傳播路線和方向的、帶箭頭的直線!我們只能說光源發出了一束光而不能說光源發出了一條光線,這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命題中“SA為光源S發出的一條光線”的敘述是不科學不合理的!“SA為光源S發出的一條光線”的敘述應改為“光線SA代表光源S發出的一束光”才科學合理.
【例5】(2004河北理化試卷物理部分第6題)當20 C的電荷量定向通過一只阻值為20 Ω的電阻時,電流通過電阻所做的功為2×103J,則
A.通電時間為4 min
B.該電阻兩端的電壓為200 V
C.通過電阻的電流為10 A
D.該電阻消耗的電功率為500 W
解析:能量可以消耗,功率可以消耗嗎?結論是否定的!我們知道,功率是單位時間里完成的功,是做功的速度,是描述做功快慢的一個物理量;反映的是物體做功本領的大小或強弱.機械功率是機械做機械功的速度,電功率是用電器消耗電能(把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的速度.我們可以說用電器消耗了多少電能,可以說用電器消耗電能的電功率是多少,但不能說用電器消耗了多大、多少電功率!因為能量可以消耗,但功率不能消耗!因此,本命題選項D中“該電阻消耗的電功率為500 W”的敘述不夠科學、不夠合理!應改為“該電阻消耗電能的電功率為500 W”才科學合理.
值得筆者在此鄭重指出的是:類似“消耗電功率”的敘述或提法在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比比皆是,在近幾年的各省、市、區的中考命題中普遍出現,屢見不鮮!大家并沒意識到這種提法或敘述是錯誤的、不可取的,因此并未引起人們的注意和重視!筆者順便在此倡議:讓我們行動起來,避免上述此類 “光源發出光線”、“用電器消耗電功率”不科學、不合理的提法、說法和敘述!
也許有的讀者會認為筆者這是在吹毛求疵、小題大做,筆者則不以為然!不僅作為中考命題,要高標準、嚴要求,就是平時的課堂教學也要高標準、嚴要求,力求科學合理;“不因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否則,類似上述錯誤就會層出不窮、屢見不鮮!筆者2004年11月在湖南長沙觀摩全國第六屆青年物理教師優質課競賽時,就發現有的參賽教師在賽課板書時,把電壓專用符號“U”誤寫成“u”,這就是錯誤習慣成自然之故!筆者在下校視教調研的過程中,也發現不少教師在課堂上出現這種專用符號書寫不規范的錯誤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