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育
(潮安縣古巷中學 廣東 潮州 515647)
“布白”是指創作者在藝術創作中為了更充分地表現主題而有意識地留出空白.適度的空白常常使藝術作品虛實相映,空靈悠遠.正如清代李漁所說:“和盤托出,不若使人想象于無窮”.物理教學的過程也是一種藝術創作的過程,也可以有意“布白”,即在教師的精心策劃下,留足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思考釋疑、提煉拓寬、交流碰撞、爭論探索,從而使我們的教學增添幾許意境,幾許靈性,“恰是未曾著墨處,煙波浩渺滿目前”,正是這種意境的寫照.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審美者有“趨完形”的心理定勢,不完全的形呈現在眼前會引起人們一種追求完美的審美沖動,也就是完形整體過程.在這一改造、補充過程中,能激起大腦的沖動力,提高了知覺的興奮程度,這種“完形”結構的追求一旦實現,便能給予完形者以愉悅感.
“布白”教學藝術要求教師改變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師所布之“白”,在創造知識、心理、板書的暫時性的“空缺”里,學生就會有所猜測,有所探索,并按照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來學習,自覺地擔當起學習的責任,從而使學生學會學習,樂于思考,勇于探究.
課堂教學中運用“布白”藝術,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一方面,教師必須在課前對教學進行深入研究,精心設計“布白”的內容和時機,從而突破時空的限制,在有限中求無限.另一方面,“布白”有利于學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咀嚼、回味學習內容,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情感的升華和能力的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憤”“悱”狀態,即“心求通而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的狀態,這其實是學生進行積極思維之前短暫的心理狀態上的“空白”,這種空白會引起恢復平衡張力的移動,迫使學生追求問題的解決.教師不能消極地等待學生達到“憤”“悱”狀態,而應在學生思維關節點處“布白”,引導學生進入“憤”“悱”狀態,并加以巧妙的啟發,訓練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學習“力的合成”一節時,為了深化學生對合成法則的理解,筆者提出以下問題:
(1)平行四邊形定則也適用于其他矢量的合成嗎?
(2)合力一定大于任何一個分力嗎?
(3)兩個大小一定的力F1,F2,在它們間的夾角由零度增大到180°的過程中,合力F的大小如何變化?
(4)如果物體受到不止二個力時,怎么辦?
學生在多邊信息的交流和多向思維的碰撞之中,加深了對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理解.教師只能打開學生的思路,不能直接告訴學生結論或代替學生去表達,而是留足時間讓學生思考,并進行補充、修改、完善,從而使學生通過自己積極的思維活動去填補空白,在主動的探求中提高學習的自我監控能力.
思維能力是學生智力的核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物理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與教師相比,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掌握與運用,還是初學者.對此,教師如果簡單地把問題變成一連串的一問一答,讓學生被動地、機械地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難以提高.思維源于疑惑,教師的層層“布白”,使學生感到疑惑,進而讓學生分層次、有梯度地思考、探索,既能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歸納、總結,得出了正確結論,又能撥亮學生智慧的火花,在“如聽仙樂耳漸明”的過程中,實現認知結構的升遷.
例如,在“伏安法測電阻”實驗中對分壓電路的分析探究時,為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感悟知識的生成過程,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筆者“布白”啟發學生思考.
(1)分壓電路與限流電路相比有何不同?
(2)改變變阻器滑動觸頭的位置時,電壓表的讀數如何變化及其原因?
(3)電路有何優點?
(4)當使用阻值較大的滑動變阻器(0~500 Ω)進行實驗時,為何會出現電壓表幾乎沒有示數的“奇怪”現象?
教師通過以上的精心“布白”,滿足了學生主動參與、尋求正確結論的心理需要,學生通過一番討論,經歷一番思維碰撞之后,豁然開朗,課堂“布白”就真正成為提高學生認知水平的催化劑.
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習是建構內在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并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原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對知識的新理解.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布白”,給學生造成暫時性的知識空白,可以刺激學生思維,驅使學生積極思考、探索,主動地填補知識空白.學生“借得西湖一池水”,就能“畫出南國三重春”,建構自己獨特的知識體系和能力構成.
例如,在學習“原子的結構”時,為了構建原子結構模型,筆者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
(1)電子是怎樣發現的?它的發現說明了什么?
(2)你認為原子的結構可能怎么樣?
(3)α粒子散射實驗的現象說明什么?
這些問題給學生造成暫時性知識上的完形刺激,學生會迫不及待地在知識海洋里遨游,教師可引導學生自查資料、閱讀思考、解惑釋疑.
物理知識的回味、延伸、拓展過程是師生間積極的雙邊活動,是師生間再度的交匯和溝通,是使學生的認識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又一途徑.在此過程中,教師的巧妙“布白”,將會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從而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與深刻,促進思維品質的優化與思維品位的提升,提高了分析、探索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例如,在“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教學中,為使學生更深入地掌握測定的方法,筆者讓學生進一步思考.
(1)用一只電流表與電阻箱怎樣測電池電動勢和內電阻?
(2)用一只電壓表與電阻箱怎樣測電池電動勢和內電阻?
(3)用一只電流表(或電壓表)與電阻箱做該實驗,運用作圖法處理實驗數據一定不能得到較準確的結果嗎?
(4)如果你認為能得到較準確的結果,那么,你有哪些具體的方案?
由學生講出他們思考、分析問題的思路.教師通過觀察、提示、點撥、引導,指出這一思維過程中出現的誤區.學生在一步步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逐漸掌握正確的思路.這樣的“布白”,既能起到溝通課堂內外、拓寬學生知識空間和學習空間的作用,又能激活學生大腦的信息庫,對學生主體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教學“布白”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其豐富內涵主要取決于課堂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和精心鋪設.
(1)科學性原則
“布白”的科學性是指“布白”內容的科學性和“布白”表述的科學性.“布白”內容必須正確反映客觀世界及其運動規律,“布白”的表述必須規范、準確、嚴密.另外,要注意一堂課“布白”的頻度.如果一味“布白”,面對新知識教師什么都不講,則是放任自流,學生將茫然無獲.
(2)適度性原則
“布白”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要對學生已有的經驗、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進行恰如其分的評估,以可接受性為原則.難度要適中,具備一定的啟發性和思考性.難度太大,學生無從下手,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度太小,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3)針對性原則
“布白”是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必須服務于課堂教學的思想和內容.要從教學目標出發,緊扣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確立關鍵性問題,并以此為中心合理展開.也應根據教學的內容和教學實際情景的需要,把握“布白”最佳時機,或引入“布白”,引人入勝;或高潮“布白”,扣人心弦;或過渡“布白”,承上啟下;或結尾“布白”,余音繞梁.
“布白”作為教學過程的藝術,是一種方法,是一種手段,而不是教學科學的全部.教師在教學中應勇于探索,勇于創新,以不斷豐富“布白”的內容,拓寬“布白”的手段,完善“布白”的藝術,提高運用“布白”藝術的水平,以突出學生學習的過程,使學生享受到“沉浸濃郁,含英咀華”的樂趣.
參考文獻
1 葉長文.再論教學布白藝術.中國教育學刊,2000(5):34~35
2 江山.物理學科實施自主學習的教學誤區及其糾正策略.物理教師,2012(11):22~24
3 江山.四環節自主導學教學法初探.物理教師,2010(12):7~8
4 鈄方鍵.情感教學——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物理教師,2010(3):7~9
5 陳建華.簡談課堂提問的有效設計與組織.中學物理,2011(1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