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毓敏 應繼祥
(浮梁縣第一中學 江西 景德鎮 333400)
在教授“波的形成和傳播”時,我們希望建立一個動態的模型,將繩子看成一個個的質點,當振源振動時,帶動各質點依次振動形成橫波.一個直觀的、動態的橫波模型,對教學將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1996年我國教育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開始大力推廣“幾何畫板”軟件.近年來,幾何畫板軟件越來越多的在數學教學中得到應用.其實幾何畫板也很適合物理學科.該軟件不僅功能強大,而且制作簡單,物理教師只要對該軟件初步熟悉后,就可以輕松設計出各種極具交互性的物理積件,用于高中物理教學的各個方面.
下面,筆者就據幾何畫板 5.0最強中文版,利用sgn符號函數,制作動態的橫波,讀者可以體會幾何畫板中函數功能在物理課件中的應用.
(1)選擇菜單【繪圖】→【定義坐標系】,建立直角坐標系.
(2)用左邊工具欄直尺工具在空白處繪制一段水平線段AB,線段盡可能長些.

圖1
(3)用點工具在水平線段上均勻構造10個點,這些點越密集,顯示的波動效果越好.顯示這10個點的標簽D,E,F,G,…,M,如圖1所示.
(4)以D點為例,進行如下操作.
1)用工具欄箭頭工具選中D點,再點擊菜單【度量】→【橫坐標】,出現D點的橫坐標xD=2.01.


圖2
3)用點工具在縱軸上繪制點N,用箭頭工具選中點N和坐標原點O,構造線段NO,該線段長即為橫波的振幅.
4)選中原點O和水平線段AB,點擊菜單【編輯】→【合并點到線段】,坐標系將移動到水平軸與水平線段AB重合.



圖3

8)拖動線段NO,當線段NO經過點D時,觀察到Q點會向上運動,效果如圖4.

圖4
(5)現在,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依次對后面的點E,F,G,…,M,重復上述對點D的操作.操作過程中,如果窗口太擠,可以對前面已經完成的公式在【顯示】菜單中進行隱藏.完成后,拖動線段NO,當線段NO經過這些點時,觀察到這些點的運動,效果如圖5.你看,波的圖像是不是出現了?

圖5
(6)選中點O,點擊菜單【編輯】→【操作類按鈕】→【動畫】,出現對話框如圖6.方向選擇“向前”,速度選擇“中速”,點擊“確定”,出現“動畫點”按鈕,修改“動畫點”標簽為“開始”.

圖6
(7)用點工具在水平坐標軸上D點左側繪制點,顯示標簽為O`,依次選中坐標原點O和點O`,點擊菜單【編輯】→【操作類按鈕】→【移動】,在出現的對話框中選擇移動速度為“高速”,點擊“確定”,修改“移動點O→O`”標簽為“復原”.
(8)選中水平坐標軸、豎直坐標軸、線段NO、所有計算公式,點擊菜單【顯示】→【隱藏對象】;選擇所有運動點、隱藏點的標簽,編輯點的大小、顏色,移動按鈕,對界面進行美化,最后效果如圖7.

圖7
本課件成果已經上傳至江西教師網“含英學齋-應繼祥工作站”,以利于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