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宏,劉鋼波
(無錫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無錫 214072)
隨著城市橋梁的發展,橋梁本身不再是孤立于環境,其景觀總是與地方特色、城市文化相伴生,復合景觀意義更加突出,外形及裝飾現已成為城市橋梁景觀設計與研究的重要方面。城市景觀橋梁以力學體系為基礎,結合結構形式、裝飾與周圍環境而形成一個綜合的空間范疇,精致完美的城市景觀橋梁將為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城市的地標性建筑。
本文結合南通北城大橋的景觀設計實踐,對橋梁景觀設計展開相關探討。
南通北城大橋在南通市通呂一號橋以東600 m左右處,跨越通呂運河,河道與線路基本垂直。主橋上部結構采用62 m+98 m+62 m雙幅變截面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單幅截面為直腹板單箱單室形式,下部結構采用板式實體墩身。主橋橋跨布置見圖1,主橋成橋效果見圖2。

圖1 主橋橋型布置圖(單位:m)

圖2 主橋成橋效果圖
北城大橋位于南通經濟、文化、商業中心的崇川區,周邊的歷史保護建筑和現有商業建筑在此形成一條傳統與現代的交融區,而本橋正是這一交融區的中心點,從而使北城大橋成為兩種特色形式的統一體,同時結合通呂運河周圍景觀的新型規劃,該橋也將成為通呂運河景觀視線的重要走廊。所以,北城大橋景觀設計的基本思路在于橋梁景觀對環境區域的協調與配合,和諧地展現橋梁美學以及當地建筑的文化性和人文性:
(1)橋梁景觀設計與地區環境相結合,因地制宜,設計出具有本地特色的現代景觀建筑。
(2)將景觀設計與生態學、環境學等多學科進行交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努力貫徹“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形成一種健康而又實用的景觀環境空間。
(3)協調安全、適用、美觀、經濟的辯證關系,發揮創造力,深入細致地考慮空間組合,以合理的設計提高橋梁整體外觀素質,使之與運河沿線景觀融為一體。
橋梁結構外形對周邊環境景觀是至關重要的,是區域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橋梁設計中,橋梁的整體外形與風格應該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應做到平面構成、立面布置及立體造型與橋址位置環境、人文景觀、建筑風格相和諧,達到滿足人們視覺欣賞和美感的需求。
對于北城大橋的整體景觀來說,必須結合通呂運河兩岸的景致,所以應該從與周圍建筑的協調性著手,與周邊建筑環境產生融合。這種協調性必須以橋址片區代表性建筑為一條共通特性作為依據,也就是周邊環境的建筑性文脈。北城大橋附近有著豐富的建筑人文景觀,橋址周圍的北濠大廈和鼎典商務大廈等均以現代元素和符號組成的現代主義風格派建筑,同時在橋址附近的革命紀念館以及南側通向市中心的十字街鐘樓則凝聚了南通歷史滄桑變化的烙印,與其說它們是一種歷史遺產,不如說它們是南通人民心中感情的依托。因此,北城大橋的整體風格必然是歷史和現代的一個結合點。
從具體造型設計上,北城大橋梁體的立面底緣外形上采用了中間高、兩側略低的拋物線形,在美學上創造出一種流動感。在運河北岸的主橋墩身處設計了細高建筑鐘樓,以掩蓋實體墩身和梁體支點過高的弊端,在運河南側的主橋墩身處設計了厚重的雕塑基礎來平衡對岸的鐘樓,使同一橋梁建筑結構中的高和矮、輕與重在運河兩岸得到了完美的對比和展現。
主橋兩側邊跨下面為通呂運河沿線的親水景觀平臺,設計上采用了橋下側面的門式景墻過渡到橋臺,使鐘樓和雕塑向兩岸有了建筑視覺延伸,同時和親水平臺的完美結合,讓運河兩岸的沿線景觀自融一體,見圖3。

圖3 橋頭親水平臺效果圖
(1)欄桿:橋梁欄桿在材質上選用華麗而厚重的花崗巖石材,和橋墩處的鐘樓及雕塑在風格上得到了統一。立柱之間采用古典琵琶外形的豎條石柱,使欄桿的間隙上有一種透明感。在每個燈柱處的石墩立柱采用了放大設計,在欄桿整體大小比例上顯得錯落有致,在立面上形成交互和變化,立柱上的燈桿采用了現代暗色鐵藝造型,在現代和歷史之間起到了平衡。
(2)鐘樓、雕塑:北側鐘樓和南側的雕塑樹立在主橋橋墩的兩側,構成了橋梁橫向的空間界限,在立面上勾勒出一高一低錯落有致的天際線,在體量上由于鐘樓的細而高搭配對面雕塑的矮而重,使兩岸橋頭自然平衡。北側鐘樓采用四層建筑,其底一層較為高,上面三層高度等分,從橋下親水廣場可通過樓梯直通二樓的觀景平臺,同時從橋面人行道可以平接鐘樓的觀景平臺,在橋下和橋上實現了溝通。鐘樓二三層采用歐式門面設計,第四層外立面為歐式鐘面。南側的雕塑基礎為二層設計,下面第一層高度和對岸鐘樓高度采用統一,上面二層高度較矮,頂層設有銅質雕塑,以彰顯厚重。
鐘樓和雕塑基礎的外貼面均和市中心十字街的實體鐘樓總體風格保持一致,使歷史在此處得到了延續,在鐘樓的頂部采用了現代歐式的鐘面設計。
(3)過渡墩外形處理:橋梁過渡墩連接主橋和引橋的作用,但由于主橋結構跨度大導致的邊跨梁體高度比引橋梁體高度高的弊端,在過渡墩的外形設計的過程中,精心比較各種橋墩造型,在橋墩立面上巧妙的采用了外飾板對主、引橋箱梁端部進行遮擋,從而在視覺上有效的降低了主、引橋梁體高差的視差影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見圖4、圖5。

圖4 過渡墩效果圖1

圖5 過渡墩效果圖2
(4)橋梁立面色彩:以通呂運河兩岸的建筑環境基色中提取冷灰色作為基準色,梁體外形保留原有混凝土的材質本色,凸顯結構跨徑穩重而宏偉的氣勢。欄桿為淺色花崗巖材質,和梁體顏色得到了色澤上的平穩過渡,以立面燈桿及燈罩的色澤采用了深黑金屬色形成反差,來平衡橋面以下的冷色調。
在近年來橋梁大批量建設的背景下,城市景觀橋梁已經成為作為體現地域文化、展示城市風貌、反應城市特色的載體,來傳達人們對精神文明的追求和推崇,正是這樣的環境和機遇給了城市景觀橋梁更大的發展空間。北城大橋的景觀設計融入了地域文化和建筑風格、點綴了運河沿線景觀長廊,將成為南通城市景觀的新亮點,同時,豐富了橋梁的藝術內涵。
[1]石棟強,趙永國,張毅.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橋梁景觀設計[J].中外公路,2009,29(4):351-353.
[2]周聰.上海西藏路橋景觀設計[J].中國市政工程,2006(3):80-81.
[3]鄭裴,賀拴海,杜恩龍.橋梁上的風景園林藝術——景觀生態學在橋梁上的應用[J].中外公路,2008(5):38-41.
[4]和丕壯.橋梁美學[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