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輝 張大滿
吉林省雙遼市中心醫院腫瘤內科,吉林雙遼136400
在肺癌中,小細胞肺癌約占20%,其惡性程度較高,具有較快的倍增速度,早轉移廣泛,該病癥對放療、化療的敏感度較高,對其實施初期治療緩解率較高,但實施治療后患者極易出現繼發性耐藥性,且病癥較易復發,其致死率較高,因此,需要對其采取有效措施對其有效治療,提高患者生存率。筆者選取我院于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78例小細胞肺癌患者,其中治療組患者接受中藥聯合化療治療,其臨床治療效果顯著,現將其總結如下。
選取我院于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78例小細胞肺癌患者,將其隨機劃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42例患者接受化療治療,治療組36例患者接受中藥聯合化療治療。男48例,女30例,年齡為37~73歲,平均年齡為(55±2.1)歲。兩組患者入院前,均接受相關檢測,患者被確診為小細胞肺癌,無嚴重的腎、肝、腦、心等嚴重原發性疾病。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癥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分析。
對照組患者接放療方法實施治療 。采用順鉑(DDP)+足葉乙甙(VP-16),對患者進行為期4周期治療,60mg/m2DDP+VP-16 120mg/m2d123,連續對患者進行為期21 d一個周期的治療,共對患者實施為期4個周期治療。放療:在實施化療后第2周對患者實施護理工作,照射野可見范圍為腫瘤邊緣外方1.5 cm,同側肺門縱膈從胸廓入口至隆突下區,不預防照射雙側鎖骨上區和側肺門。其中照射時間和劑量為:DT50 56Gy/25~28次/5~6周。
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化療治療基礎上,增加使用喜丹湯,其主要成分包括生黃芪30 g,白芨12 g,茯苓15 g,靈芝15 g,丹參10 g,川芎9 g,山豆根6 g,喜樹果10 g,甘草5 g,將所有成分人工用水進行煎制,上藥加500mL水,在水腫約浸泡30min,煎熬50min,從中取出150 mL藥液,而后在其中加入400 mL水,煎熬40 min,從中取出150 mL藥液,兩種藥液進行混合煎熬,其具體使用方法:在強化階段,即實施化療后前3個月,熬制湯藥分兩次于患者飯后的1 h服用,1劑/d,患者連續服用3個月;鞏固階段,在患者接受強化階段治療后的1年,藥液分兩次于患者飯后1 h服用,1劑/d,每個月給予患者進行連續15 d治療,其余時間保證患者充足的休息;維持階段:即鞏固階段治療結束后超過2年為維持階段,藥液分兩次于患者飯后1 h服用,1劑/d,每個月給予患者進行連續7 d治療,其余時間保證患者充足的休息。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均接受為期5個月的隨訪觀察。
隨診時間到2013年2月結束,隨診時間最短為2年9個月,其中失敗3例,患者死亡,其中隨診率96.2%。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
兩組患者實施治療后,其中治療組患者的11個月、22個月、33個月的生存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不同時期的生存率對比[(n(%)]
在強化階段,根據藥物毒性標準進行對比:其中對照組患者中出現Ⅰ、Ⅱ級骨髓抑制18例(42.9%),治療組患者中出現13例(36.1%),兩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胃腸道不良反應,對照組患者中出現惡心,嘔吐以及食欲下降4例(9.5%),治療組共4例(11.1%),兩組不良反應產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小細胞肺癌具有其生物學行為的特異性,生殖速度較快,且可進行早期擴散,且患者病情發展較快,病程時間短,具有較高的惡性度,預后不良[1]。傳統的治療該病癥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化療和放療的方法,采用化療和放療的方法可起到較好的殺癌效果,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為臨床多數學者較為贊成的治療小細胞肺癌的方法[2]。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的11個月的生存率為73.8%,22個月的生存率為30.9%,33個月生存率為14.3%,其中治療組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本次研究的結果與王昊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從研究中可以看出,治療組患者不同時期的生存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同期的生存率不同的區別在于治療組患者在實施化療基礎上,同時給予患者中藥喜丹湯治療。根據傳統中醫的理論,其治療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是細胞毒類藥物,可有效殺滅癌細胞,因其所具有的天然抗癌活性成分,可對腫瘤細胞的生長起到直接的抑制作用,可有效治療癌癥;二是可起到較好的免疫增強效果,具有生物反應調節劑樣藥物,可全面的增強患者的抗病能力。在喜丹湯中,其主要為中藥成分,一些生物中所含有的生物堿類、甙類、黃酮類、多糖類,這些天然成分中均含有抗癌活性物質,可通過對腫瘤細胞生長起到較好的抑制作用,對癌癥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3]。在喜丹湯的主要成分中,包括黃芪,白芨,茯苓,靈芝,丹參,川芎,山豆根,喜樹果,甘草,這幾種成分在共同作用下,可起到較好的抗癌效果。相關文獻研究表明,如單獨使用山豆根喜樹果,患者會出現骨髓抑制以及胃腸道反應不良反應,但配合使用黃芪、茯苓、川芎后,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會有所抑制[4]。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所出現的骨髓抑制和胃腸道等不良反應等對比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喜丹湯主方具有培本扶正、活血化瘀、化痰利濕、清熱解毒以及抗癌散結功效,可起到較好的抗癌防癌效果,其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由此可見,在采用化療的基礎上,增加使用中藥喜丹湯對患者實施治療,其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醫學中推廣使用[5]。
[1]田鑫,周發祥,王偉鋼.中西醫結合治療小細胞肺癌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評價[J].中醫雜志,2013,54(11):927-928.
[2]王昊.中藥配合化療治療局限期小細胞肺癌70例臨床分析[J].健康必讀雜志,2012,16(4):379-380.
[3]Gamze Gokoz Dogu,Aysegul Kargi,Sebahat Turgut.MDR1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C3435T in Turkish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Gene,2012,506(2):404-407.
[4]孫興玲.中藥聯合化療治療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護理心得[J].醫藥前沿,2012,36(29):554-556.
[5]李毅,張臨友,張永強.手術治療對早期小細胞肺癌的療效觀察[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13,56(2):884-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