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巖
(齊齊哈爾醫學院)
情感策略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
◆郭 巖
(齊齊哈爾醫學院)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體育教學中探求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策略與途徑,已成當代體育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情感策略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用以指導其教學行為的操作指南,它為教師具體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提供了富有操作性的指導思想。
研究對象為齊齊哈爾醫學院公共體育教學2011級兩個班學生,共60人,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人。
2.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與本研究有關的文獻資料,對查詢結果進行有效整理與統計,形成相關的理論體系,為本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2.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研究所涉及的相關內容設計問卷。問卷的發放采取現場發放、當場填寫、當面回收的方法。共發放問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58份,有效率96.55%。
2.2.3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統計軟件對統計的數據進行處理。
3.1.1 教學實驗各項心理健康指標研究結果
通過對教學實驗后組間心理健康指標進行比較發現:實驗組學生心理健康各指標變化程度明顯大于對照組。結果表明:實驗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至關重要,具有突出的促進作用,證明情感策略的應用有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
教學實驗后對實驗組調查結果表明,在58份有效問卷當中,對“在上體育課之前是否。經常參加體育運動”問題肯定回答有26人,占總體人數的44.78%;對“在上體育課之后是否愿意參加體育活動”問題肯定回答有41人,占總體人數的70.63%;對“你是否喜歡上體育課”問題肯定回答43人,占總體人數的74.13%;對“上體育課后心里感受是否減輕問題的肯定回答有39人,占總體人數的69.64%,特別是在情緒、人際關系等方面學生多數感到有所好轉;對“上體育課后自主鍛煉意識是否增強”問題的肯定回答有45人,占總體人數的77.59%,學生對體育印象興趣、主動參加體育活動次數、體育技術水平等方面都有提高;在實驗對心理健康影響方面,有15人選擇“上完體育課后心理問題減輕很大”,占總體人數的26.79%,有24人認為上完體育課后心理問題減輕程度一般,占總體人數的42.85%。
在體育教學中情感策略的運用,通過改善情緒狀態、提高自我意識、改善人際關系、培養意志品質等,以減小內外應激,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本實驗在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評價和教學環境四個方面運用了情感策略,具體為形式匹配策略、角色轉換策略、主體性評價策略、競爭互助策略。
(1)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來自于社會環境、校園環境以及學生自身的心理特點。
(2)情感策略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體現在:情感策略能夠積極地緩解學生的不良情緒表現;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人際交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能較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3)情感策略通過影響鍛煉的心理效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1)體育教育工作者要切實地轉變教學理念,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2)體育教師應從情感教學心理學的相關理論探討體育教學中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方式和有效手段,采用學科滲透的方式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
[1]樊富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原理的實踐應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樊新生.體育教學如何增進和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J].體育學刊,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