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
宮外孕是指孕囊種植于宮腔以外的位置,是婦科的常見急腹癥之一,近年來有顯著上升趨勢,在實際工作中,結合血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檢測,應用經陰道超聲檢查,采用高頻探頭,圖像更清晰,分辨率更高,為宮外孕更早更準確的診斷及分型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作者對鶴壁市人民醫院108例經陰道超聲檢查結果分析,探討經陰道超聲在宮外孕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婦產科收住的108例可疑宮外孕患者,年齡在19~42歲,平均31歲,停經時間為35~51 d,平均43 d。93例有不規則陰道出血,腹痛,11例僅有尿妊娠試驗或血妊娠試驗陽性,而無任何癥狀,4例妊娠試驗弱陽性。
1.2 儀器 采用GE公司生產的α200B型超聲診斷儀,使用手柄式陰道探頭,頻率7MHz。
1.3 方法 患者先排空膀胱后,鋪上衛生紙,取膀胱截石位,陰道探頭表面涂超聲耦合劑,套上避孕套,再涂上消毒耦合劑,操作者右手持探頭手柄慢慢放入陰道內,使探頭貼于陰道穹窿部進行多切面探查,先探查子宮大小,詳細觀察宮腔內、及宮角等部位是否有妊娠囊,并觀察子宮內膜情況后,再仔細探查雙側附件區及盆腔情況,進行多切面探查后,如有包塊時,注意包塊的位置及大小形態,如包塊內可見孕囊樣結構及原始心管搏動,則可確診宮外孕,然后觀測陶氏腔內是否有液性暗區,并測量范圍大小。
108例經陰道超聲檢查中診斷宮內早早孕者9例,宮外孕87例,8例3~5 d/2次復查為宮外孕,超聲診斷符合率95%,宮外孕破裂型56例,未破裂型49例,2例黃體破裂,1例宮角妊娠,5 d后復查孕囊向宮腔方向生長至宮腔內,1例炎性包塊,誤診率2.1%,宮外孕聲像圖可有以下幾種表現。
2.1 子宮形態正常飽滿,70%子宮內膜增厚,>10 mm,子宮內膜厚度對預測宮外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但并非唯一指標[1]。
2.2 附件區囊實性包塊,其內可見明顯絨毛膜樣強回聲光圈,5%可見胚芽樣結構及原始心管搏動,無明顯盆腔積液。
2.3 附件區不均質包塊伴較多盆腔積液,有腹痛史。
隨著近年來婦科炎癥、人工流產的增多及宮內節育器等因素的影響,宮外孕的發生率有增加趨勢,宮外孕發生率約0.5% ~1%[2],其中95%發生于輸卵管,一旦破裂可導致不可控制的出血,嚴重時可導致休克甚至死亡的后果,結合血HCG可發現無癥狀的早期宮外孕,及早診斷宮外孕在治療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宮外孕特征性的聲像圖表現是,宮腔內未見妊娠囊,而附件區見包塊回聲。包塊的聲像圖表現按檢查時妊娠處于各個不同的階段而異[3]。通常在停經35 d左右,血HCG在1000 U左右時宮腔內即可見到孕囊回聲,宮內早早孕時可在子宮內膜層探及卵圓形壁厚小孕囊回聲。如宮腔內無孕囊,則高度懷疑為宮外孕,宮外孕的患者,在破裂前確診可減少輸卵管的損傷,極大的確保今后的生育能力,破裂型宮外孕患者及早診斷,可為臨床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依據。一般無癥狀的早期宮外孕由于病灶較小,診斷相對較困難,早期宮外孕有80%可在附件區見到中等回聲實性包塊或囊實性包塊,實性包塊一般邊界較清晰,大小在2 cm左右。囊實性包塊,其內可見圓形無回聲區,在無回聲周邊可探及絨毛膜滋養層形成的強回聲環,5%可顯示卵黃囊、原始心管搏動,即可確診為宮外孕,對于一側附件區實性回聲包塊的不典型聲像圖患者,可結合臨床血HCG的變化,及短時間內跟蹤復查陰道超聲確診,由于宮外孕很多可伴有假孕囊的出現,假孕囊主要是由于子宮內膜蛻膜反應,宮腔積血而造成的。在宮腔內出現假孕囊時,應注意仔細觀察宮腔內小的無回聲區是內膜層還是在內膜之間,轉動探頭時可否拉長,有無明顯的絨毛膜強回聲環。輸卵管破裂型宮外孕多見于妊娠8~12周輸卵管壺腹部妊娠,受精卵種植在輸卵管黏膜皺襞,由于蛻膜形成不完整,發育中的囊腔常自管腔突出,最終突破包膜出血形成附件區血腫,因此經陰道超聲診斷相對特異性表現較顯著,其聲像圖可表現為:子宮內膜增厚,形態飽滿,附件區可見到明顯的不均質混合回聲,形態不規則,邊界欠清晰,少量出血時僅子宮直腸凹可探及不規則無回聲,出血量較大時,可見到腸管漂浮其中,并曾出現較劇烈的腹痛。
由于經陰道超聲無需充盈膀胱,可縮短就診時間,減輕了患者痛苦,并且能夠近距離觀察宮腔內、附件區、盆腔及包塊大小,高頻探頭能夠更清晰顯示超聲圖像。在包塊距探頭位置較遠,或有腸腔氣體干擾時可通過讓患者抬高臀部,使腸管向上腹部移動,以及用左手按壓腹部來彌補,以利于附件區的顯像。經陰道超聲具有無創傷性,可重復檢查,在診斷無癥狀宮外孕與未出血型宮外孕具有很高的診斷價值。
[1]陳智毅,謝明星,柳建華,等.早期可疑異位妊娠經陰道超聲的多因素分析.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5(36):644-647.
[2]常才.經陰道超聲診斷學.第2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236.
[3]周永昌,郭萬學.超聲醫學.第4版.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394-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