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熙
腦卒中是神經系統的常見病及多發病,目前,其發病率在我國呈緩慢上升趨勢[1]。腦卒中也是目前人類疾病的第三大死亡原因,其病死人數約占所有疾病死亡人數的十分之一,大部分存活者會遺留失語、癱瘓等嚴重殘疾,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其中重癥腦卒中患者,病情尤為復雜多變,高鈉血癥是其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多提示預后不良。為探討高鈉血癥對重癥腦卒中患者預后的影響,作者回顧分析了283例重癥腦卒中伴高鈉血癥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8年1月~2013年5月期間本院收治的283例重癥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173例,女110例,年齡51~84歲,平均65.8歲。所有病例均在發病48 h內入院,均符合1995年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入院后均經顱腦CT或MRI檢查證實,其中腦出血106例,腦梗死129例。所有病例Glasgow昏迷評分(GCS)≤8分。排除標準:①入院前長期大量應用脫水劑、利尿劑的患者;②入院時發生嚴重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者;③腎功能異常者及內分泌疾病者。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接受脫水、利尿治療。
1.2 方法 患者入院24 h內測定第1次血清鈉,根據病情適時復查血清鈉,第3天及1周后為必測值;同一日內有數次記錄者取其均值[2]。高鈉血癥診斷標準:將高鈉血癥分為輕度(146 mmol/L<[Na+]≤150 mmol/L)、中度(150 mmol/L<[Na+]≤155 mmol/L)、重度([Na+]>155 mmol/L)三個水平。依據血清鈉水平將患者分為非高鈉血癥組、輕度高鈉血癥組、中度高鈉血癥、重度高鈉血癥,統計分析所有患者發病4周后的預后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均在SPSS17.0軟件上統計,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四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①生活半自理:非高鈉血癥149例、輕度高鈉血癥6例、中度高鈉血癥3例及重度高鈉血癥0例。②完全不能自理:非高鈉血癥72例、輕度高鈉血癥4例、中度高鈉血癥9例及重度高鈉血癥2例。③病死:非高鈉血癥10例、輕度高鈉血癥3例、中度高鈉血癥11例及重度高鈉血癥14例。統計結果顯示,血清鈉增高程度越大,患者預后情況越差,病死率越高(P<0.05)。
血清鈉異常是重癥腦卒中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中低鈉血癥的發病率遠高于高鈉血癥,但是相比而言高鈉血癥的病情更為復雜,診斷和治療更加困難。重癥腦卒中易繼發高鈉血癥可能與機體的應激反應存在一定相關性,重癥腦卒中發生時,機體會產生高度應激反應而分泌大量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從而促進醛固酮釋放,使腎臟對鈉的重吸收增加,同時,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釋放大量去甲腎上腺素(NA),抑制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促使腎臟對水的排泄增加,導致高鈉血癥[2]。
本研究結果顯示,52例重癥腦卒中伴有高鈉血癥患者,4周內25人死亡,病死率成為48.08%,顯著高于非高鈉血癥組(P<0.05)。高鈉血癥患者高病死率的原因可能是血清鈉水平高致使腦細胞處于高滲狀態,易引起嚴重腦水腫,加重病情[3]。此外,血漿滲透壓升高后血液濃縮、黏度增高,易導致病灶周邊區域神經元供血不足,使腦組織缺血受損體積擴大,腦損傷加重。
總之,合并高鈉血癥的重癥腦梗死患者發病4周內病死率高,預后差,血鈉水平越高,預后越差。因此,臨床上對待重癥腦卒中并伴有高鈉血癥患者,應積極查找病因,從根源上糾正高鈉血癥,以降低病死率。
[1]李繼堯,李沛,張海權.急重癥腦卒中并發高鈉血癥的臨床特點分析.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8(01):46-48.
[2]張海峰.重癥腦損傷急性期高鈉血癥53例臨床分析.中國臨床研究,2010,23(8):667-668.
[3]史旭.鈉離子紊亂對急性重癥腦梗死患者近期預后的影響.長春:吉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