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其發生率約占15%左右,而且持續時間比較長,治療比較困難,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患者殘疾和死亡[1]。為了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足的護理效果,本文選取2011年6月~2012年5月都昌縣中醫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2011年6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和首屆DM會議制定的創面感染分級標準,男性30例,女性34例,平均年齡為(61.4±2.8)歲,病程在4個月~2年之間,平均為(1.1±0.4)年,潰瘍面積在1.5 cm×2.4 cm~11 cm×18 cm之間。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32例,觀察組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和護理,對照組采用西醫治療和護理,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醫治療,口服降糖藥或進行胰島素治療,對患者采用慶大霉素8萬U+0.9%的氯化鈉溶液100 ml+胰島素4萬U進行濕敷30 min,并根據患者的感染情況采用抗生素治療。觀察組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在西醫治療基礎上采用中藥足浴,將桂枝60 g,黃岑、黃連各15 g,當歸、乳香、沒藥、金銀花、伸筋草、威靈仙各30 g,紅花、毛冬青各20 g加水浸泡20 min,煮10 min后溫度降至35℃左右進行泡足,浸泡20 min,1次/d,療程為4周。
1.3 護理方法
1.3.1 心理護理 糖尿病足病程較長,難以治愈,費用較高,患者容易產生恐懼、抑郁等不良情緒,產生巨大的精神負擔。因而護理人員要及時與患者進行交流,對患者進行正確的引導,給予患者關心、安慰和鼓勵,使患者消除對疾病的恐懼,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積極配合治療。
1.3.2 基礎護理 向患者講述關于糖尿病和糖尿病足的相關知識,讓患者能夠對疾病有所了解,能夠做好預防;平時穿舒適、寬松的鞋子,保持足部的清潔。
1.3.3 飲食護理 要根據患者的年齡、體重、勞動強度等計算出患者每天所需要的熱量和營養,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飲食方案,使患者補充足夠的營養,而且能夠檢查低鹽、低糖飲食,多食易消化、高纖維、高蛋白的食物,禁止吸煙飲酒,保持身體能量的平衡。
1.3.4 創面護理 采用抗生素和中藥對創面進行清晰,清除壞死的組織,換藥1次/d,防止感染的擴散,并注意觀察肉芽組織的生長情況,指導患者進行適量的足部運動,保持足部的血液循環。
1.4 療效判定 顯效:癥狀消失,創面愈合;有效:癥狀緩解,創面愈合2/3以上;無效:癥狀無變化,創面愈合1/3以下。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s)表示,P<0.05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顯效25例,有效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8%;對照組顯效16例,有效8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75.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足病情較為復雜,治療時間較長,創面感染較難控制,因而需要加強對患者的護理。本研究中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和護理,其中中藥足浴能夠有效緩解足部血管的擴張,促進足部的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促進肉芽的新生[2]。在治療前后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創面護理、飲食護理,能夠增強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患者的不良情緒,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3]。通過本研究發現,中西醫結合治療和護理后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西醫治療和護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對糖尿病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和護理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縮短住院時間,效果顯著。
[1]王朝霞,侯林娣.糖尿病足的中西醫結合護理體會.光明中醫,2012,27(9):1895-1896.
[2]李曉霞,周俊娣.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足46例護理干預.齊魯護理雜志(下旬刊),2012,1(8):28-30.
[3]亓波,亓詠梅.糖尿病足的中西醫治療及護理體會.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2,10(6):584-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