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
洗手依從性是指醫務人員能夠堅持必要的洗手次數, 并且洗手的步驟、時間和范圍都符合規定[1]。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醫務人員的手是醫院感染的重要傳播媒介, 因此, 做好手衛生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保障患者和醫務人員安全最重要、最簡單、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有研究證實, 加強醫務人員洗手, 可降低50%的感染率[2]。新生科患兒抵抗力差, 特別是早產兒需要醫務人員的保護性隔離, 因此, 更應該嚴格執行手衛生制度。另外, 醫務人員洗手依從性差是一普遍存在的現象, 因此, 認真分析新生兒科醫務人員洗手依從性差的原因, 采取正確合適的干預措施, 對提高醫務人員的手衛生依從性, 具有重要的作用。河南南陽醫專一附院新生兒科采取的干預措施包括:完善手衛生設施, 開展手衛生全員培訓, 推廣速干手消毒劑, 制定和完善手衛生管理制度, 加強對手衛生的監督、指導與反饋。
1.1 一般資料 本院新生兒科醫務人員包括醫生、護士,參加工作年限1~20年。
1.2 方法 2013年1月~2013年8月, 通過現場隱蔽觀察法了解記錄本院新生兒科醫務人員手衛生執行情況, 采取干預措施后, 手衛生的依從性是否提高。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AS8.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采用百分率進行描述。
干預前醫務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正確率分別為68%、46%, 干預措施后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正確率分別為95%、88%。干預后明顯高于干預前。
3.1.1 醫務人員之間的影響 醫務人員之間的行為習慣相互影響, 尤其是資歷高的工作人員不嚴格遵守手衛生制度時,其他醫務人員的手衛生依從性明顯降低。
3.1.2 工作量大, 沒時間洗手 醫護人員的嚴重不足導致工作量大, 往往沒有太多的時間認真洗手, 生怕因洗手拖延時間影響護理患兒。
3.1.3 醫務人員洗手意識不強 部分醫務人員對洗手能降低醫院感染率認識不足, 特別對測量體溫、聽心率等只是接觸患兒皮膚的診療操作, 往往不能嚴格洗手。
3.1.4 洗手設施不完善 洗手池位置不當, 數量不多, 不便于隨時使用, 洗手池旁未配備干手設施, 醫務人員洗手后由于急于工作, 經常用工作服擦干雙手, 導致了手的再次污染,失去了洗手的意義。
3.2.1 完善手衛生設施 手衛生設施的合理配備是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必備條件, 為此本院新生兒科增加了洗手池, 更換了感應式水龍頭, 使用洗手液洗手, 在每個水池旁安裝了干手設施, 并在每個患兒的床旁、治療車等地方都配備快速手消毒劑, 為方便醫務人員洗手, 提高手衛生依從性打好了基礎。
3.2.2 開展手衛生全員培訓 定期開展手衛生的全員培訓,使所有醫務人員能真正掌握手衛生知識及正確的手衛生方法, 在每個水池旁粘貼七步洗手法, 加強醫務人員熟練應用,另外, 在患兒的暖箱上粘貼“寶寶抵抗力差, 你洗手了嗎?”等警示標示, 從而嚴格按照洗手與手消毒指征并認真洗手。同時加大宣傳力度, 使每個醫務人員能真正懂得洗手的重要性。
3.2.3 制定和完善手衛生管理制度 本院根據《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 制定了手衛生管理制度, 通過制度和規范要求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的執行率, 并推廣和使用良好的手衛生習慣。
3.2.4 加強對手衛生的監督、指導與反饋 每季度對科室工作人員按照正確的監測方法對手消毒效果進行監測, 并將每次監測結果及時反饋給科室, 科室根據監測結果改進監督、指導工作。
綜上所述, 影響醫務人員洗手依從性差的原因很多, 通過有效的干預措施 , 大大提高了手衛生依從性、正確率, 從而降低了院內感染, 促進了患兒早日康復。
[1]谷榮.ICU護士洗手依從性差的原因分析及對策.護理實踐與研究, 2009,6(20):92-93.
[2]王西英,司云剛,門朝霞.醫院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研究.中國病案, 2009,10(1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