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紅利 洪道先
剖宮產術多采用硬膜外麻醉, 安全性高, 麻醉效果好。 硬膜外麻醉時, 由于患者處于清醒狀態, 陌生的環境、手術的進展、手術人員的交談等極易使患者產生恐懼緊張情緒,進而出現血流動力學的不穩定。因此, 要達到滿意的麻醉效果, 需有效的鎮靜藥。右美托咪啶是一種新型的高選擇性a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 具有鎮靜、鎮痛、抗焦慮等作用,而不會產生呼吸的抑制作用[1]。本研究旨在觀察右美托咪啶在剖宮產術中的鎮靜療效及其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以指導其臨床應用。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擇期擬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宮產術患者86例。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Ⅰ~Ⅱ級。年齡22~39歲, 身高150~168 cm, 體重46~80 kg, 體質量指數17~25 kg/m2, 無心血管系統、肝臟、腎臟、內分泌、神經系統疾病等病史, 近期未用鎮痛、鎮靜藥物, 無藥物酒精依賴史, 無鎮靜藥物過敏史, 無下腹部手術史, 無麻醉禁忌證。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3例,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麻醉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均禁食12 h, 禁飲8 h。入室后開放靜脈通道, 常規面罩吸氧, 左側臥位選擇L2~3或L3~4椎間隙行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導管, 給予0.75%羅哌卡因8~12 ml, 使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在手術開始前, 對照組泵注咪唑安定0.04 mg/kg, 觀察組泵注右美托咪啶0.6 μg/kg, 給藥時間均>10 min。術中若收縮壓<90 mmHg, 給予麻黃堿6 mg, 必要時重復;若心率<50次/min, 給予阿托品0.3 mg, 必要時重復。
1.3 觀察指標 采用Ramsay評分評估鎮靜程度[2]:0分:清醒;1分:清醒, 患者焦慮不安或煩躁;2分:清醒, 患者合作, 定向力良好或安靜;3分:清醒, 患者僅對命令有反應;4分:患者對輕叩眉間或強聲睡眠刺激反應敏捷;5分:睡眠,患者對輕叩眉間或強聲睡眠刺激反應遲鈍;6分, 患者對輕叩眉間或強聲睡眠刺激沒有反應。監測并記錄兩組患者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和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的波動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結果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Ramsay鎮靜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觀察組患者MAP、HR、SpO2波動情況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Ramsay鎮靜評分結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麻醉期間血流動力學波動情況比較(n=43, ±s)

表2 兩組患者麻醉期間血流動力學波動情況比較(n=43, ±s)
?
剖宮產術多采用硬膜外麻醉, 因其對循環系統擾亂較輕,有效性和安全性較高。但術中患者處于清醒狀態并不利于手術的進行, 必須輔以鎮靜藥物, 方可獲得滿意的手術效果。
右美托咪啶是一種強效、高選擇性的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 它通過位于大腦藍斑的受體發揮鎮靜和抗焦慮作用, 通過位于脊髓的受體發揮鎮痛作用, 且該藥可弱化機體的應激反應, 通過激活α2腎上腺素能受體突觸后的G蛋白,抑制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 減弱交感神經系統的反應, 產生獨特的鎮靜(可喚醒)、鎮痛、抗交感、遺忘、器官保護的作用,且不引起呼吸抑制[3]。右美托咪啶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呈雙向作用, 有劑量依賴性, 也受給藥速度的影響。有研究顯示麻醉前靜脈注射右美托咪啶可明顯減弱喉鏡探視和氣管插管引起的血壓、心率增加, 并減少麻醉藥物和阿片類藥物的使用量[4]。在清醒經鼻插管的研究中, 右美托咪啶組的血流動力學更穩定, 患者的耐受性更好[5]。本研究結果顯示右美托咪啶應用于剖宮產術中可明顯減少患者MAP、HR、SpO2波動情況, 血流動力學較穩定, 鎮靜效果好, 與相關文獻報道相符。
總之, 右美托咪啶具有獨特的可喚醒鎮靜、沒有呼吸抑制鎮痛以及器官保護等多種藥理學特性, 可安全有效的應用于剖宮產手術, 是剖宮產術中鎮靜的一種新型可選藥物。
[1]羅振吉.舒芬太尼復合曲馬多用于剖宮產術后靜脈自控鎮痛的效果觀察.重慶醫學, 2011, 40(18):1868-1869.
[2]莊心良, 曽因明, 陳伯鑾.現代麻醉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525.
[3]Al-Zaben KR, Qudaisat IY, Al-Ghanem SM, et al.Intraoperative administration of dexmedetomidine reduces the analgesic requirements for children undergoing hypospadius surgery.Eur J Anaesthsiol, 2010, 27(3):247-252.
[4]Yildiz M, Tavlan A, Tuncer S, et al.Effect of dexmedetomidine on haemodynamic responses to laryngoscopy and intubation perioperative haemodynamics and anaesthetic requirements.Drugs RD, 2006, 7(1):43-52.
[5]Tsai CJ, Chu ks, Chen TI, et al.A compari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dexmedetomidine versus propofol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for sedation during fibreoptic nasotrachealntubation.Anaestheasia,2010, 65(3):25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