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玉,褚福雷, 何秀紅
(1、鄆城縣南趙樓鄉人民政府,山東 鄆城 274700;2、鄆城縣玉皇廟鎮人民政府,山東 鄆城 274700)
西蘭花又名青花菜、綠花菜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C和蛋白質等,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優質蔬菜,深受消費者青睞。近年來西蘭花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各種病害也日益嚴重,特別是黑斑病是西蘭花產業發展中危害嚴重的病害之一。
西蘭花黑斑病的病原菌為甘藍鏈格孢菌,屬半知菌類真菌。黑斑病在青花菜各生育期都可發生,主要侵染葉片,嚴重時也為害莖稈、葉柄、花球和種莢。植株發病多由老葉向嫩葉發展,初期在葉面或葉背出現退綠小斑或小黑點,以后病斑中央變褐壞死,隨病害發展逐漸擴大形成圓形或近圓形病斑;在溫度較高時,病害一經發生即迅速擴大成灰白色或灰褐色的大圓斑;病斑直徑約10~30mm,灰褐色至黃褐色,大多有明顯的同心輪紋,略凹陷,病斑周緣常有黃色暈圈,在病斑的正面或背面均產生輪紋狀分布的黑褐色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常穿孔。多個病斑相互匯合,使葉片枯黃壞死,葉片上的病斑大多分布在葉緣。莖稈染病,初呈水漬狀圓形或近圓形小斑,后為褐色小病斑;葉柄染病,病斑呈長梭形,初呈水漬狀,后病部凹陷或開裂,其上產生黑褐色霉狀物。花球發病主要造成花梗和小花蕾褐變腐爛,花球上分散地出現黑褐色霉狀物,病健交錯,病害發生嚴重時即有大量花梗和小花蕾發病時,則連成塊狀分布,上有黑褐色霉狀物;氣候干燥時發病的花梗和小花蕾呈褐色干腐,上有黑褐色霉狀物。種莢染病,在表面出現近橢圓形略凹陷小型灰褐色斑,病斑多時花梗壞死,植株結實少或不結實,或結實瘦小。
該病原菌在病殘體上、采種株上及土壤里越冬,條件適宜時侵染西蘭花,發病后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在田間借風雨傳播進行多次再侵染。潛育期短,易發病。一般寄主生長期間,連續陰雨或暴風雨較多時,病害發生較重。管理粗放、肥料不足、生長衰弱、有利于該病發生。
與非十字花科蔬菜進行隔年輪作;施足有機底肥,氮、磷、鉀配合施用,并適當增施磷鉀肥。生長期適時追肥和澆水,避免植株脫肥早衰,增強植株抗病能力。收獲后徹底清除植株殘體組織及落葉,生長期及時清除病葉,減少發病菌源。在種球長到拳頭大小時,適當控制澆水,增施磷鉀肥。如追施過磷酸鈣、草木灰、骨粉等,可增強抗病性。
在發病初期選用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多霉威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1500~1800倍液,或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或77%可殺得(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均可。每隔7~10d噴1次,視病情,連續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