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華
隨著醫學的迅猛發展以及對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的深入研究, 人們逐漸認識到, 胃液的pH值對上消化道潰瘍出血的治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急性消化性潰瘍并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急癥之一, 因而往往起病較急, 若不及時處理, 會導致嚴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及時并有效的止血是臨床治療此癥的重要因素。而內鏡止血、H2受體拮抗劑及止血藥是治療此癥的一般常規方法。白眉蛇毒凝血酶是一種高科技新型的止血藥物, 有非常明顯的止血作用, 已廣泛應用于臨床;由于抑酸劑奧美拉唑可顯著抑制胃酸分泌,對消化性潰瘍有較好的療效, 臨床為進一步證實, 奧美拉唑與白眉蛇毒凝血酶對消化性潰瘍并出血的治療作用, 下面是臨床分析資料。
1.1 一般資料 這是選取自2010年1月~2012年2月期間,本院消化內科收治的消化性潰瘍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共計77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其中男性患者有45例, 女性患者有32例, 患者的年齡在21~78歲之間, 平均年齡為53.3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2例, 高中及以下25例;職業類別:其中體力勞動者31例, 腦力勞動者46例。
1.2 方法 本院對患者的一般資料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和匯總, 并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 對消化內科消化性潰瘍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和收集。
1.3 排除標準 作者對患者的排除標準是:①對本實驗藥物過敏的患者。②正在服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及非衡體類抗炎藥物的患者。③在育齡期, 并未采取避孕措施及有可能妊娠的患者。④患者自身有合并嚴重的疾病, 如不穩定性及活動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⑤檢查出有腫瘤的患者。
1.4 評價指標標準 經臨床治療后, 在胃鏡下證實出血消失的標準是:患者大便顏色轉為黃色;大便潛血顯示陰性;當引管引出液為清澈, 無咖啡色。綜上所述四項中任何一項成立即認為出血停止。患者在治療的24 h內出血就停止, 為顯效;在治療24~72 h后出血停止的, 為有效;在持續用藥超過72 h的, 依舊出血不止, 為無效。
2.1 通過比較觀察組的患者年齡為>60歲的患者比例和對照組相比, 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但是觀察組的男性患者所占比例與曾經有煙酒史的患者所占比例跟對照組進行對比, 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患者的潰瘍部位與消化性潰瘍的并發出血關系, 經過對觀察組患者的胃潰瘍比例明顯的高于對照組的比例, 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于胃腸道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發生的潰瘍,多發于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 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其病因及發病機理是:因為胃酸和胃蛋白酶、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非街體類抗炎藥、胃黏膜防御機制受損、胃十二指腸運動異常、精神因素等, 它能導致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 也是消化道潰瘍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這是潰瘍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潰瘍大出血是由于潰瘍基底血管被侵蝕所致, 而大多數為動脈出血, 也有部分充血的靜脈破裂而引起大出血的。臨床由于老年人胃黏膜下血管壁增厚、變細, 導致局部血液流動減少, 引起胃黏膜屏障和營養不良;另外, 老年患者的各類疾病較多, 常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等, 很易引起潰瘍病。在住院的患者中, 以中老年男性較多見, 本文中40歲以上中老年患者為48例, 占患者人數的77.9%。因為老年人存在的潰瘍較大又比較深, 很容易侵蝕血管而發生出血;再者臨床癥狀不典型, 就診又偏晚, 而且多合并動脈硬化, 導致動脈收縮不良而易致大出血, 嚴重時危及生命。所以老年患者患消化性潰瘍時應早期積極治療, 盡量避免出血穿孔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在應用奧美拉唑提高了胃液的pH值, 積極的創造了有利的止血環境;而白眉蛇毒凝血酶發揮了止血的巨大功能, 使止血總有效率達96.88%。在兩藥合用治療消化性潰瘍并消化道出血的過程中, 其療效顯著優于單一應用奧美拉唑, 而且止血作用迅速準確。是臨床理想的治療方法, 并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1]彭興癢, 高春霞.消化性潰瘍77例臨床分析.遼寧醫學院學報,2012, 33(4):33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