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曉輝
便秘通常指每周大便在3次以下, 或排便費力, 糞便堅硬或有排便未盡感。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 至少有1/5經常便秘。這不僅影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 還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臨床上常可見便秘致心、腦疾患的患者病情變化, 甚至猝死[1]。因此, 重視老年人便秘的防治非常重要。選取2011年~2012年老年便秘患者100例護理方法分析如下。
本組收治的為2011年1月~2012年12月便秘患者100例, 其中男56例, 女44例, 年齡58~78歲, 平均年齡64歲。其中心肌梗死40例, 心絞痛28例, 腦出血32例, 均有程度不同的便秘, 人均月排便1~4次。
2.1 排便習慣的養成 胃腸反射刺激最強烈時排便是正常生理的現象, 而這種反射作用通常是在早餐后, 因此, 便秘的患者應把握時機, 在此時排便易取得成功, 并且養成這個排便習慣, 就可以預防便秘了。患者日常生活的排便時間也可依據個人的生活規律而固定下來, 并且應選擇一個較寬松的時間排便, 這樣更有益于養成良好的習慣。此外, 患者心情舒暢, 精神放松, 并提供良好的隱蔽場所也是非常必要的。對于臥床患者或沒有能力自己去衛生間的患者來說, 常由于在房間內使用便器或顧及到排便給他人帶來的麻煩而無法安心排便, 長此下去必然產生便秘。因此, 家庭護理中應早日讓患者離床活動、進行排泄功能訓練。一般來說, 最佳的排便姿勢是蹲位, 并且要盡可能的讓患者采取這種姿勢。但是,對老人、體弱者和妊娠婦女來說, 蹲位時間不宜過久, 以免引起其他并發癥, 可以采用坐便的方式, 排便時, 軀干部向前傾以增加腹肌收縮。
2.2 飲食護理 由于老年人的牙齒不全, 不敢吃含纖維素多和不易消化的食物;食欲減退導致進食量減少, 食物過于精細少渣, 缺少水分, 腸壁缺乏刺激, 腸蠕動減弱, 影響排便。因此, 要調整飲食, 合理組成膳食, 防止偏食。在胃腸能消化的前提下, 膳食中逐漸增加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和水果。主食宜吃粗糙大米或黑面粉, 反對吃精細大米和精白面粉, 也可選用小米、玉米、燕麥等粗糙而多渣的雜糧;宜吃西瓜、甜瓜、番茄等瓜類和香蕉、柑橘、梨等各種水果;豆類、綠色或黃色蔬菜等含較多食物纖維素果蔬。可刺激腸道增加蠕動。
2.3 體育鍛煉 生命在于運動, 老年人要改變“好靜不好動”的安靜生活方式, 堅持適度的體育活動, 有利于增加腸蠕動和增強腸管肌肉的收縮功能。可選用彎腰、散步、上樓梯、廣播操、太極拳、氣功、球類等。臥床老年人可進行主動或被動的肢體活動, 進行腹式呼吸運動, 保持良好的腹肌肌力。肥胖的老年人, 更應加強鍛煉, 加大腹肌運動, 減輕體重。其方法是患者平臥或站立, 指導患者盡可能地收縮腹肌10 s,然后放松, 每個動作做5~10次或10~20次, 根據患者的情況而定, 4次/d, 并且要堅持長久。但是, 高血壓、冠心病的患者應慎重做此項活動, 避免造成血壓升高冠狀動脈缺血等而出現意外。
2.4 用藥指導 盡量避免或少用瀉藥, 必要時短期選用緩瀉劑。如果導片、酚酞、甘油、液體石蠟, 中藥有大黃、蘇打、麻仁丸、番瀉葉等。大部分瀉藥一般在臨睡前服用, 同時瀉藥應該在醫生指導下要間斷或更換服用, 因許多瀉藥可損傷直腸黏膜, 長期使用會導致腹痛、吸收不良或瀉藥性結腸炎等。如遇腹痛加重、直腸出血等應及時就醫。
2.5 灌腸 便秘嚴重或需要立即排便, 可用溫生理鹽水或肥皂水(0.1%~0.2%)500~1000 ml, 溶液溫度為39~41℃灌腸,以清除糞便或嵌頓直腸內的干結糞塊。由于老年人長期不良的排便習慣, 腸壁變薄, 灌腸時注意灌腸液適當的壓力、速度等, 操作輕柔, 防止穿破直腸。患者也可自己經肛門注入開塞露或甘油栓劑, 一次1~2管, 采取側臥位注藥, 注后停留10 min, 待藥液濕潤糞便后排便。
2.6 人工取便 對于頑固性便秘的患者, 或當患者糞嵌塞時, 各種通便方法均無效, 可采用人工取便(手摳)的方法幫助患者解除痛苦, 即用手指由直腸取出嵌頓的糞便或者硬而排不出的糞塊的方法。操作時, 患者取左側臥位, 下肢屈曲,深、呼吸;操作者戴好橡膠手套, 手指涂上肥皂液或液體石蠟, 用食指輕輕地插入肛門由淺漸深地摳出糞塊放入便盆內。取便完畢后, 用溫水清洗肛門部位, 必要時熱敷, 幫助肛門括約肌回縮[2]。操作過程中, 操作者的手法要輕柔, 避免損傷腸黏膜, 以及引起肛門水腫;禁止使用器械掏取糞便, 因此法易誤傷腸黏膜造成損傷;如果患者出現面色蒼白、出汗、疲倦等表現時, 應暫停, 休息片刻, 或查找原因再繼續操作。
[1]王亞琴.老年患者清潔灌腸的護理進展.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 22(11):23.
[2]陳化容, 王得聰.淺談老年心臟病患者便秘的預防和護理.中華臨床醫藥與護理, 2004,1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