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尖本
(青海省西寧市緯二路22號,青海 西寧 810003)
松巴·益西班覺是第三世松巴活佛和青海貢龍寺(佑寧寺)五大囊欠活佛之一,是清代著名的佛學家、醫學家、歷算學家和詩人[1-2]。畢生經典著作不計其數,其內容豐富、深厚,涉及佛教、歷史、詩詞、醫藥、歷算等領域,其中對他所著的一些醫學經典著作后人大為贊嘆,并成為藏蒙醫藥學學生的必修課,他對繼承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功不可沒,也是蒙醫基礎理論的奠基人,為蒙藏醫學的交流及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他畢生行走藏蒙等地體察民情,熟知各種語言及文學,生活特點及居住地區的氣候等實際情況和傳統醫藥結合起來,創造性的進行研究,在理論上不拘泥于古訓,創造性地提出"六基學"理論,使蒙藏醫學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獲得了較系統的發展,尤其在蒙醫方面更是頗為透徹,但是對與“他是哪個民族”這一觀點也有著種種猜測,下面以他的醫學著述與學術思想來詳細介紹他是哪個民族的醫學傳統者。
公元1704年陰歷八月十五日生于青海湖西南面靠近黃河沿岸的特勒地方,父多杰扎西系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巴圖魯家族,母扎西措系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準噶爾家族,松巴·益西班覺從小聰穎好學,他3歲被第一世嘉木樣活佛阿旺宗哲認定為二世松巴羅桑丹貝堅的轉世靈童,1710年于青海塔秀寺從塔秀·曲江嘉措出家為僧,7歲后到青海佑寧寺學徒,拜卻藏活佛羅桑丹貝堅贊為師,正式開始對佛法的聞習。1723年,松巴年滿20歲,赴拉薩求學,3年后以優異成績獲得“林思日朵柏卓學位”。從五世班禪.洛桑益西及塔爾寺絳白嘉措等人學通各專科文學,從五世達賴太醫普泊切弟子尼瑪堅贊學通《四部醫典》及其實踐之法。大約27歲時從西藏返回故鄉貢龍寺。自此之后,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當地行醫或從事學術研究工作。34歲時去往北京,清朝政府曾封他為“扎那個堪布”,并在此停留3年。43歲時前往五臺山朝拜,68歲前往內蒙呼和浩特市的吾蘇圖召、多倫、伊克盟、阿拉善旗等地行醫和舉行法會居住8年之久。從而結識了很多蒙漢族學者或名醫。松巴·益西班覺畢生致力于學術研究,精通了大小五明學,獲得“班智達”學位,一生專著68部。由于他是一位學識淵博,聞名蒙藏地區的大學問家,曾被擔任青海藏族大活佛托王的經師。1788年在青海貢龍寺圓寂,享年85歲。
松巴·益西班覺對傳統蒙醫藥學和藏醫《四部醫典》以及古印度醫學均有研究,而且造詣很深。他在行醫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臨證經驗,特別對醫治蒙古地區常見病和地方病的經驗更為豐富。他的頗具影響的5部醫學著作,是將《四部醫典》的理論同蒙古人的體質、生活特點及居住地區的氣候等實際情況和傳統蒙醫藥結合起來,他有4部著作合稱為《四部甘露》前3部作者在四十多歲時寫成,后一部著作是在81歲時瀝寫完成,是一部經驗總結性的著作,均為藏文文字著作。
2.1 《甘露之泉》(藏名:德澤其晶),1751年著。本書對生理、病理、診斷、治療原則和方法、藥方等,從理論上進行了精辟的論述。
2.2 《甘露醫法從新》(藏名:德澤色蓋),1752年著。這是一部以臨床各科為主的著作。作者將臨床各科細分為內科、婦科、兒科、五官科、外科、溫病、傳染病、腑臟病等學科。還論述了脈診、尿疹、腹瀉劑、腹涌劑、配藥注意事項、藥物炮制法和針灸血穴位等內容。
2.3 《甘露點滴》(藏名:德澤特巴),1763年著。這是一本臨床技能和各種療術結合的簡明論著。其內容除重點論述各科疾病之治療外,還腹瀉劑等7種療法以及有關藥方的知識。
2.4 《甘露匯聚》(藏名:德澤噶懂),1783年著。這是一本關于臨床療科的簡明著作,進一步論述了“六基證”和“十要證”的治療方法,并把它概括為101種疾病。
2.5 《認藥水晶鑒》(藏名:脅格梅龍)該書是《甘露之泉》的補遺部分,首先對三果、四涼等成藥名和單味藥物名分別用藏文和梵文加以對照,同時還把藥物分為礦物藥、珠寶藥、植物藥、動物藥等7類,并詳細闡述了799種藥物的產地、形態、性味功能和炮制方法,還附有藥引子、刺血針灸穴位圖解等內容。
松巴·益西班覺認定為青海貢龍寺五大囊欠活佛之一,從小聰穎好學,精通了大小“五明”學,獲得“班智達”學位,對藏族文化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尊者出生于蒙古家庭,《四部甘露》等諸多著作闡述時,大多絕對圍繞蒙古地區的區域習俗和地域環境等因素所著。
古代傳統蒙醫雖然很早就有了“寒熱理論”,指導當時的臨床實踐,但還沒有系統化,松巴·益西班覺在臨床實踐中對蒙古地區多發病之一——“寒性病癥”的治療經驗進行總結的基礎上,將蒙醫“寒熱理論”同《四部醫典》有關熱病理論有機結合,深化了對寒熱病的研究,使蒙醫寒熱學說進一步系統化,成為十八世紀以后蒙醫學病性辯證總綱,同時,《四部甘露》中提出的“六基癥”學說作為臨床各科的指導理論并成為蒙醫病因辯證的理論原則,使得蒙醫學在理論方面更加系統化。
[1]松巴·益西班覺.松巴醫著集.藏文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8.
[2]強巴赤列.藏族歷代名醫略傳.藏文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5.
[3]星全張.安多地區的藏醫發展.藏文版[M].青海民族出版社,1990,10.
[4]巴·吉格木德.蒙古醫學簡史.漢文版[M].內蒙古教育出版社,19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