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聯合國特派記者 吳 云圖片說明:上圖為參展商在展示M82狙擊步槍;下圖為槍展上人們在挑選槍支。 吳 云攝在康涅狄格州校園槍擊案引發的控槍聲浪推動下,奧巴馬最近做出了美國數十年來最徹底的控槍努力,被視為對“擁槍派”的攤牌。美國“擁槍派”民眾19日在全國發起“愛槍日”集會,不少議員甚至揚言彈劾奧巴馬,有評論稱,“整個美國在控槍問題上已經分裂”。控槍改革阻力重重的背后是美國歷史悠久的槍支文化。當奧巴馬高調宣示控槍之際,美國又迎來了每年年初都會熱鬧上演的“槍展潮”,似乎在向奧巴馬示威。美國每年有5000多場槍展,《環球時報》記者日前走進一家槍展,近距離觀察美國槍支文化。窺一斑而知全豹,這個規模不大的槍展,折射出整個美國社會對控槍政策的復雜心態。而這似乎在對奧巴馬的控槍舉措說——“沒那么簡單”。買票入場無需安檢紐約州北部的薩拉托加斯普林斯市1月12日-13日舉行的槍展,在美國東北部小有名氣,每年吸引數十家民用軍火商和數以千計的顧客前來。槍展組織者大衛·皮特尼羅斯與妻子1982年創立東海岸武器收藏者聯合會,1984年在薩拉托加斯普林斯市舉辦首次槍展,之后每年舉辦三四次,今年已是第90次了。《環球時報》記者13日驅車駛近薩拉托加斯普林斯市時,高速公路旁的顯示牌上不斷出現槍展的指示路標,據悉,槍展已成為該市促進經濟發展的保留項目。去年12日康州校園槍擊案發生后,曾有數百名請愿者要求市政府取消該槍展,稱現在舉辦這樣的槍展不合時宜。作為妥協,皮特尼羅斯承諾,不展出康州校園槍擊案兇手使用的AR-15半自動步槍。全美對槍支暴力的關注,使該槍展受到媒體前所未有的關注。不僅《紐約時報》等美國媒體興趣盎然,挪威等國的記者也前來采訪。皮特尼羅斯對《環球時報》記者感嘆,這是他的槍展首次受到如此密集的關注。槍展展廳位于薩拉托加斯普林斯市“市中心會議中心”。走上會議中心的臺階,首先看到的是入口處兩則醒目的告示。一則是市議會決議通告:“不允許任何半自動武器(AR-15 步槍)和大容量子彈匣入場。”另一則寫著:“不許張貼任何圖片、標語和標志,不允許任何呼喊和干擾性行為,請對所有人保持文明禮貌”。這從側面反映出美國社會在槍支管控問題上的分裂與對立。“參觀武器展,7美元一張票”。售票處的女士對記者說。買票后,無需任何檢查,直接入場。槍展對任何人開放,13歲以下的兒童免票,但需家長陪同。60歲以上老人,門票6美元一張。在槍展現場,《環球時報》記者見到最小的參觀者是一名坐在童車里的孩子。原以為槍展現場肯定戒備森嚴,安保異常嚴格,到了之后才發現,在槍展現場及附近,記者沒有看到任何警察,可能是因為當天已是槍展第二天。皮特尼羅斯說,第一天參觀者有1000多人,需要排長隊入場。現場還出現一些反對舉辦槍展的抗議者,當地警方當天派出警力維持現場秩序。這次槍展有60多家參展商、200多個展臺。走進展廳,記者發現古典槍支遠遠多于現代槍支。這些古典槍支可以上溯到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甚至更早。很多古槍只有專業人士才能叫上名字。展品還有古典匕首、劍、火藥袋等武器。最引人注目的武器當屬美軍依然在用的M82狙擊步槍,該槍射程遠、精度高、威力大,用于遠距離狙擊,放在桌上霸氣外露,售價為5000美元。另一款比較有名的現代槍是“大毒蛇”狙擊步槍。在皮特尼羅斯的展臺上,各種自衛手槍琳瑯滿目,最大的是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制造的“沙漠之鷹”大型半自動手槍,據稱可以自衛,也可以打獵。除槍支外,有的展臺還出售各種子彈。現場交易審查背景參展商的年齡不一,但據記者觀察,年紀大的人更多一些。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政治上持保守立場,反對奧巴馬的醫療和稅收政策。當得知記者來自中國后,幾名參展商熱情地向記者索要名片。其中一名參展商甚至用中文與記者打招呼。簡單交談后得知,他曾是軍人,上世紀60年代曾被派往臺灣,在那里學了些中文。他參加槍展主要是幫助全美步槍協會籌款。一名來自紐約州首府奧爾巴尼的參展商與記者“套近乎”說,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里的許多中國留學生是他的朋友。美國人買槍不僅僅是為了自衛,很多人是為了投資。皮特尼羅斯對記者說,他買的槍在過去多年內價格翻了一番,甚至更多,“對我們來說,買槍是一樁巨大且安全的投資”。還有人來槍展是為了買獵槍,據悉,這次槍展上的獵槍和鳥槍都賣得很好。有參展商向記者透露,紐約州北部山區還有熊,并告訴記者能看到熊的幾個地方。一名在紐約開槍店的年輕人對記者說,他經常在北部山區組織打獵活動,教人用獵槍。雖然槍展對觀眾進場沒有嚴格安檢,但對現場的槍支交易卻有較為復雜的要求。任何購槍者都必須通過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背景審查。大致程序是,購槍者填寫所謂的“4473表格”,之后售槍者給美國聯邦調查局打電話,進行背景審查。通過審查后,購槍者才能將槍帶出展廳。槍展對參展商也有要求,其中一條規定是,參展商必須用槍套或盒子將槍支運到展廳,參展槍支不能裝子彈,槍支無法擊發,并貼上所有者姓名和槍支類型的標簽。要想把買到的槍帶出槍展現場,出門時還要再接受一次檢查,購槍者的身份、槍支和背景審查資料經再次核實后才放行。但這不能保證絕對安全,誤傷事件時有發生。據報道,上周末,美國槍展發生的誤傷事件就有5起。在19日北卡羅來納州羅利市的槍展上,一名男子攜帶一支獵槍前往槍展出售,在入口處接受檢查,從盒子中取槍時不慎走火,3人受輕傷。在19日俄亥俄州梅迪納市的槍展上,一名商人在查看剛購得的手槍時扣動扳機,打傷身邊一人。警方說,那支手槍走火前已摘下彈匣,但仍有一顆子彈留在槍膛內。槍展不僅展覽武器,也是抗議奧巴馬控槍計劃的場所。記者在參觀過程中,不時看到有人發表演講,反對奧巴馬的控槍計劃,并號召參展商給所在地區的議員寫信,表達他們對嚴控槍支的不滿。受校園槍擊案影響,槍展一度成為反槍支暴力者的眼中釘,康涅狄格州丹伯里等城市紛紛取消了槍展。但薩拉托加斯普林斯市堅持如期舉辦槍展,在槍展現場,不時有人對組織者皮特尼羅斯表達感謝,稱他此時辦槍展很勇敢,沒有向壓力低頭。對于那些要求取消槍展的聲音,一名參展商稱,“就像不能因為發生空難事故而關閉航空公司一樣,我們不能因為發生槍擊案就停辦槍展,槍展是我們的生意,我們以此為生”。周末常有百場槍展美國一年舉辦的槍展數量驚人。據全美步槍協會估計,全美每周末都要舉行100多場槍展,一年總數為5200多場。小的槍展,展臺也就50多個,參展者為千人左右;大的槍展,比如上周舉辦的拉斯維加斯年度槍械展銷會,1000多個展臺,參展人數多達6萬人。對很多人來說,槍展就是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皮特尼羅斯夫婦就是常年從事槍展生意,通過收取會費、出租展臺和出售門票等賺錢。槍支產業也是美國經濟的重要推力,美國射擊運動基金會去年年底發布報告稱,2012年美國的槍支制造和銷售行業,為美國經濟總量貢獻了約318.4億美元,繳稅額高達20.7億美元,出口獲利約44億美元,還為美國提供了近21萬個工作崗位。除了經濟利益之外,槍展還是美國悠久槍支文化的重要組成。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規定,人民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可侵犯。在很多美國人眼中,持槍是不可剝奪的權利,他們把舉辦和參加槍展視為維護自身權利的方式。堅持辦槍展成了對抗奧巴馬嚴控槍支措施的重要象征。美國民主黨高級顧問、紐約大學教授羅伯特·施勒姆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社會部分人有偏執狂,他們懷疑奧巴馬根本就不是在美國出生的,認為奧巴馬的醫療改革法案實際上是在搞社會主義,這些人堅信自己需要那些武器,用來對抗一個潛在的專制政府,“我們覺得這些人疑神疑鬼,可他們堅信自己的擔憂”。奧巴馬提出控槍措施后,《環球時報》記者致電皮特尼羅斯,詢問他這是否會影響今后的槍展。皮特尼羅斯說,這對槍展沒有影響,如果非說有影響的話,那就是將促使人們購買更多的槍支和彈藥。他再次重申,“我們是自由的人民,必須免于暴政”。談論間,《環球時報》記者感覺仿佛回到了1776年的美國,而不是2013年的美國。▲
環球時報201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