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瑄 那仁滿都拉 徐 蔚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7)
小兒肺炎屬于蒙醫常見的肺熱疾病,因為病情嚴重或不足月新生兒口服蒙藥較困難,所以用蒙醫藥辨證施治的同時必須結合及時有效的現代醫學治療手段和護理措施才能病情轉危為安,獲得滿意的療效。作者總結自己30多年的護理經驗對80例肺炎患兒進行蒙西醫結合護理措施,獲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小兒肺炎患者,男45例,女35例,年齡4個月~5歲,病程5~14d。均表現為咳嗽、咳痰、氣促、發熱、煩躁等,肺部可聞及濕羅音,X線片可見肺紋理增粗,呈片狀陰影,血清冷凝集試驗IgM抗體陽性,均符合蒙醫兒科學“肺熱”的相關診斷標準。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兒均于住院當日開始給予止咳化痰的常用蒙藥制劑胡勒森朱剛-8味丸,按小兒月齡蒙藥給藥標準進行口服(足月兒3粒,增加1個月加1粒)每日2次,同時進行常規抗炎、止咳、平喘以及維持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綜合治療,有呼吸困難、缺氧等表現者給予鼻導管吸氧,合并嚴重咳嗽者給予局部霧化吸入治療。
1.3 蒙西醫結合護理方法
1.3.1 小兒發熱護理:要密切觀察患兒體溫變化,高熱者先用枕部冷敷、溫水擦浴等物理措施來降溫。物理降溫效果不明顯可使用藥物。可用蒙藥查干湯或額日敦-7湯煎服,降溫。
1.3.2 注意內外環境,保持患兒舒適。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通風良好,應避免對流。保持適宜的溫濕度,溫度宜在18~22℃,濕度宜55% ~60%。囑患兒減少活動。被褥要輕暖,穿衣不宜過多內衣要寬松,以免影響呼吸。勤換尿布,保持皮膚清潔,使患兒舒適,以利于休息。臨床各種治療操作應集中進行,避免引起患兒的情緒緊張,盡量使患兒安靜,以減少機體的耗氧量。
1.3.3 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暢通。首先采取相應體位,指導較大的患兒有效咳嗽,對于痰黏稠不易咳出的患兒可口服止咳化痰藥物,并用蒙藥霧化吸入(沙參四味湯加沙棘五味湯)。病情允許也可采取體位引流。體位引流的具體方法是:根據病灶的部位取不同的體位,五指并攏、稍向內合、掌心呈空心狀,由下向上,由外向內的輕拍背部,邊拍邊鼓勵患兒咳嗽,促使呼吸道的分泌物借助重力和震動作用排出。對不能有效咳嗽需吸痰的患兒,實施先蒙藥霧化后吸痰,吸痰時動作要輕柔,吸力不能太大,吸痰時間不能超過10~15s,防止黏膜損傷而繼發感染。
1.3.4 及時糾正缺氧。對于有氣促、發紺癥狀的患兒應及早給氧,以改善低氧血癥。要及時處理患兒的腹脹,以免影響呼吸,可摩腹5 min或松節油熱敷腹部,肛管排氣。對于體質特別虛弱或幼小肺炎患兒在吃奶前后給予20~30min的吸氧,氧濃0.5~1L/min,缺氧明顯者用面罩給氧,氧流量2~4L/min,氧濃度不能超過40%,出現呼吸衰竭時應使用人工呼吸器[1]。給患兒吸氧時隨時檢查鼻導管是否通暢,患兒缺氧是否得到改善,如果有阻塞必須及時清洗或更換以達到給氧目的。
1.3.5 注意飲食及喂養方法:給予易消化、易吸收、細軟、易咀嚼的食物和營養豐富的流質和半流質飲食,少油膩、碎、爛、不宜過甜、過咸的食物。對嬰幼兒不應給以誤入鼻孔、氣管的整粒硬果及豆粒類食物。雞、鴨、魚、肉等均應去骨刺,做成泥狀或細末狀。免用刺激性調味品及大塊油炸食物。應少量多餐,每日至少4餐,也可根據病情需要給予5~6餐。喂食時一定要有耐心,每次喂食必須將頭部抬高或抱起,以防嗆入氣管引起窒息。
1.3.6 用藥時護理: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注意觀察藥物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嚴格遵照醫囑按時給藥,保證用藥時間足夠,用藥量準確。靜脈滴注時,注意控制輸液速度。3歲以下患兒控制滴速在5~8滴/min,4~8歲患兒在10~15滴/min之間,必要時采用輸液泵控制滴速。如果患兒出現煩躁不安、面色蒼白、氣喘加重、心率加速﹥160~180次/min、呼吸加快﹥60次/min、心音低鈍、奔馬律、肝臟在短時間內急劇增大,為心衰表現,必須立即通知醫生并采取搶救措施,治療時告知家長勿頻繁更換患兒體位,用藥時盡量讓患兒保持安靜,臥床休息。
1.3.7 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家長加強患兒的營養,提倡母乳喂養,多曬太陽,按時接種各種疫苗,飯前便后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居室內空氣新鮮,通風良好,溫濕度適宜,少去公共場所以防交叉感染,教會家長處理呼吸道感染的方法,使患兒在疾病的早期得到及時控制。
1.4 療效標準:痊愈:肺炎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X線檢查提示病變完全吸收或明顯吸收;有效:肺炎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好轉,X線片檢查提示病變較前有所好轉;無效:肺炎臨床癥狀及體征未見明顯好轉甚至惡化,X線片檢查提示病變未見好轉。總有效率=(基本痊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療及護理后,痊愈56例,有效17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91.25%。治療及護理過程中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發生。經護理后,患兒及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80例,滿意度為100%。
蒙醫學認為小兒肺炎(即:肺熱)因寒熱失調易被風邪侵襲,如睡中著涼,或因氣候突變受風寒,或時疫蔓延時感受病邪等,致使“三根”失常,“赫依”和血相搏而損及肺臟,進而激起血,“希拉熱”盛,導致肺功能減弱而形成肺熱病,早期易于“巴達干,赫依”相盛而出現痰液增多,阻塞氣道,出現咳嗽、咳痰、氣促、發熱等癥狀,為嬰兒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病情嚴重或不足月新生兒口服蒙藥較困難,所以用蒙醫藥辨證施治的同時必須結合有效的現代醫學治療手段,積極控制感染的同時,進行蒙西醫綜合護理措施可促進患兒的康復,減少患兒的死亡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王嶸娟.小兒肺炎護理措施的探索與體會[J].醫學信息,2010,23(11):4058-4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