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中元 金 山
(河南省光山縣人民醫院放射科,河南 信陽 465450)
螺旋CT在胃癌診斷中的價值
沈中元 金 山
(河南省光山縣人民醫院放射科,河南 信陽 465450)
目的探討螺旋CT對胃癌的檢查方法、表現特征及臨床應用價值。方法收集27例經胃鏡活檢或手術病理證實的胃癌病例的CT影像資料進行分析。結果①胃癌在CT上主要表現為胃壁增厚,軟組織腫塊,異常強化。②清楚顯示胃癌病灶對周圍鄰近組織器官的侵入及淋巴結的轉移。結論螺旋CT對胃癌的診斷以及指導臨床合理治療有重要價值。
胃癌;螺旋CT;CT診斷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長期以來上消化道氣鋇雙重造影,胃鏡及病理活檢是發現、診斷胃癌的主要方法。由于螺旋CT掃描速度快,可減少呼吸運動的影響,不但能檢出胃癌,且能判斷胃癌浸潤的范圍和深度,發現腔外腫瘤的擴散、淋巴結及遠處臟器的轉移,對胃癌的分期有極大的優越性[1]。本組收集經胃鏡活檢或手術病理確診的胃癌患者27例,現將術前CT檢查資料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期間經CT檢查診斷胃癌27例,均經胃鏡活檢或手術病理證實,其中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齡40~76歲,平均58歲。主要臨床癥狀為上腹部無規律性疼痛、惡心、食欲減退、消瘦、乏力等癥狀。
1.2 檢查方法
患者在檢查前必須禁食禁水6h以上,掃描前15~20min肌注654-2 20mg,然后口服溫開水800~1200mL充盈胃。采用GE多排螺旋CT,條件為120kV,220mA,重建矩陣512×512。常規采取仰臥位,根據病變位置不同,加掃俯臥位或側臥位,掃描范圍自膈頂到髂骨嵴水平,掃描層厚5mm,螺距0.5~0.8。先行平掃而后增強,增強掃描用高壓注射器經肘前靜脈注射非離子型造影劑優維顯100mL,注射速度2.5~3mL/s,分別在注射開始后25~30s(動脈期)、60~70s(門脈期)、3~4min(平衡期)進行掃描。
2.1 腫瘤部位
病變位于胃底賁門部10例,胃竇部14例,胃體部3例。
2.2 胃壁增厚
本組27例全部顯示胃壁增厚,多呈局限性增厚,管壁僵硬,自然柔軟度消失,以胃竇部及胃體賁門部多見。
2.3 軟組織腫塊
本組15例腫瘤向腔內或腔外生長,形成腫塊,形態不規則,表面高低不平,其中6例同時向腔內外生長。
2.4 胃癌的CT增強
本組27例均有強化,強化率100%,異常強化在動脈期表現為明顯不均勻強化,門脈期表現為較強的強化,且強化較動脈期均勻,范圍擴大,胃壁層次不清,平衡期強化程度減退,但仍高于正常胃壁。本組21例呈均勻強化,6例呈團塊狀或夾心面包樣強化。
2.5 侵犯鄰近組織
腫瘤突破漿膜向周圍侵犯鄰近組織,本組共有19例,其中侵及胰腺5例,侵及肝左葉3例,侵入脾臟2例。表現為周圍脂肪層模糊,密度增高,或與周圍臟器間脂肪間隙完全消失,與受侵臟器界限不清,部分融合。
2.6 胃癌的淋巴結及遠處轉移
腹內淋巴結以直徑≥10mm作為陽性診斷標準[2],本組有淋巴結腫大18例,無腫大9例,腫大的淋巴結多位于肝胃間隙,本組發現13例,其次位于腹主動脈旁及胃周大彎旁。本組遠處轉移6例,其中肝轉移2例,盆腔轉移2例,肺轉移1例,腎上腺轉移1例。
3.1 胃癌的CT檢查技術
為了防止食物殘留對診斷的影響,胃CT檢查前必須禁食6h以上,為了使胃腔充分充盈,更好的顯示胃壁,目前多采用水作為對比劑,可以產生較好的擴張和對比效果,有利于病變的顯示,掃描前注射654-2使胃易于擴張,同時減少胃蠕動,防止產生假性胃壁增厚,服水量以800~1200mL為宜,服水量<800mL,胃擴張不滿意,影響病變充分顯示。適當改變體位,有些患者CT檢查前已明確病變部位,可給予相應的左側臥位或右側臥位,使病變顯示的更清楚[3]。
3.2 胃癌的CT檢查征象
①胃壁增厚是腫瘤向胃壁深層浸潤所致,增厚的胃壁呈局限性或彌漫性,CT對胃癌的診斷主要依賴于胃壁厚度測量,在充盈良好的情況下,正常胃壁厚度在2.5~5mm,胃壁厚度>5mm應視為異常,如果胃壁厚度>5mm,并出現異常強化,應考慮有胃癌的可能。②軟組織腫塊是腫瘤向腔內外生長時形成的腫塊,腫塊形態不規則,表面不光整,可伴有潰瘍形成,增強掃描腫塊呈明顯均勻或不均勻強化。③侵犯鄰近組織,腫瘤突破漿膜層浸潤胃周,CT表現為胃周脂肪層模糊,密度稍增高,并顯示有不規則條狀、帶狀致密影。④淋巴結轉移是胃癌轉移的常見轉移方式,也是影響預后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評價胃癌中,檢測淋巴結腫大非常重要。
3.3 CT檢查胃癌的價值
目前胃癌的診斷主要是通過胃鏡和氣鋇雙重對比檢查,反映腫塊在胃腔的大小、形態,以及通過活檢來對胃癌進行定位定性診斷,但不能直接顯示胃壁本身。CT具有較高密度分辨率,為臨床進行治療前評估,指導制定治療方案有舉足輕重的作用[4]。
總之,利用螺旋CT掃描技術,結合胃鏡活檢或鋇餐檢查,能夠提高胃癌的術前確診率,明確病變的大小范圍,了解胃周臟器的浸潤程度及遠處轉移情況,指導臨床合理治療有重要意義。
[1] 于湛,高劍波,陳奎生,等.胃癌的螺旋CT征象與MMP-9及Cath-D蛋白表達關系[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45(6):1004-1007.
[2] 葛路巖,劉冰,楊曉峰,等.螺旋CT在進展期胃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河北醫藥,2010,32(19):2721.
[3] 姚靈生,張成武,螺旋CT低張等滲甘露醇對比造影在胃癌檢查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2(2):98.
[4] 周丹丹,王景,宇冬冬,等.進展期胃癌CT影像學特征與組織學分化的相關性初探[J].實用腫瘤學雜志,2009,24(4):345-348.
R735.2
B
1671-8194(2013)17-01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