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圖片說明:手提公文包的英國紳士。 在英國有個有趣的現象,很多西裝筆挺的紳士手中卻拎了一個破舊不堪的公文包。這些抽得起雪茄,開得起豪車的英國人為什么在換一個公文包上這么“摳門”?原來,這和英國當地社會文化息息相關,越是社會地位高的人,公文包就越不舍得換,因為看起來破舊的公文包恰恰體現出這群人的社會地位穩固,值得信賴。皮革脫落也“舍不得”換 清晨,倫敦橋上總是走過大批西裝革履、手拎黑色或是棕色的公文包走進金融城里的白領。細加留意就會發現,這些人全身上下的行頭多半都是售價不菲的名牌,不過手拎的公文包多是舊款,有的甚至明顯能看到脫線,表面皮革脫落的“慘狀”。在威斯敏斯特,也就是英國各大中央政府部門聚集的倫敦政務區,即便是位居部長的官員手拎的公文包往往也好不到哪里去。不過這些英國紳士們毫不介意,每天依舊用報紙、文件,還有筆記本電腦把破舊公文包塞得滿滿的。 西方人用的公文包最早的設計出現在14世紀,而在市面上出現并被廣泛使用要追溯到19世紀20年代的法國。當時這種被稱為“BUDGET”,也是英文“預算”意思的箱型窄包主要是讓律師們裝重要卷宗,商人們裝重要契約用的。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國人很快就追上了法國人的潮流,從商賈到政要都開始用起了這樣的公文包,而且六七百年來,箱包的外觀設計變化并不大,而使用它們的人也從來沒覺得“土氣”。有趣的是,在倫敦的一些老字號皮革店,你還能夠淘到一些破破爛爛的公文包。雖然表面斑斑駁駁,但銅質搭扣總是被店主擦得锃亮,一個個整齊地擺放在櫥窗前售賣。不要以為這些破包只能賣上一個“白菜價”,恰恰相反,一些皮包的叫價比商店里賣的新包還要貴。 職業聲譽全靠公文包作證 一位倫敦金融城里的銀行家為記者解開了其中的“秘密”:“人們愿意用破舊公文包,主要是為了樹立個人的社會信譽。”他說,最早銀行家這個職業的個人形象就是“穿著一身干凈但不會是嶄新的西服,腳踏一雙擦得锃亮的皮鞋,手里拎著破舊的公文包”,因為所有的顧客都愿意相信和自己打交道的銀行家都是每天忙于奔波,用顧客的投資去為顧客謀得更好投資回報,而他們自己僅僅是取得為數不多傭金的人。如果看到銀行家們一個個衣著光鮮亮麗,手里拎著價值不菲的皮包,難免會讓顧客有一種“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感覺。使用公文包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群體——英國的政客,他們的情況也是一樣。記者在英國政府各部門采訪時發現,上至政府內閣部長,下到普通公務辦事員,大家手里拎的皮包都是普普通通的公文包。這樣才符合英國政府倡導的“低調”、“樸素”的作風。 正是因為在走向從業生涯的第一天就下定決心,這輩子只用一個公文包。很多英國年輕人對于自己的第一個公文包非常重視,甚至不惜花費四五百英鎊。這樣一個成本不菲的公文包自然是包不離身,所以在英國總是能夠看到這些英國紳士們走到哪里都帶著自己的公文包。 歷任首相共用一個包 還有一群英國人連給自己買公文包或是更大一點的公文箱的“自由”都沒有,他們就是英國的首相和內閣大臣們。按照英國傳統,英國首相上任都會從內閣秘書那里領到前任留在唐寧街十號首相府的一個紅色公文箱,里面裝著的是英國的年度財政預算文件,因為國家預算被看作是頭等大事,所以需要首相親自掌管。因此在英國首相履新的時候,人們總能看到英國首相手中高舉一個紅色公文箱向大家示意自己掌管政府權力。而在英國宣布下一階段財政預算案時,財政大臣也會拿著這樣一個紅色公文包,表示獲得政府的最高授權宣布國家下一階段的收支計劃。 由于公文箱在英國只有政府最高級別官員才會用得著。所以它每次一出現總是非常顯眼。最近,英國副首相克萊格由于經常自己乘火車上下班,并在火車上加班,為了避風頭,所以他干脆把紅的公文箱換成了黑色的,但還是沒能逃脫媒體的視線。 英國首相的紅色公文箱里還裝著一樣東西,那就是核按鈕。按照英國政府的要求,一旦首相認為國家到了危難時刻,可以在國防大臣、三軍總參謀長等高官的見證下,按下核按鈕,下達向敵方發射核武器的指令。不過這樣的情景,在現實中至今還沒有出現過。▲
環球時報2013-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