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華富 徐婭蘋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 杭州 30003)
突發性聾是指突然發生的,可在數分鐘、數小時或3 d以內,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至少在相連的2個頻率聽力下降20 dB以上〔1〕,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的一種疾病。目前發病機制不甚明顯,對于老年人突發性聾的臨床特征及治療效果尚無一致意見。筆者收集60歲以上老年突發性聾患者的資料并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老年人伴發突發性聾的原因、臨床特征、治療效果及預后。
1.1 臨床資料 按照2005年濟南突發性聾的診斷及治療標準,選擇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老年伴發突發性聾患者67例,排除既往有感音神經性聾者。其中男35例,女32例;右耳發病25例,左耳37例,雙耳5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5±6.6)歲;發病1~15 d;合并耳鳴50耳,眩暈27例,高血壓31例,糖尿病23例,高血脂27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綜合治療方法,予凱時、甲強龍、低分子右旋糖苷、彌可保針、敏使朗、銀杏達莫針、維生素B治療。治療7~14 d為1個療程。高壓氧治療10 d為1個療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當天及1療程后進行聽力學測定,合并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均予以控制血壓及血糖等處理。
1.3 療效評定標準 ①痊愈:250~4 000 Hz各頻率聽閾恢復至正常,或達健耳水平,或達此次患病前水平;②顯效:上述頻率平均聽力提高30 dB以上;③有效:上述頻率平均聽力提高15~30 dB;④無效上述頻率平均聽力提高不足15 dB〔1〕。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χ2檢驗。
67例患者治愈5例,顯效6例,有效20例,無效4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治愈為0例,顯效0例,有效3例,無效25例。合并高血壓者治愈0例,顯效1例,有效3例。合并眩暈者治愈0例,顯效1例,有效5例。見表1。
突發性聾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見急診疾病,據報道其發病率在5/10萬~20/10萬之間〔2〕。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日益嚴重,老年人突發性聾的發病率也有所增加。突發性聾的病因不明,與內耳微循環障礙、病毒感染、變態反應、聽神經病變、自身免疫、代謝紊亂以及內耳壓力的突然變化均有關系。目前多數學者認為是各種原因導致內耳微循環的障礙所致。治療主要以營養神經,擴血管改善微循環,增加組織供氧為主。本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僅為47.8%(31/67),治愈率為7.5%(5/67)。
據報道美國近1/3的人每晚睡眠時間少于6 h,而在我國調查發現有55.73%的老年人存在睡眠障礙,其中失眠者占51.99%〔3〕。睡眠障礙對突發性聾治療預后有無影響目前尚無相關研究,本組資料發現伴有睡眠障礙的患者中有效率僅13.2%(5/38),無治愈患者;而不伴有睡眠障礙的老年突聾患者的總有效率達89.7%(26/29)。睡眠障礙是老年患者常見的情況,由于各種刺激因素導致血管自身調節,產生血管應激反應,引發血管痙攣收縮進而引起大腦皮層血管床阻力升高,造成功能性改變,并由此影響大腦皮層的高級活動。本文伴有睡眠障礙與不伴有睡眠障礙的老年突發性聾患者療效有明顯差異,表明睡眠障礙影響老年突發性聾的治療效果。可能提示導致睡眠障礙的因素與突發性聾的因素起到了協同作用,使內耳微循環損傷較難通過藥物治療恢復。
高血壓是老年人常患的疾病,目前全世界成人中有25%~35%為高血壓患者,高血壓患者總數達9.72億,而年齡>70歲的老年人群中則上升到60%~70%。老年患者突聾與血壓關系目前很少有人研究。本組研究發現伴有高血壓的患者有效率12.9%(4/31),而不伴高血壓患者的有效率達75%(27/36)。本文結果表明高血壓可以影響老年患者的突聾治療效果。這可能與長期高血壓容易導致周圍微循環小動脈纖維化、玻璃樣變性、局部纖維樣壞死及微血栓形成導致局部組織缺氧有關。
耳鳴是突發性聾患者常見的伴隨癥狀,國內有報道其伴發率為70% ~100%〔6〕。耳鳴的發病機制很復雜,與耳聾的關系復雜,治療效果不能令人滿意。劉蓬等〔6〕認為突發性聾與梅尼埃病的耳鳴與耳聾均有明確的發病時間,因此耳鳴與耳聾有關的可靠性較大。本組研究發現耳鳴與無耳鳴的療效有顯著差異,伴發耳鳴患者的治療效果要低于無耳鳴患者組。
老年人由于肝臟分解代謝減慢,分解脂肪的酶活性減弱,容易導致脂肪堆積,加上自由基的作用,使血脂在動脈壁、紅細胞及血小板表面沉著,減低紅細胞攜帶電荷的能力,促使局部血栓形成及血管病變性,從而導致局部微循環障礙,更進一步提示內耳微循環障礙可能是導致突發性聾的原因。本文結果提示突發性聾患者的療效與血脂存在相關性。魯媛媛〔7〕發現血脂水平與突發性聾的發生和微循環障礙存在一定關系。
眩暈是指自身或周圍物體的選擇,傾斜的平衡失穩的感覺,是一種運動幻覺或運動錯覺,是空間定向覺得錯覺。突發性聾伴發有眩暈者往往提示其有前庭積水或全部內淋巴積水〔8〕。也有學者認為是因為耳蝸及部分前庭和半規管的血供同來自迷路動脈,尤其是蝸底1/4耳蝸及部分前庭和半規管共同由前庭耳蝸支供給,當迷路動脈或前庭耳蝸支發生供血障礙時,除表現為突聾外,常易導致前庭功能障礙即表現為伴發眩暈〔9〕。本組伴眩暈27例,有效率為22.2%,伴眩暈與不伴眩暈的突發性聾患者在治療效果上有統計學差異,伴有眩暈的突發性聾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差,這可能與其發病機制有關,即伴眩暈的突聾患者往往同時伴有前庭與耳蝸的損傷。
綜上所述,老年突發性聾伴有眩暈、耳鳴、睡眠障礙及高血脂者,治療效果相對差,采用營養神經、擴張血管、抗血小板、糖皮質激素、高壓氧治療有效。治療要及時有效,對于同時并發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壓等疾患要積極治療。
1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突發性聾的診斷和治療指南(2005年,濟南)〔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6;41(8):1.
2 Racic G,Petri NM,Andric D.Hyperbaric oxygen as a method of therapy of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J〕.Int Marit Health,2001;52(1-4):74-84.
3 金啟輝.睡眠質量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并發癥的相關性〔J〕.中華內科雜志,2012;51(5):1.
4 董振宇.睡眠障礙成因血流動力學機制的初步研究〔D〕.廣西醫科大學,2010.
5 高俊嶺.社區高血壓群組干預模式的評價研究〔D〕.復旦大學,2009.
6 劉 蓬.不同原因耳聾患者耳鳴的發生率調查〔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1;19(2):133-5.
7 魯媛媛.突發性聾與微循環障礙關系的臨床研究〔J〕.中華耳科學雜志,2007;5(1):45-8.
8 張 姝.突發性聾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2;20(1):60-3.
9 丁健慧.眩暈和年齡與突聾患者聽力損失的關系〔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6;14(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