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煥財,毛文菊,馮筱驍,張汝坤
(云南農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1)
三七別名田七,為五加科人參屬植物,主要產于我國云南、廣西等地,已有四百多年的種植和應用歷史。《本草綱目拾遺》一書中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的記載。此外根據臨床研究,三七有鎮靜、鎮痛、降血壓、降血脂、調節糖代謝、耐缺氧、保肝、抗衰老、抗腫瘤、抗炎、抗休克、抗貧血、抗心率失常等作用。
干燥作為保證三七品質的重要措施,經干燥的三七可保持藥用成分且不易變質,干燥的好壞將直接影響產品的質量。從20世紀初開始有對熱風干燥理論的研究,由于熱風干燥有操作方便,耗能低、可在常壓下操作等特點,在工農業生產應用中已十分普遍。對三七熱風干燥進行試驗分析,在減低干燥能耗,提高干燥速率和三七干燥品質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表1 試驗儀器表
(1)試驗材料。新鮮三七:云南文山2012年春三七(30頭),產自文山三七種植基地。
(2)試驗儀器。
(1)熱風干燥試驗設計。熱風干燥三七分為兩種方式,即恒溫干燥和分階段控制溫度干燥,本次熱風干燥試驗因子為溫度、風速、鋪排密度、間歇時間和加熱時間,取4個水平。下表為恒溫和分階段熱風干燥試驗因子水平表,如表2所示。

表2 間歇式熱風干燥試驗因子水平表
(2)新鮮三七的預處理和切片。購買回來的新鮮三七首先用自來水進行清洗,將三七表面上的泥土清除,然后用剪刀剪掉三七上的毛根和側根,最后將預處理后的三七切成厚度為3 m m的片塊,根據實驗的要求放在容器上,圖1為預處理后的片狀三七。

圖1 片狀三七

圖2 干燥圖
(3)試驗方法。每組試驗均用電子天平稱取100 g已經切成片狀的三七,將其按照每組試驗的鋪排密度均勻地平鋪在容器中,然后將容器放置于干燥試驗室的電熱鼓風干燥箱內,再根據試驗組參數的要求設置好干燥箱的溫度,風速和加熱時間,圖2為干燥箱干燥三七圖。
干燥過程中,根據試驗設計方案定時稱取三七質量,并認真記錄下試驗數據,包括質量、溫度和干燥效果。
(1)干燥后質量。待三七完成試驗組干燥的加熱時間后,稱量各階段三七干燥后的質量,并記錄實驗數據。
(2)干燥后三七外觀。待三七試驗組干燥結束后,觀察三七的外觀,如色澤、形態等,并做好記錄,圖3為干燥效果圖。

圖3 干燥效果圖圖

4 水分測定圖
(3)干燥后含水率。待完成三七的干燥試驗后,將干燥后的片狀三七利用微量水分測定儀進行水分的測定,記錄干燥后三七的含水量,圖4為水分測定圖。

表3 三七感官評分標準
三七間歇式熱風干燥采用L 16(45)正交設計表,恒溫干燥和分階段干燥各做16次試驗,三七達到安全含水率或以下(即失水率為87%)時停止干燥。下表為三七的感官評分標準[9]和結果分析表。表中的K i表示各因素同一水平試驗指標之和;表示各因素同一水平試驗指標的平均數;R表示最大平均數與最小平均數的差值,用來反應該因素水平變動對試驗的影響[10]。

表4 恒溫熱風干燥結果和分析表

表5 分階段熱風干燥結果和分析表
由三七熱風干燥結果直觀分析表可以看出,影響三七恒溫干燥的主次因素排序為:溫度→風速→密度或加熱時間或間歇時間;影響三七分階段干燥的主次因素排序為:溫度→風速→間歇時間→密度或加熱時間。根據主要因素擇優選取,次要因素適合選取的原則,三七恒溫和分階段干燥的優化方案如下表。

表6 恒溫和分階段最優方案
根據各個試驗組每個階段時間干燥后的質量,計算出三七各個試驗組干燥時期失水率,其曲線圖如下。

圖5 恒溫干燥失水率(35℃)

圖6 分階段干燥失水率(初溫度35℃)

圖7 恒溫干燥失水率(40℃)

圖8 分階段干燥失水率(初溫度40℃)

圖9 恒溫干燥失水率(45℃)

圖10 分階段干燥失水率(初溫度45℃)

圖11 恒溫干燥失水率(50℃)

圖12 分階段干燥失水率(初溫度50℃)
從各試驗組三七干燥失水率曲線圖可以看出:
(1)溫度和干燥時間的關系:隨著溫度的升高,干燥的時間不斷縮短。干燥溫度每升高5℃,三七的干燥時間就會縮短30~70 m i n。
(2)各試驗組干燥時間比較:在同一溫度內,分階段干燥的試驗組比對應的恒溫干燥試驗組用時短,試驗組干燥的時間排序基本一致。恒溫試驗組和分階段試驗組干燥時間最短的為16號試驗組,干燥時間最長的為2號試驗組。
(3)三七干燥失水特點:各個試驗組基本遵從了干燥特性曲線特點,即干燥的前段時間失水率的速率最大,然后干燥的速率慢慢的進入恒速期和降速期,說明了前段時間水分的蒸發比較容易,這部分水分主要是三七的機械結合水,后段時間水分的蒸發比較困難,因為此時機械結合水慢慢蒸發結束,開始蒸發三七內部的物理結合水。
經過干燥失水率分析可知,分階段的干燥時間比恒溫干燥短,高溫度干燥的時間比低溫度干燥的時間短,通過綜合平衡法,考慮三七干燥耗能和干燥效率等問題,熱風干燥的優化方案如表7所示。

表7 三七熱風干燥優化方案表
在三七熱風干燥試驗和分析中,既發現了三七干燥物理變化的規律,也發現了試驗過程中的不足之處。
(1)通過研究和分析熱風干燥條件,提出三七熱風干燥優化方案。改善傳統晾曬三七工藝,解決因天氣原因而造成不能成功加工三七的問題。
(2)通過科學分析和比較三七熱風干燥失水率,指導三七熱風干燥過程,提高三七干燥品質,保證三七質量。
(3)鑒于三七原料的珍貴性,試驗采取三七片狀進行干燥,試驗提出的干燥優化方案,不能完全適應于實際生產加工中。因此,需要進一步驗證該優化方案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情況。
(4)三七熱風干燥試驗還需要建立熱風干燥數學模型,從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三七熱風干燥水分和內部品質變化情況。
(5)在熱風干燥試驗中,發現新鮮三七需要在挖出后7天內完成干燥加工,否則會造成三七發霉或腐爛變質,直接影響三七干燥質量。即使在實際生產中,挖掘出的生三七能及時得到加工,但找尋出延長生三七保存時間的方法,對因外部因素降低生三七產量及不必要的浪費有一定的幫助。
[1]魯振坤.淺析三七[J].中國現代中藥藥,2010,12(6):45-61.
[2]毛文菊,董哲等.三七干燥技術研究進展[J].干燥技術與設備,2012,10(4):14-23.
[3]陶全貴.我國干燥設備行業現狀及發展建議[J].河南化工,2002,1(5):9-10.
[4]LIU Xuesong,QIU Zhifang,WANG Longhu,et al.Mathematical modelingfor thin layer vacuum belt drying of Panax notoginseng extract[J].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09,50(4):928-932.
[5]周秀梅.花椒間歇式熱風干燥試驗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6]周國燕,詹博等.不同干燥方法對三七內部結構和復水品質的影響[J].食品科學,2011,(32):44-46.
[7]張曼玲.不同食品中水分測定方法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09,(21):292-293.
[8]國家技術監督局.GB/T 14769—93,食品中水分的測定方法[S].北京:國家技術監督局,1993.
[9]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GB/T 19086—2008,地理標志產品 文山三七[S].北京,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8.
[10]胡傳榮,李云雁等.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