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國彬

在知識經濟時代,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民族都認識到了創新的重要性。早在1982年,日本就提出“創造力開發是通向21世紀的保證”。美國哈佛大學校長普西認為:“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二流人才的分水嶺”。江澤民同志指出:“創造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不竭的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秉h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為了適應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高等院校應當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
傳統的創新方法,如試錯法、頭腦風暴法等,在促進科技進步過程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但是這些方法存在明顯缺憾。試錯法是純粹經驗的創新方法,依賴于個人的經驗和知識領域,而且創新過程沒有方向性,因此效率十分低下;頭腦風暴法是對試錯法進行改進之后產生的,雖然相對于試錯法有了一定的改進,幫助克服思維慣性,但頭腦風暴不控制思維過程的缺陷常常使得問題進入漩渦,長時間無法得到解決,效率仍然不高。TRIZ理論是前蘇聯發明家根里奇 ·阿奇舒勒于1946年提出的,阿奇舒勒在分析了世界近250萬份高水平的發明專利基礎上,綜合多學科領域的原理和法則,建立起了這一創新理論。TRIZ理論揭示了創造發明的內在規律,掌握這些規律,能夠幫助人們在發明創造、解決技術問題時,克服創新的盲目性、經驗性和偶然性,TRIZ理論是目前世界公認的引導創新的最佳工具,學習和掌握TRIZ理論是快速提高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與傳統的創新方法相比,TRIZ有以下優勢:
(一)TRIZ總結出創新的規律性,使得創新過程效率提高。創新并不是靈感的閃現和隨機的探索,它存在解決問題的一般規律。運用TRIZ,使得解決創新問題過程變得不再盲目,有效避免了反復探索工作,研究者能夠根據這些規律,從各領域創新實踐中產生問題解決方案,使創新過程效率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二)TRIZ幫助打破思維定勢和知識領域界限。TRIZ理論中提供了諸如九屏幕法、尺寸-時間-成本(STC)算法、小矮人法等一系列科學方法,幫助人們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打破思維定勢,激發創新靈感,從更廣的視角看待問題。并且,TRIZ是基于知識的方法,提供了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啟發性知識,完全打破了知識領域界限。
(三)TRIZ能幫助預測產品的技術發展趨勢。TRIZ理論總結出了技術系統的八大進化規律,對于產品的開發創新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讓決策者清晰地了解到產品的進化趨勢,提升產品的競爭優勢。
(四)TRIZ具有良好的普適性。TRIZ理論包括的具有普遍性的創新方法和規律,是經過對大量發明的分析、研究、提升和總結來的,TRIZ能夠被廣泛應用到不同領域。
TRIZ理論包含著許多系統、科學而又富有可操作性的創造性思維方法和發明問題的分析方法。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TRIZ理論已經形成解決創新發明問題的成熟的九大經典理論體系,具體包括:技術系統八大進化法則、最終理想解(IFR)、40個發明原理、39個工程參數及阿奇舒勒矛盾矩陣、物理矛盾和四大分離原理、物質一場模型分析、發明問題的標準解法、發明問題解決算法(ARIZ)、科學效應和現象知識庫。
正確理解和熟識TRIZ理論的九大經典理論體系,學習掌握TRIZ理論的矛盾解決方法和求解步驟以及應用方法是進行TRIZ理論應用的關鍵。在應用TRIZ理論求解工程問題時應遵循如下步驟進行:

(一)寫出技術系統的名稱。
(二)定義技術系統的主要功能。
(三)分解技術系統的各主要成分(子系統)并說明功能。
(四)分析技術系統存在問題,定位問題所在子系統,對問題進行準確的描述。
(五)分析技術系統應改善的特性,并確定欲改善的工程參數。
(六)分析伴隨技術系統的改善而被惡化的特性,并確定欲惡化的工程參數。
(七)確定系統的技術矛盾并進行描述。
● 根據欲改善的工程參數和被惡化的工程參數說明系統的技術矛盾;
● 如果所確定的矛盾的工程參數是同一參數,則屬于物理矛盾,采用分離原理解決;
● 對技術矛盾進行反向描述,分析技術矛盾確定的合理性。
(八)利用阿奇舒勒矛盾矩陣查找解決技術矛盾的發明原理。
● 根據改善的工程參數、惡化的工程參數查找阿奇舒勒矛盾矩陣,確定推薦的發明原理;
● 按照發明原理的名稱,查找對應發明原理的詳解。
(九)逐一討論推薦的發明原理應用的可能性(如果所查找到的發明原理都不適用于具體的問題,需要重新定義工程參數和矛盾,再次應用和查找矛盾矩陣)。
(十)確定最理想的解決方案,并評價系統的理想化水平。
(一)存在問題技術系統的物理描述
一個車間得到一份訂單,對大型金屬零件進行熱處理。要進行該工作,吊車司機必須從煉鐵爐中調出通紅的鑄鐵,將其運到一個油槽上方并將其投入槽中。

工作幾天后,吊車司機找到老板抱怨說:“這樣干我很難呼吸。我的控制室離房頂很近,所以從油槽里升起的煙霧都向我飄來,我不干了!”
因為在處理小零件時,煙霧本來不成問題,車間里的通風設備就可以滿足要求;現在,在處理大型部件時,煙霧成立主要問題。因為處理過程不能改變,老板面臨一個典型的管理局面:想出一種辦法解決問題,但他不知如何解決。
(二)利用TRIZ理論求解過程
1.技術系統名稱:金屬零件處理系統。
2.技術系統功能:進行大型金屬零件的過油處理。
3.技術系統分解
(1)系統部件:油槽、金屬零件、吊車、吊車司機、煙霧、空氣
(2)技術系統可分解為五個子系統,子系統物-場模型如圖1所示。
子系統1:S1為金屬零件;S2為油槽中的油;F為熱場;子系統2:S1為油;S2為空氣;F為熱場;子系統3:S1為吊車司機;S2為煙霧;F為機械場(擴散);子系統4:S1為金屬零件;S2為吊車;F為機械場;子系統5:S1為吊車;S2為吊車司機;F為電磁廠(控制)。
4.關鍵子系統的確定
子系統2和子系統3皆存在技術矛盾,子系統2的技術矛盾為根本問題,子系統3的技術矛盾為衍生問題,因此關鍵子系統為子系統2。
子系統2和子系統3物-場模型皆為有害效應完整模型(見圖2)。
有害效應完整模型的一般解法(見圖3、圖4)。
子系統3技術矛盾的解決方法:
(1)加防毒面具(方法1)
(2)加鼓風機(方法2)
子系統2技術矛盾的解決方法:考慮加蓋子(隔離油與空氣)
5.技術矛盾描述
當熾熱的金屬零件被放到油槽中,油槽中油被加熱冒出濃煙(與空氣反映),污染環境。
6.技術系統應該改善的特性以及對應的工程參數
(1)技術系統應該改善的特性的物理描述:去除或減小煙霧,改善環節。
(2)技術系統欲改善的工程參數:物體產生的有害因素。
7.技術系統被惡化的特性以及對應的工程參數
(1)分析:根據有害效應完整模型的一般解法,無論加物體還是加場,都會增加系統的復雜度,對于加蓋子的方案,將影響運動物體(蓋子)的重量。

表1 技術矛盾1查找阿奇舒勒矛盾矩陣結果
(2)技術系統欲惡化的工程參數:系統的復雜度(運動物體的重量)
8.查找阿奇舒勒矛盾矩陣
(1)技術矛盾1(物體產生的有害因素—系統的復雜度)
①查詢阿奇舒勒矛盾矩陣結果如表1所示
②推薦原理說明
a周期性作用原理說明
● 用周期性動作或脈動代替連續動作;
● 如果行動已經是周期性的,則改變其頻率;
● 利用脈動之間的間隙來執行另一動作。
b分割原理
● 將物體分割成獨立的部分;
● 使物體成為可組合的(易于拆卸和組裝);
● 增加物體被分割的程度。
c多孔材料原理
● 使物體多孔或添加多孔元素;
● 如果一個物體已經是多孔的,則利用這些孔引入有用的物質或功能。
③分析推薦原理可行性
a周期性作用原理分析:蓋子周期性開合作用(效果不理想)
b分割原理分析:整體——各個局部——液體——氣體(待選)
c多孔材料原理分析:選用孔狀物做蓋子(不可行)
(2)技術矛盾2(物體產生的有害因素—運動物體的重量)
①查詢阿奇舒勒矛盾矩陣結果如表2所示。
②推薦原理說明
a周期性作用原理說明,前面已經討論過。
b變害為利原理
● 利用有害的因素,來獲得有益結果;
● 將兩個有害的因素相結合進而抵消有害因素;
● 增大有害因素的幅度直到有害性消失。
c動態特性原理
● 使物體或其環境自動調節,以使其在每個動作階段的性能達到最佳;

表2 技術矛盾2查找阿奇舒勒矛盾矩陣結果
● 把物體分成幾個部分,各部分之間可相對改變位置;
● 將不動的物體改變為可動的,或具有自適應性。
d惰性環境原理
● 用惰性氣體環境代替通常環境;
● 在真空中完成過程。
③分析推薦原理可行性
a周期性作用原理分析,前面已經討論過。
b物理或化學參數改變原理分析:固體蓋子——液體蓋子(待選)
c動態特性原理分析:改變相對位置——動態蓋子(不確定)
d惰性環境原理分析:使用惰性氣體做蓋子(待選)
9、確定解決方案,并評價解決方案的理想化程度
有上述分析可知,發明原理分割原理、物理或化學參數改變原理、惰性環境原理對問題解決有幫助,可以采用在油槽和空氣接觸面加入液體或惰性氣體(動態蓋子)來解決技術矛盾。系統的復雜度沒有增加(或增加很少),但有害因素得以徹底清除,該方案理想化程度很高。
TRIZ理論是創新發明問題的求解方法,其理論內容包括九大經典理論體系和若干分析方法,如何有效地利用好TRIZ理論,為發明創新服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在對TRIZ理論九大經典理論體系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TRIZ理論應用的一般框架,利用該框架可以高效的使用TRIZ理論進行創新問題求解和評價,為TRIZ理論的應用提供了基礎,有助于TRIZ理論的研究與推廣。
[1] 根里·奇阿奇舒勒著,林岳等譯.實現技術創新的TRIZ訣竅[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2] 楊清亮.發明是這樣誕生的-TRIZ理論全接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3] 趙新軍.技術創新理論(TRIZ)及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