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安阜,孫 焱,李建剛,曹彥飛
(北京華夏山川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53)
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報告(含季度報告、年度報告、總結報告)是水土保持監測成果的具體體現,也是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的技術依據和公眾監督的基礎信息,監測成果主要通過監測報告來反映。
《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規程》(GB/T 22490—2008)和水利部《關于規范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意見》(水保[2009]187號文,以下簡稱“187號文”)對水土保持監測總結報告的編制提綱和內容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對水土保持監測年(季)度報告的編制提綱和內容則沒有提出具體要求,因此各監測單位編制的水土保持監測年(季)度報告五花八門,很不規范,不能如實全面地反映出監測成果,致參考價值縮水。為此我們根據“187號文”的要求,結合廣東陸豐核電一期工程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實踐,對水土保持監測年(季)度報告的編制提綱和內容進行了探索和改進。下面以《廣東陸豐核電一期工程2011年度水土保持監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為例,按《報告》的提綱順序,對每一章節的編寫內容進行說明和討論。
本章內容主要包括3個方面:一是建設項目概況,二是項目區自然、經濟和生態環境概況,三是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布局,重點是水土流失防治目標和水土保持措施布設。這部分內容應力求簡略,編制季度報告時一般不寫該部分內容,只有在編制年度報告時才作簡要的闡述。
本章要比較詳細地反映監測時段內監測工作的進展和業績。如《報告》是這樣描述的:受廣東陸豐核電有限公司(業主單位)和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建設單位)的共同委托,我公司承擔了廣東陸豐核電一期工程的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接受委托后,公司立即組建了廣東陸豐核電一期工程水土保持監測項目部,并選派了3名具有監測資質的工作人員,配備了相應的監測設備,于2011年1月19日進駐現場開展工作。
首先,編制了《廣東陸豐核電一期工程水土保持監測實施方案》,按要求報相關單位批準執行。其次,根據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相關要求,制定了完善的規章制度和詳細的操作程序,落實了工作崗位責任制。再次,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布設了相應的監測點位和設施,按照操作程序認真負責地開展了監測工作。
本年度監測工作開展情況如下:①對項目及項目區的基本情況和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狀況進行了詳細調查和跟蹤監測;②對項目建設區的水土流失影響因子進行了跟蹤調查,對水土流失狀況進行了現場監測,對水土流失危害進行了分析;③對正在實施的水土保持措施進行了定期勘察與巡查,對已建成的水土保持設施產生的效益進行了實地監測和分析評價;④根據主體工程建設進度,重點對廠區、施工生產區、棄土場區等施工區域地表擾動與整治情況、植被占壓與恢復情況進行了跟蹤監測;⑤根據監測結果,通過分析計算和綜合評價,完成了各季度的監測報告和本年度的監測報告,為減少人為水土流失和避免水土流失災害發生,根據現場監測發現的問題,及時向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提出合理化建議;⑥本年度監測工作大事記(略);⑦本年度監測工作業績,包括完成監測日志10冊340份、完成各類監測記錄128份、采集現場影像資料150份、完成計算分析資料48份、完成季度監測報告4份、完成年度監測報告1份。
本章主要介紹水土保持方案、監測服務合同和本期報告的監測起止時間。如《報告》是這樣描述的:方案要求監測時段為2009年8月11日至2017年10月30日;合同約定監測時段為2011年1月24日至2019年4月15日;本期報告監測時段為2011年1月24日至2011年12月31日。
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一經批復,其水土保持監測范圍和重點一般是不變的,但各生產建設項目有其不同的建設特點,在同一項目中各監測分區的開、完工時間也不盡相同,因此各監測時段的監測范圍和重點也有所不同。本章內容應以監測時段內的監測范圍和重點為主。如《報告》是這樣描述的:根據工程建設進度和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本年度監測面積為150.58 hm2(含直接影響區1.24 hm2),包括廠區、施工生產區、氣象站區、廠北棄土場區等4個區域。本年度監測的重點區域是廠區、施工生產區和廠北棄土場區。本年度是重點監測時段。
水土保持監測的內容和方法在監測實施方案中已經詳細闡述,如果監測過程中沒有發生變動,則編制年(季)度報告時可不再重復。本章是否可以省略,目前尚無定論,但至少應該簡述。
關于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的內容和重點到底應該涉及哪些方面,“187號文”是這樣規定的: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的主要內容包括主體工程建設進度、工程建設擾動土地面積、水土流失災害隱患、水土流失及造成的危害、水土保持工程建設情況、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以及水土保持工程設計、水土保持管理等方面的情況。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的重點包括水土保持方案落實情況,取土(石)場、棄土(渣)場使用情況及安全要求落實情況,擾動土地及植被占壓情況,水土保持措施(含臨時防護措施)實施狀況,水土保持責任制度落實情況等。
由此看來,“187號文”規定的監測內容和重點既是開展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主要依據,也是編制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年(季)度報告應回答的主要問題。因此,編制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年(季)度報告,必須緊緊圍繞“187號文”規定的監測內容和重點來進行。
本章是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年(季)度報告的重點和核心,編制時應按照“187號文”規定的監測內容和重點逐條進行詳細闡述。我們在編制《報告》時,對監測內容和重點進行了劃分和歸類,分別從以下6個方面進行闡述。
(1)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狀況。①水土保持方案落實情況。本節主要闡述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報批以及方案批復后的落實情況和實施進度。②水土保持工程后續設計及工程變更情況。本節主要介紹水土保持工程后續設計工作進展情況以及在實施水土保持措施過程中的工程變更情況。③水土保持管理及責任制落實情況。本節主要反映建設單位貫徹執行水土保持法,落實“三同時”制度,實施水土保持方案的組織措施、管理辦法以及崗位責任制落實情況。④主體工程建設進度。主體工程建設進度應以土石方施工進度為主要監測對象。本節應重點闡述監測時段內工程項目土石方施工進度的監測結果,同時與設計進行對比,并附表說明。⑤工程建設擾動土地面積與整治面積。本節應闡述監測時段內工程建設擾動土地面積與整治面積的監測結果,并附表說明。⑥植被占壓損毀面積與植被恢復面積。本節應闡述監測時段內項目建設區植被占壓損毀面積與植被恢復面積的監測結果,并附表說明。⑦取、棄土場使用及安全要求落實情況。本節內容應包括項目建設過程中涉及的所有取土(石)場、棄土(渣)場在監測時段內的使用情況及所采取的防護、攔擋措施的落實情況,并與設計進行對比。取土(石)場、棄土(渣)場較多的項目,可列表說明。
(2)水土保持措施實施狀況。①工程措施實施進度、數量、質量。本節應闡述監測時段內完成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數量、質量,同時與設計進行對比,并附表說明。②植物措施實施進度、數量、質量。本節應闡述監測時段內完成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數量、質量,同時與設計進行對比,并附表說明。③臨時防護措施實施進度、數量、質量。本節應闡述監測時段內完成的水土保持臨時防護措施的數量、質量,同時與設計進行對比,并附表說明。
(3)水土流失影響因子。①氣象。本節應闡述監測時段內項目建設區水土流失氣象因子(降水)的監測結果,同時與多年平均值進行比較,并附表說明。②土壤。本節應闡述項目建設區土壤理化性質及其抗蝕、抗沖、抗滲等特性,監測時段內水土流失面積變化的監測結果。③地形。本節應闡述監測時段內項目建設區地面坡度、坡長變化的監測結果。④植被。本節應闡述監測時段內項目建設區林草植被覆蓋率變化的監測結果。⑤綜合分析。本節應對監測時段內項目建設區水土流失影響因子的監測結果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
(4)水土流失狀況。①土壤流失狀況。本節應闡述監測時段內項目建設區土壤流失狀況的監測結果,并附表說明。②水土流失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本節應根據監測時段內項目建設區水土流失狀況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
(5)水土流失危害。①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本節應闡述監測時段內工程建設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包括毀壞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②水土流失災害隱患。本節應介紹監測時段內項目建設區存在的水土流失災害隱患,是否及時告知建設單位。③重大水土流失事件。本節應反映監測時段內項目建設區發生的重大水土流失事件,是否按要求及時上報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
(6)水土保持防治效果。本節應以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標和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為依據,按水土流失防治標準的六項量化指標逐項進行計算分析,獲得水土保持防治效益(現狀)值,并與目標值進行對比。項目建設初期,編制季度報告,本節內容可以省略;編制年度報告,則應進行簡要闡述。
本章應簡述監測時段內發現的問題,并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
編制水土保持監測年(季)度報告,應附相關報告表和工程建設現場的有關影像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