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家全
實施科技強檢戰略,是強化法律監督職能的迫切需要。現代科技在檢察工作中應用的深度和廣度,直接關系到法律監督職能發揮的程度,直接關系到檢察工作水平的高低。[1]檢察技術全面、廣泛、深入應用于執法辦案,對于提升檢察機關的執法水平和執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作為最高人民檢察院確立的全國信息化建設先進單位,重慶市合川區人民檢察院走過了十年的信息化建設歷程,從最初的軟、硬件基礎建設,到網上辦公、辦案的普及,直至信息技術在檢察業務工作中的深度運用,大力釋放檢察技術正能量,切實發揮了信息技術的支點作用。回顧十年征程,筆者將合川院的信息化建設總結為以“三優”、“三機制”為基礎,以服務職務犯罪偵查和訴訟監督業務為中心的“3+3”模式,并提出了對基層檢察院技術工作發展的一些思考,以就教于方家。
未來的發展將是科技的展示,未來的競爭將是科技的較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檢察技術則是檢察工作的第一戰斗力,是辦案效率和質量的有力保障,也是振興和發展檢察事業的必由之路。[2]多年來,合川院從機制、人才和經費三方面狠下功夫,大力加強檢察技術工作基礎建設,突破制約技術工作發展的瓶頸,有效保障了技術工作的穩步、持久發展。
1999年,重組檢察技術部門,成立了由檢察長任組長的檢察技術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 “檢察長親自抓、分管檢察長全力抓、黨組成員配合抓,職能部門和專職人員具體抓”的齊抓共管、協調高效的工作機制。
合川院現有專職技術人員5名,兼職技術人員6名,占全院總人數的9.8%。5名專職技術人員中,有3名技術人員入選全市技術專家人才庫。其中,主檢法醫師1名,工程師2名,助理工程師2名,獨立開展法醫、電子證據等的技術性證據審查、現場勘驗、技術協助以及心理測試工作;6名兼職技術人員均取得了計算機二級以上資格。
2008年以來,共投入200余萬元,設立了獨立的檢驗技術室,配備有法醫檢驗勘測箱和物證箱,電子證據現場勘驗箱、話單分析軟件、手機檢驗包和心理測試儀等科技設備。建設了輻射銅梁、潼南等周邊5個基層院的中心辦案區,設立訊(詢)問室9間,配置了較為先進的固定式同步錄音錄像系統和偵查指揮系統。
檢察技術工作的實質是提高司法主體(偵查、批捕、起訴等)的認知能力以無限趨近客觀真實的過程,它對案件的偵查、起訴活動的及時依法推進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法律真實得以實現的重要保證。[3]合川院以服務執法辦案中心工作為目標,構建了高效、穩定的“偵查技術協作機制”、“技術性證據審查機制”和“專兼職技術人員互助機制”,全面促進了偵查手段現代化、訴訟監督規范化和技術管理集約化,彰顯檢察技術工作成效。
技術手段是偵查辦案的基礎,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第一次將技術偵查權賦予檢察機關,基層檢察院偵查部門只有和技術部門緊密配合,利用科技手段,深挖線索、發現證據,才能提高突破案件、揭露犯罪的能力。為此,合川院積極轉變職務犯罪案件偵查模式,建立了《職務犯罪案件偵查中技術協助實施辦法(試行)》等制度,統一調配技術人員提前介入到每個案件的初查階段,利用檢察技術提升偵查能力。
1.判斷偵查方向。偵查是一種關于法律事實的特殊認知活動,盡管所有的法律事實都必須有確實的證據予以支撐,但從認知的邏輯規律看,任何認知過程都必然從“預判斷”開始,從粗略的結論去努力找尋得出該結論的前提,這在心理學上稱之為“結論占統治地位”,因此正確的偵查方向是保障偵查活動正確進行的首要條件。合川院積極探索應用心理測試技術手段,為偵查提供線索,指明偵查方向,如在偵辦某醫院院長受賄案中,犯罪嫌疑人自恃作案手段地點隱蔽,對受賄事實避重就輕,致使偵查工作陷入僵局。通過對職偵部門外圍收集的信息和取得的證據進行分析,我院對犯罪嫌疑人的資金去向進行了“緊張峰”設置的心理測試,測試結果顯示其中有2筆資金去向均高于嫌疑人已承認的受賄情景。經過技術人員提供的意見,偵查人員對這2筆受賄情況進行突審,嫌疑人在強大的心理壓力下如實交待了犯罪事實,使案件得以順利突破。
2.固定偵查證據。證據是偵查活動的目的,更是訴訟活動的核心,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證據特別是電子證據,都需要由掌握高精尖技術的檢察技術人員去收集、審查和鑒別。合川院率先在重慶市應用“話單分析、手機檢驗、存儲介質分析”等技術偵查手段,拓展電子證據在偵查環節的應用。僅僅在2012年,針對職偵案件進行的檢驗分析,提取有價值信息233條,對尋找犯罪線索、分析涉案關系人、收集固定證據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在辦理王某涉嫌受賄54萬元案件中,通過話單分析、手機檢驗,分析初查對象的聯系關系網、活動軌跡,發現其與一年輕女子聯系最為緊密。依據這一線索,職偵部門順藤摸瓜,獲取了王某與年輕女子共同受賄的大量證據。立案后,王某矢口否認與行賄人陳某相識,也拒不交待贓款去向,使此案一度限入僵持狀態。技術人員通過恢復和提取被其刪除的短信、通話記錄和通訊錄,迫使王某供述受賄犯罪事實,發現了王某將贓款存放于省外某銀行的信息,為突破案件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3.規范偵查行為。對訊問犯罪嫌疑人實行同步錄音錄像,是檢察機關加強執法規范化建設、保障職務犯罪偵查權正確行使的一項重要舉措,對有效的促進偵查人員自覺依法辦案、規范執法有著關鍵意義。合川院切實落實同步錄音錄像“全面、全部、全程”制度,真正實現審錄分離,注重錄制資料的證據價值,2008年以來共提供同步錄音錄像等技術協助570件次。如偵辦的梁某受賄案,梁某在法庭上當庭翻供,并對偵查活動提出質疑,稱審訊筆錄是偵查人員的壓力和脅迫下簽字。面對被告人的詭辯,公訴人當庭播放了審訊全程同步錄音錄像資料,重現歷次嫌疑人供述及審訊的實況。在鐵的事實面前,謊言被揭穿,法庭對其作出了有罪判決。
依法開展技術性證據的審查,全面加強審查刑事、民事和行政訴訟中技術性證據的合法性、客觀性和規范性,是檢察技術部門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的重要體現。[4]為充分發揮法醫技術人員專業技能,在對偵查、公訴技術性證據審查工作的基礎上,拓寬到控告申訴、民事抗訴、保外就醫等案件的技術性證據審查,建立了《關于開展技術性證據審查實施意見》等制度,提高對瑕疵鑒定、問題鑒定等的發現、甄別水平。
1.推行訴訟案件“兩全”審查工作制度。為了確保案件質量,合川院堅持對涉及技術性證據的訴訟案件全部審查的原則,審查過程中堅持全案審查。制度實施兩年來,共對263件偵查、起訴案件進行了審查,發現鑒定結論錯誤36件,業務部門采納33件,切實維護了當事人合法權益。
2.試行疑難案件“三見面”工作制度。面對重大疑難案件的法醫學文證審查,堅持三見面:一是與當事人見面、查看傷情,排疑解惑;二是與主治醫生見面,全面了解診療過程;三是與鑒定人見面,重點審查鑒定意見的依據是否依法、科學、嚴謹、客觀。如王某某故意傷害案,被害人唐某的左手及全身多處受傷,原鑒定唐某損傷為重傷。我院法醫經對傷者進行法醫活體檢查,到醫院查閱病例、向主治醫生了解病情,向原鑒定人了解鑒定意見的依據等,認定唐某損傷程度未達到重傷標準,后經重新鑒定為輕傷,保障了司法公正。
3.探索重大案件“四到場”工作制度。摸索重特大刑事案件、重特大安全事故、重特大交通事故、看守所突發事件的法醫到場介入制度,充分發揮檢察技術在法律監督工作中的職能作用。2011年3月23日,在押犯罪嫌疑人楊某因突發疾病被緊急送往醫院治療,當晚搶救無效死亡。事件發生后,我院當即派法醫趕赴看守所,配合監所科勘驗監舍現場,調取楊某體檢記錄、監舍和民警值班監控錄像,并參與楊某的尸體檢驗。法醫的檢驗意見排除了看守所民警存在瀆職行為,初步確認楊某系正常死亡。法醫的檢驗意見排除了看守所民警存在瀆職行為,初步確認楊某系正常死亡后,其家屬信服,使得此次突發事件得以圓滿解決,獲得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的高度評價。
為積極適應職偵、公訴工作對技術提出的新需求,合川院建立專兼職技術人員互助機制,解決基層鑒定人缺乏、門類不足等困難。
1.融入鑒定資源上下級縱向整合機制。積極為重慶市院司法鑒定中心輸送鑒定案源,在做好鑒定案件檢材、樣本的提取與固定基礎上,鑒定人主動參與檢驗鑒定,發揮專業人才技能。如在偵辦鄧某貪污案中,發現鄧某存放于電腦上經加密的失業保險金發放表電子檔已被刪改,合川院兼職的電子證據鑒定助理人及時提取、固定了鄧某個人電腦硬盤和U盤,專職電子證據鑒定助理人參與市院檢驗鑒定,成功恢復了刪除的財務數據,保證了證據的真實性和證明力,最終法院采納了全部指控意見,鄧某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年。
2.創新專兼職技術人員橫向互助機制。加強與業務部門的溝通、協調配合,發揮專職技術人員引領作用和兼職技術人員輔助作用。在業務部門培養3名電子證據鑒定助理人、3名同步錄音錄像錄制人員,實現持證上崗制度,協助專職人員開展電子證據檢驗、同步錄音錄像工作,促進了偵查辦案工作。
3.加速培育“復合型”人才機制。培養既懂業務、又懂技術的應用型復合人才,堅持日常培訓和專題培訓相結合。5名專職技術人員分批派往職偵、公訴部門跟案鍛煉1年,熟悉法律制度,了解辦案流程與業務需求;6名兼職技術人員參與重要的專業技術培訓,提升技術能力,提高發現、固定證據水平。
作為西部地區的基層檢察院,我們更要利用實踐方面的優勢,主動研究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加大技術創新力度,解決當前檢察工作任務繁重、辦案難度增大及干警力量不足等矛盾,為提高辦案效率創造良好的條件,使檢察機關公信力和社會滿意度進一步提高,法律監督能力和執法為民服務水平得到提升。
檢察技術工作是一項專門性的業務工作,它不只負責購置設備、做好日常維護,重點是要在上級檢察技術工作規范化體系下,與職偵、審查批捕、公訴、民行、監所等建立協助機制,提高發現、提取、固定、鑒別證據的能力。因此,要正確定位基層檢察院技術工作的角色,防止實踐中大多數基層檢察技術部門淪為簡單的后勤保障部門的傾向,對技術管理進行制度化探索,通過規范化管理從制度上解決檢察技術工作的定位和功能實現問題。
從目前技術建設狀況來看,最困難的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觀念的問題,檢察技術人員的工資待遇、職務升遷等實際問題未能有效解決,導致人才流失嚴重,修改后刑訴法對檢察工作提出了的新要求,培養和引進中、高級技術人員刻不容緩。解決技術人才匱乏的關鍵,還在于特崗特定、保障待遇、重視培養,要加強專職技術人員和兼職技術人員的學習培訓,鼓勵、幫助技術人員自學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取得檢察官資格,探索建立委托有關院校為檢察機關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機制等等。
技術部門工作涉及面雖廣,但檢察技術發展不平衡,在信息技術方面相對集中,而在檢驗鑒定方面發展遲緩。因此要進一步完善鑒定資源整合機制,以市院鑒定中心、分院建設分中心為依托,建立完善統一對外委托鑒定制度,實現經費、人員、調度的合理配置、統一指揮與管理。具體而言,檢察業務部門需對犯罪現場進行勘驗檢查或復驗、復查的,應當委托技術部門派員參加;對案件中涉及的專門性技術問題,應當委托技術部門進行技術鑒定、文證審查等等。
注釋:
[1]摘自曹建明檢察長在2009年全國檢察機關技術信息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楊小輝:《淺談如何加強基層檢察院檢察技術工作》,載《法制與社會》2009年9期上,第180頁。
[3]王晟明、梁全:《規范化制度下檢察技術工作的角色定位與功能實現研究》,載 《法制與社會》2010年10期中,第155頁。
[4]王晟明、梁全:《規范化制度下檢察技術工作的角色定位與功能實現研究》,載 《法制與社會》2010年10期中,第1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