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上,浙江作出了關于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的決定,科技創新將成為浙江未來發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方向。浙江一直注重在科技方面的投入,2012年全社會科技活動經費支出1200億元,比上年增長19.6%,相當于地區生產總值的3.47%,其中研究和發展(R&D)經費支出相當于地區生產總值的2.04%,如此高投入下的產出也是顯而易見的,如今浙江科技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第七位,區域創新能力、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科學發展水平等均居全國前列。
但同時應當看到,浙江也一直深受科學投入產出不匹配、產學研結合不緊密、科技成果評價不科學、科學創新體制機制不適應這“四不問題”困擾。特別是在江蘇、上海包圍圈之下,現有的科技實力與他們存在較大的差距,如何破解“四不問題”困局成為當下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焦點。
“四不問題”的實質是科技效率的問題,是科技與經濟“兩張皮”如何緊貼的問題,須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通過政策引導、資源統籌、環境營造等一系列舉措,打出一套政策組合拳,在全社會營造起尊重創新、勇于創新、寬容失敗的深厚氛圍,進一步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科技投入是解決“兩張皮”的主推手,嘗試的措施包括進一步加大對創新活動的扶持力度,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研發領域,重視基礎研究政府投入;進一步加強對企業創新主體的扶持,在企業研發投入、技術改造、開辦技術研究院等方面的稅收減免;加大創新企業的孵化器和一些重大技術領域服務平臺的投入,建立政府、社會和企業共同分擔創新風險的機制;增加對科技活動人員的投入,提高規模效率等。
破解“四不問題”還要重視提高產學研緊密度。福建省農科院院長劉波曾提出的“技術創新的5個80%”方案值得借鑒,即80%科研單位必須與企業結合,以提高科研效率;80%研究項目必須來源于生產實踐,以利于成果轉化;80%技術成果必須產生經濟效益,以減少無效研發;80%科研經費必須投向研發機構,包括企業的研發機構;80%生產企業必須與科研院所建立聯合技術中心。如果浙江能夠實現這“5個80%”,科技成果轉化到市場的能力必然大大增強。
考核評價體系作為“兩張皮”的中介也是至關重要的。考核評價體系的建立有利于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自覺性和主動性的確立,建立考核評價體系也有利于監管部門進行全程監管,規范科技經費的使用,提高創新績效。
當下,浙江各行政部門正以破解科技“四不問題”為突破口,加緊研究制定推進科技創新的新舉措,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相信“四不問題”破局之日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