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省發改委綜合處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預測處
宏觀調控政策效應逐漸顯現,二季度浙江工業經濟穩中有升,經營短期有所改善,但企業投資意愿和對外部環境信心回落凸顯工業經濟持續向好動力不足,依然處于“弱復蘇”狀態
2013年6月20日-25日,浙江省發改委、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對浙江11個設區市和20個擴權縣(市、區)的1000家工業企業開展網上問卷調查。調查顯示二季度工業運行指數為54.3,較上季度回升3.5個點,連續三個季度位于景氣區間,但企業預期謹慎、投資意愿回落、增產不增效等現象需予以密切關注,工業經濟仍處于“弱復蘇”通道。
從分項指數情況看,“一喜一憂”,工業經濟回升向好的持續性有待進一步觀察。
“一喜”:企業生產經營指數重新回到榮枯線以上。二季度企業生產經營指數為51.9,環比提高8個點,分項指數“二降六升”,訂貨、生產、銷售、盈利、新增工業投資、企業從業人員等指數均較上季度回升,生產成本和產成品庫存指數有所下降。
——產銷指標平穩回升。二季度44.5%的企業產品生產量增長,環比和同比分別提高19和12.1個百分點。從開工情況看,73%的企業設備利用率在70%以上,較上季度提高6.8個百分點。44.9%的企業產品銷量增長,環比回升提高18.8個百分點,市場需求有所恢復。
——訂單壓力有所緩解。二季度認為產品訂貨增長的企業占比為39.8%,較一季度提高13.7個百分點。從出口訂單情況看,二季度39.4%的企業認為出口訂單有所增長,其中16.1%的企業出口訂單增長10%以上。
——“去庫存”壓力持續緩解。二季度產成品庫存增加的企業占比為14.4%,環比下降5.3個百分點,持續五個季度回落。38.8%的企業認為去庫存已基本結束,較上季度提高0.7個百分點,預示著當前我省企業已逐步轉入補庫存階段。
——盈利狀況有所改善。隨著經濟平穩運行,企業產銷有所回升,企業效益逐步改善。二季度,認為盈利增長的企業占比為31.7%,比一季度提高12.8個百分點。用工成本增加、原材料漲價和稅費負擔較重仍是制約盈利增長的主要原因。
“一憂”:發展環境預期趨于謹慎。二季度發展環境指數為57.8,環比下降3.4個點,未能延續三個季度以來持續回升態勢。分項指標“三降二升”,呈現以下主要特點:
——對外部環境信心有所回落。受國內外復雜局面、生產成本上漲疊加影響,二季度企業對整體發展環境向好信心不足。從分項指標看,國際宏觀環境、國內宏觀環境、本行業發展指數分別比上季度下降5.2、8.5和4.1個點,其中僅有15.6%的企業認為二季度國際環境變好,企業預期較為謹慎。
——對政策滿意度總體較高。工業轉型升級政策滿意度指數為70.6,小幅提高0.1個點,其中企業對“科技投入與研發支持政策”滿意度最高。政府公共服務滿意度指數為71.9,環比提升0.5個點,“服務專項行動”和“審批服務效能”滿意度繼續居前,表示滿意的企業占比分別為50.1%和48.7%。
根據當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重點、熱點問題,本季工業企業問卷針對轉型升級、企業創新和出口等方面進行了專題調查。
“兩換”工作扎實推進,政策受益面仍需拓展。調查顯示,30.3%的企業依托電子商務平臺進行銷售,其中,51.2%的企業建立獨立的電子商務銷售網路,35.6%的企業依托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設立旗艦店,但缺乏網絡營銷等技術人才(50.2%)、缺乏健全的物流網絡支持(37.4%)和對電子商務缺乏了解(36.4%)是企業網上營銷面臨的主要困難。另一方面,機器換人“四減兩提高”效應逐漸顯現。77%的企業預期通過機器換人勞動生產率可提高10%以上,其中超過20%的占比為23.4%。但設備升級成本太高、缺乏高端技術人才影響“機器換人”推廣應用。
企業創新意愿較強,科技成果產業化仍需制度創新。企業創新投入加大,65.3%的企業設立專門的研發機構,19.7%的企業與高校及科研機構合作研發。研發技術人員占員工總人數比例超過10%的占比為37.9%,18%的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超過5%。但受制約于科技投入產出不匹配、產學研結合不緊密、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不適應和評價考核科技成果的標準不科學等原因,科技成果產業化仍有待體制機制創新。
人民幣升值壓力有待化解,出口企業信心亟需夯實。二季度以來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本就利潤單薄的企業“雪上加霜”,76.5%的企業對人民幣升值承受范圍在3%以內。從影響出口制約因素監測看,二季度認為匯率風險加大是制約出口增長的企業占比躍居第一,為58.5%,比一季度上升10.4個百分點。監測顯示,僅有25.4%的出口企業認為下半年出口市場需求將變好,認為更為嚴峻和不好判斷的企業占比分別為13.9%和13.7%,反映出口企業對形勢的判斷較為謹慎。
近期美國經濟呈現積極信號,制造業、房地產業、非農人口人數等經濟數據向好,但歐盟等國經濟增長乏力,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依然曲折。6月份我國制造業PMI指數為50.1%,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再次抵近榮枯臨界線,表明當前經濟運行狀況錯綜復雜,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困擾工業經濟持續回升的主要原因,“增產不增效”現象較為突出。
——企業預期較為謹慎。從發展環境判斷看,分別有22.4%、26.2%、29.2%的企業判斷下季度國際環境、國內環境、本行業發展狀況變好,雖較本季有所好轉,但向好占比均不足三成。
——企業持續投資意愿繼續減弱。未來三個月有投資計劃的占比為41%,環比和同比分別回落7和7.8個百分點。沒有好的項目、看不準投資方向仍是制約有效投資快速增長的主要因素,占比分別為54.1%、31.2%。
——成本壓力依然高企。隨著物價漲幅回落,31.1%的企業預計三季度生產成本增長,較本季有所下降。但生產成本依然高位運行,企業減負呼聲強烈,普遍反映難以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消化生產成本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