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霞 王俊蘭
醫患關系的倫理學思考
史曉霞 王俊蘭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醫學模式的發展,醫患關系的矛盾和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影響和諧醫患關系的主要因素體現在醫患的醫療觀差異、職業倫理道德、醫護人員不足、醫患溝通有限四個方面,并提出促進醫患關系和諧發展的策略——重視人文關懷,加強醫患溝通,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
醫患關系;倫理學;和諧
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與精神文明的進步,人們對健康的追求、生命的關懷,生活質量的提高都與日俱增。每例患者都是醫院非常重要的消費者,醫務人員與患者在診療過程中形成的人際關系即為醫患關系,醫患關系尤為重要,直接關系到醫院的生存問題。由于社會文明的發展使人們的地位、尊嚴和價值逐步受到重視,同時醫學科學的發展不能僅依靠醫學自身發展的力量,還要以哲學觀為引導,借助倫理學助醫學一臂之力。廣義的醫患關系是指提供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及其它服務的醫療機構,及其全體工作人員和不能逾越生、老、病、死規律的人,及其家庭、組織、單位等社會各方面的關系總和,而且還涉及政治、經濟等[1]。當今社會所有患者、醫務工作者、醫院都期待著一個和諧的醫患關系。此項課題的研究,有著非常重要且深遠的意義。
1.1 醫療觀差異是影響醫患關系的主要原因由于當今的醫學模式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人們的健康觀、醫療觀已經發生了重要變化,然而,部分醫務人員看不到或不重視情感、思想、意識等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對診療行為的影響,加上臨床高端診療技術的應用,醫患關系出現“人機化”趨勢,該趨勢會助長部分醫務人員單純技術觀點,而廣大民眾、患者則按照新醫學模式要求醫務人員履行其職責,勢必造成醫患彼此期望值上的較大落差,影響醫患關系的和諧發展[2]。
1.2 職業倫理是影響醫患關系的原因之一在執行各種診療行為的過程中,生命倫理學關注的最主要問題是醫患關系能否健康發展,并向和諧的軌道靠近,而醫患關系的主體是實行診療和護理的各類醫務人員和患者及其家屬。因此,強化生命倫理意識的首要任務是重構醫護人員的職業倫理,使醫療機構及其每一名工作人員自覺抵制不良風氣的腐蝕侵襲,讓醫務人員面對生命,自然產生一種敬畏感,對于自身和患者的人格尊嚴保持高度的尊重[3]。
1.3 醫務人員相對不足是造成醫患關系緊張的因素當今社會,人們對于就醫完整性的期待,與現存醫護人員不足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尤其是護理人員在整個醫療隊伍中更顯得相對不足,臨床工作的繁忙也經常造成一名護士同時負責二十幾例患者的輸液等治療工作,加之核對、檢查、考試、家庭等各種心理負擔的影響,患者及其家屬就有可能對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產生各種不滿,指責醫護人員工作態度,而在這種高壓狀態下工作,更是加大了醫療差錯的發生,同時醫務人員也可能在各種重壓下引起情緒不穩,造成護患糾紛。
1.4 醫患溝通不足造成醫患關系不和諧首先是醫生未能充分認識到醫患溝通在診療活動中的重要性,或缺乏有效溝通方法,造成醫患關系不和諧,影響雙方的心情與就醫的過程。二是由于家庭背景、文化差異等的不同,或有些患者醫學知識的匱乏與一知半解,遵醫行為差,造成醫患矛盾。三是社會誠信度下降,患者不信任醫生,不信任醫院,診療活動中的醫患雙方均過渡“保護”自己,防范對方,其結果拉大了醫患之間的距離[4]。
2.1 重視人文關懷,改善患者就醫心理環境行醫過程中的人文精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推崇,諸如人類倫理學、人道主義、社會責任與醫療責任等。人不僅是一個生物體,更重要的是一個具有心理、社會、文化和精神特征的綜合體,患者到醫院就診,除了需要解除生理上的病痛之外,更需要人文關懷[5]。當患者踏入醫院大門,醫務人員應笑臉相迎,和顏悅色,使患者心中感到溫暖;當患者住院接受治療時,盡可能地考慮患者的感受,安排溫暖、舒適的病房,合理集中治療時間,縮短患者的就醫流程;當患者康復出院時,送上一聲問候和祝福,主動同患者保持出院后的聯系,提供幫助。加強人文關懷,是維系醫患關系和諧的重要紐帶與橋梁,同時也是良好醫患關系的保證。
2.2 加強醫患溝通,確保醫療方案的有效實施據調查顯示[6],醫療糾紛中49.5%是因為“醫院服務態度不好”。醫患溝通是醫院親情式服務的一種方式,醫務工作者不能只重視治療疾病而忽視患者。應懂得換位思考,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尊重患者,保護患者利益,一切從患者利益最大化出發,才能充分取得患者的信任與理解,為醫患關系和諧化奠定基礎。
2.3 行醫以德為本,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改善醫患關系,首先要加強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教育,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充實業務工作的同時也不忘醫德的提高,切實履行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職責與高尚的醫德修養,努力成為德才兼備的新型醫學人才。
由此可見,醫患關系的和諧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是醫療活動中人際關系的關鍵,也對醫療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同時還決定著醫院的生存和發展。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已成為全國醫療機構乃至當今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在此,筆者真誠地希望通過此文,能讓更多的醫務人員由此產生共鳴,共同努力,維護好醫患關系,促進和諧醫患關系的健康發展,并呼吁全社會也共同努力,為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加大宣傳力度,確保醫療活動中醫療資源的數量與質量,同時筆者堅信醫患關系的明天會更加美好,帶給患者更為滿意的醫療行為,且充滿和諧與人文關懷。
[1]陳栓青.醫患關系的規律及處理導向[J].山西臨床醫藥雜志, 1998,7(3):207.
[2]陳李乃義,焦敬,劉文清,等.當前我國醫患關系的倫理學思考[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7,14(9):711.
[3]鄭大喜.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生命倫理學思考[J].中國衛生資源,2008,11(4):157.
[4]孟亞豐,姚崢,王香平.醫患關系中醫務人員的倫理學思考[J].醫學與哲學,2007,28(11):73.
[5]寧伯曉,胡豐順.對醫患關系的哲學思考[J].安徽文學,2008 (4):387
[6]鄧笑偉,張丹梅,徐銘寶.醫學與人文關懷[J].中國醫學倫理學, 2005,18(3):68-69.
R-052
A
1673-5846(2013)08-0175-02
山西省腫瘤醫院公費醫保科,山西太原 030013
史曉霞(1976-)女,在讀碩士,2002年畢業于長治醫學院護理本科,醫學學士學位,現于山西省腫瘤醫院公費醫保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