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秉強
李克強總理指出:“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要讓更多的改革紅利落在百姓身上”。近年來,麗水從欠發達地區的實情和山區實際出發,堅持優生態、惠民生取向,大力推進生態經濟創新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和山區科學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下一步,麗水要繼續深化改革,堅持把改革的主體設置為群眾,改革的利益所得也歸于群眾,不斷擴大改革創新的惠民效應。
推進“三大改革試點”,努力提升政策普惠程度。一是推進低丘緩坡開發利用試點,拓展產業富民空間。通過對低丘緩坡資源的開發建設,減少對城鎮周邊及平壩地區優質耕地的占用,保障農業產業發展需要。一方面,要科學安排,抓好項目推進,解決好土地征用,拆遷安置等問題,維護群眾利益;另一方面,要謀劃好產業落地,以此吸收周邊城鄉的勞動力,解決百姓特別是農村下山群眾的就業問題。二是推進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化解群眾金融困境。繼續深化林權抵押貸款、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等支農舉措,解決農戶貸款難,融資難;充分運用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成果,實現農戶信用信息供方與需方的有效對接,使農戶信用證變成取錢卡;繼續深化茶園抵押貸款、石雕抵押貸款、農副產品倉單質押貸款等金融支農特色產品,探索開展農村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房等涉農物權及未來收益權為抵(質)押擔保的信貸產品創新。三是推進扶貧開發改革試點。著眼于群眾需求,在住房安置、就業增收、融入城鎮等環節,以及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試,爭取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基本建立農民持續普遍較快增收、小康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的長效機制,走出一條扶貧開發新路子。
推進資源資產化改革,積極拓寬群眾增收渠道。一是繼續推進林權體制改革,變林農資源為可用資產。推進森林資源流轉,提高林地利用效益,增加林農收益。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機制,最大限度激發林農參與林業生產的積極性。二是不斷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提升群眾受益程度。加快建立“環境財政”,進一步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和資金的安排使用,進一步加大對水系源頭市、縣(市)的生態環保轉移支付力度。大力推動區域利益格局調整,促成建立跨地區協商機制,積極爭取國家層面的生態補償政策。不斷加大生態公益林建設投入,穩步提高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提高生態效益。三是探索推進碳匯交易,開拓群眾增收新領域。通過再造林和加快低產林改造,加大營造生物質能源林力度,提高森林質量和固碳能力,先行建立森林蓄積量增長與排放指標安排相掛鉤的體制機制,使麗水的碳貯存轉化為可交易利用的減排指標。積極探索有自身特色的低碳發展模式,建設一批低碳產業園區以及低碳鄉鎮、村等低碳發展綜合實踐區。深化水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實施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推動建立碳減排交易機制。
推進民生改革項目,著力解決群眾民生訴求。一是推動農村綜合改革,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積極推動中心鎮和小城市培育,構建農村集聚發展平臺,推進農民異地轉移,創業致富。在這個過程中,要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人口管理制度。要把下山移民和退耕還林、土地整理結合起來,把安置小區建設和城鎮居民小區建設結合起來,注重轉移后的產業生產,以安置點為樞紐,大力推動山上和山下兩地創業。要繼續做好政策性農村住房和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推進農村危舊房改造和農房改造示范村建設,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二是推進社會領域改革,構建保障體系。落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各項政策措施,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著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全面推進“五保合一”大社保體系和社保基金“三位一體”運行機制建設。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和分層分類救助辦法,完善低保和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健全住房保障體系,完善保障性安居住房的投資、建設、管理和分配機制。研究制定養老服務業發展,健全養老服務機構長效投入機制,完善養老服務補貼制度。三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解決群眾看病難題。探索推進城鎮職工、居民醫保和新農合醫保制度的整合。鞏固三年五項醫改成效,深入推進醫療保障、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藥品供應等綜合改革。進一步完善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配套政策,推進市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推進大病保障和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經費保障、競爭性用人、績效考核和醫療資源統籌配置等長效機制,全面推進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