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立新
正確認識藥品不良反應,做好醫院監測工作
常立新
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不斷提高,藥品不良反應(ADR)監測工作日益受到重視,但在實際工作中,尤其是基層醫療單位中仍存在一些問題。要做好ADR監測工作,首先要正確認識ADR,因此應呼吁廣大醫藥工作者消除對ADR認識上的誤區與偏差,以科學的態度,做好ADR報告工作,為藥品的分析評價提供切實的依據。
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
20世紀以來,世界上發生過許多起重大藥害事件,導致成千上萬人致死、致殘,如1960年震驚世界的“反應停”事件,20世紀末發生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統計,我國每年有19.2萬人死于藥品不良反應(ADR),其中抗菌藥物造成的占2/3以上。嚴重藥品不良反應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造成的經濟損失是難以計數的,加強 ADR監測已成為各國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責,并受到醫師、藥師、護師及廣大醫務工作者的普遍關注。
藥品固有的化學結構與化學活性是產生藥理作用的物質基礎,同時決定了ADR的客觀存在性。一種新的藥品上市前均經過廣泛的安全性實驗,但許多 ADR在藥物批準上市前尚未被認識,臨床實驗中所暴露的患者數目有限,還不足以了解該藥品的不良反應。同時,在其開發與研究過程中,由于藥理學、方法學的局限性,臨床實驗不能兼顧各種不確定因素,如患者的年齡、性別、遺傳因素、同服藥物、伴隨的疾病、機體對藥物代謝或排泄的差異以及現代技術水平、倫理道德、人文意識等,所以藥效與安全性的預知達不到百分之百,因此有可能在藥品進入市場、臨床應用后發現不良反應和新作用。
據衛生部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報告[1],我國近年來死于藥品不良反應的人數越來越多,藥源性疾病的死亡人數已達到主要傳染病死亡人數的幾十倍以上,藥源性疾病日趨嚴重的情況已經引起社會的普遍重視。
隨著新藥品種的日益增多,人均用藥率、群體用藥頻度和數量的不斷上升,ADR也將日益突出并面臨嚴峻的問題。上市后藥物的監測,尤其是新藥上市1~3年內,通過ADR的監測與認證,可對其安全性進行全面的了解,正確評估臨床使用的風險和效益,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有效。
我國ADR報告數量匱乏,主要是對ADR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ADR是藥品審批不嚴,或將ADR與藥品質量問題及醫療事故相聯系,對上報 ADR存有顧慮,常采取遮掩回避態度,使 ADR病歷難以收集或 ADR報告書寫不規范,報告質量不高,影響因果關系判斷。
根據WHO國際藥物監測合作中心對藥物不良反應的定義,排除了有意的過量用藥或用藥不當所致不良反應,所要監測的 ADR是在“正常用量、正常用法”下出現的不良反應,是由患者機體因素、藥物的藥動學因素以及藥物中的添加劑、雜質,藥物在貯存、保管、運輸中產生的化學變化造成的,與醫療差錯、事故以及責任問題無關。
醫療單位集醫藥為一體,有豐富的診斷經驗和臨床用藥經驗,在 ADR監測工作中有著其它行業無法替代的作用。如實報告ADR,實質上是對醫院及醫師的一種保護措施,開展 ADR監測有利于加強信息交流,提高醫療質量和醫療水平;有利于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減少醫療糾紛;通過 ADR監測,可進一步研究藥品不良反應的因果關系和誘發因素,推動醫療單位的科研工作;同時加強醫生、藥品、護理人員的合作,維護人民身體健康[2]。
實踐證明,ADR報告制度是提高合理用藥水平的有效制度,應在全國范圍內普及開展 ADR監測工作,并盡可能在短時間內與國際水平接軌,是廣大醫藥工作者面臨的挑戰。因此,正確對待ADR,積極做好醫院 ADR監測工作,努力推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1] 徐莉華.社區醫院門診2005~2010年藥物不良反應回顧性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7(6):35.
[2] 趙國光,王欣,李永忠,等.PDCA管理在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1,27(4):67.
R969.3
B
1673-5846(2013)09-0026-02
包頭市中心醫院藥檢室,內蒙古包頭 01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