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先鋒
淺談黃芩抗血栓有效成分研究進展
汪先鋒
黃芩為臨床上一味常見中藥,屬唇形科植物。黃芩味苦、性寒,常以根入藥,具有清熱燥濕、涼血安胎之功效,另外,黃芩也可用來泡茶飲用,具有清熱祛暑之功效。近年來,隨著中藥方劑的廣泛應用,國內外有關學者對中藥的活性成分及其藥理作用等方面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現(xiàn)筆者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黃芩不僅具有抗菌、抗炎等功效,在抗血栓等方面同樣具有突出的臨床效果。
黃芩;抗血栓;有效成分;研究進展
黃芩又名黃金茶、上茶根,為一類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性寒,常見功效包括瀉火清心、涼血活血等[1-2]。近年來,部分研究學者針對黃芩的功效進行了深入了解,發(fā)現(xiàn)黃芩除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熱鎮(zhèn)痛等功效外,在治療心血管疾病及抗血栓等方面也具有顯著作用,現(xiàn)筆者針對其抗血栓有效成分及研究進展總結如下。
黃芩作為一味草本植物,因其適應力較強,多為野生,可生長在我國各地干旱或嚴寒地區(qū),以河北、山東、內蒙古等地作為主產地。黃芩因其根條結實,空心較少,易被廣大醫(yī)學領域所接受,品質評價則根據其顏色而定,顏色愈黃,品質越佳。而在《中國藥典中》,常把草本植物黃芩的干燥根作為正品。
據研究結果可知,黃芩的主要化學成分包括黃酮、酶、甾醇、苷、微量元素及有機化合物等[3],其中以黃酮的化學成分比重最大,其存在于許多類別的黃芩及其同屬植物中。目前,已有將近40種的黃酮苷元及苷從黃芩中分離出來,主要包括漢黃芩甙、黃芩新素-Ⅱ、黃芩素、白楊黃素等。而萜作為黃芩中的另一重要成分,已有將近16種新的二萜苷類從黃芩中分離出來,包括千層紙素A、黃芩素等。黃芩中同樣具有較為豐富的微量元素,以鐵、鋅、鎂的含量較高,其中鐵可以與蛋白質結合成為轉鐵蛋白作為人體內的抗菌物質,鋅則可以幫助酶與蛋白質合成蛋白質等。此外,黃芩內還存在苯甲酸、有β-谷甾醇、黃芩酶等,可造成黃芩變成綠色。
由于黃芩可分布于全國各地,來源不同,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也具有不同的差異,因此測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至關重要。根據國內外資料顯示,常用的測量方法包括紅外光譜法、導數光譜法、薄層掃描法、高效液相色譜法等[4],其中以高效液相色譜法最為常用。而相關研究學者可采用此種方法測量黃芩各部位中黃芩苷的含量,研究結果顯示,不同部位的黃芩苷含量均不相同,以根皮及須根的含量較高,符合調查資料。這就幫助了相關醫(yī)療單位在采用黃芩作為臨床用藥時,根據其各部位有效成分的不同,收集更加有效的部位進行制藥,減少藥品有效成分的流失,也可區(qū)別各地區(qū)黃芩藥材質量的不同,為黃芩等藥材的鑒定提供了更加準確的測量方案。
據研究結果顯示,黃芩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可抑制多種病毒。另外,黃芩還具有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活性等作用,而黃芩在其抗血栓形成作用方面同樣具有顯著效果。據相關資料表明,黃芩的主要作用機制如下:①黃芩中的黃芩素、漢黃芩素、白楊素及黃芩新素在某一程度時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5],這個濃度一般控制在110mol/L時最佳;②黃芩還可有效抑制由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作用,主要依靠的是黃芩中的漢黃芩素、黃芩素及白楊素等;③黃芩也可以阻止由內毒素引起的彌漫性血管內凝血,主要作用機制為黃芩素中的黃芩苷及黃芩素可有效抑制人體內的纖維蛋白原轉化為纖維蛋白,且其作用效果強于阿司匹林。綜上所述,黃芩可從三個方面引起人體內血栓形成,從而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概率。
黃芩作為目前我國四十種十大宗藥材品種之一,一般家庭種植黃芩僅需兩年即可收獲,適宜在中性或偏堿性的土質中生長,藥用價值較大,因此,黃芩的來源及藥理作用價值十分重要。根據以上研究結果可知,黃芩常因地區(qū)不同及類別不同而造成其效能的差異,根據其化學成分的研究尚不能對其全面效能進行評價。因此,結合黃芩有關資料及其臨床實踐病例共同研究黃芩的病理作用十分重要。現(xiàn)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研究藥材黃親的基本情況,包括植物資源及本草考證、化學成分及提取工藝及含量測定,旨在深入研究其清熱解毒、抗炎抗毒之功效,為藥材鑒定與檢測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論依據。通過對黃芩的研究進程進行分析,可知黃芩為臨床上一類應用較為廣泛的中藥材,不但可用于溫濕發(fā)熱、肺熱咳嗽、熱病高熱等方面,也具有清熱安胎之功效,且該藥材可與不同的其它藥材進行配伍應用,如黃芩與白芍、甘草等同用,可治療痢疾、腹痛等。此外,在使用黃芩時,需注意要保持良好的作息及飲食習慣,放松心情,學會減壓,以此達到較好的臨床療效。綜上所述,通過對黃芩的藥理作用進行鑒定,可擴大黃芩的應用范圍,確定其臨床療效,可進一步提高人群的生存質量,適合推廣于臨床使用中。
[1] 楊娟,傅軍鵬.黃芩活性成分及藥效研究近況[J].實用醫(yī)藥雜志, 2004,21(3):271-273.
[2] 胡世林,馮學鋒.黃芩研究的某些新進展[J].中國藥學雜志, 2001,36(11):728-731.
[3] 楊鶴松,高巍,鄧淑華,等.黃芩莖葉總黃酮及其部分單體的抗腫瘤作用[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00,17(3):16-18.
[4] 李素婷,楊鶴梅,石艷華.黃芩莖葉總黃酮保肝作用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4,11(7):593.
[5] 羅德生,鄭紅花,羅麗丹,等.黃芩煎劑對四氯化碳致大鼠急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J].陜西中醫(yī),2004,25(2):184.
R284
A
1673-5846(2013)09-0046-02
湖北省云夢縣人民醫(yī)院,湖北孝感 432500
汪先鋒(1964.5-),男,湖北云夢人,漢族,大專學歷,主管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