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惠琴
改良硬膜外導管應用于宮腹腔鏡聯合診治術
邱惠琴
目的觀察改良后的硬膜外導管作為通液管在宮腹腔鏡聯合診治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改良制作后的硬膜外導管作為輸卵管通液管,應用于23例經宮腹腔鏡輸卵管再通術。結果本組患者應用改良后的硬膜外導管置管通液均順利完成。結論應用改良后的硬膜外導管作為通液管,插管成功率高,方法簡便、易行、經濟,值得臨床推廣。
改良;硬膜外導管;宮腹腔鏡
輸卵管阻塞可致不孕占女性不孕癥的 30%~50%[1]。隨著內鏡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宮腔鏡及腹腔鏡已成為目前診治女性不孕癥的重要手段[2]。經宮腹腔鏡行輸卵管插管通液,有助于鑒別阻塞原因使輸卵管得以復通,從而達到診斷和治療的雙重作用。我院在術中應用改良后的硬膜外導管作為輸卵管通液管,方法簡便、易行、經濟,操作安全,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應用效果,現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23例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平均年齡32歲,不孕年限 2~10年,原發性不孕 8例,繼發性不孕15例。
1.2 材料制備硬膜外導管的改良,采用江蘇省華星醫療器械實業公司提供的一次性麻醉穿刺包,取A5-E硬膜外麻醉導管1根,直徑為0.6cm,剪去尾部制成長70cm導管,尾部接5ml注射器,注入無菌生理鹽水,證實通暢后,放置備用。
1.3 手術方法患者行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腹腔鏡常規檢查盆腔,了解子宮、輸卵管、卵巢情況,若有盆腔粘連,先分離粘連,行輸卵管造口術;同時行宮腔鏡檢查,以 5%葡萄糖作為膨宮液,水壓80~120mmHg,流速300~400ml/min;器械護士遞上改良后的硬膜外導管,手術醫生經宮腔鏡操作孔在直視下插入輸卵管;經導管注入亞甲藍液觀察輸卵管充盈,膨脹及傘端亞甲藍流出情況;判斷標準:通暢:宮腔鏡下注藥無阻力,宮角部亞甲藍無外流,腹腔鏡下見亞甲藍自輸卵管傘端溢出,輸卵管無局部膨大。阻塞:注藥阻力大,宮角部亞甲藍外溢,腹腔鏡下未見亞甲藍流出,輸卵管無充盈,膨脹。術畢,器械護士及時收回導管,嚴格查對清點,防止異物遺留。
本組患者經宮腔鏡聯合診治術后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其輸卵管術后復通率為70%(7/16)。
宮腹腔鏡聯合手術是一次手術過程中完成兩種以上疾病的檢查和治療,具有創傷小、出血少、對臟器干擾小、術后疼痛或不適輕微、恢復快等優點[3],且術后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是一種值得推廣的診治不孕癥的手術。手術時,手術方法、手術器械及置管材料的正確選擇是手術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行輸卵管再通術雖有專用的美國 Cook公司生產的雙球囊輸卵管再通套裝,但價格昂貴,難以普及使用。常規應用的子宮通液管,因其直徑粗,質地較硬,長度短,造成手術操作順應性低,插管失敗率較高。應用改良后的硬膜外導管作為通液管,其特點為:①由聚乙烯制成,管徑長度,硬度適中,有柔韌性,較塑料管和硅膠管更容易受力,且在使用中起到支撐作用;②無毒,刺激性小,組織相容性好;③導管頭部圓鈍光滑,對組織損傷小;④取材容易,價格低廉,操作簡便;⑤一次性使用,有效防止院內感染發生。
[1] 龔文兵,鄭寶軍,趙素麗,等.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介入治療的護理措施[J].華北國防醫藥,2009,21(1):90.
[2] 徐雁飛,譚世嬌.腹腔鏡對女性不孕癥的診療斷和治療[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6,22(6):338-340.
[3] 鄒曉紅,梁燕,董桂連,等.宮腔鏡和腹腔鏡聯合診治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臨床觀察[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1,34(30):49-50.
R711.6
A
1673-5846(2013)09-0065-01
江蘇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手術室,江蘇蘇州 2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