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妙青 朱煥玲 劉淑瑩 方 丹 丘偉娟
氣管切開術的護理體會
譚妙青 朱煥玲 劉淑瑩 方 丹 丘偉娟
氣管切開術后患者的有效護理十分重要,可避免術后多種并發癥的發生,否則危及患者生命。決定手術成功的關鍵性因素是術后護理以及并發癥的預防,所以對于氣管切開術后患者的護理措施值得探討并借鑒。
氣管切開術;臨床;護理
在喉阻塞、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部分頭頸部前置等手術中,為了改善患者通氣功能,氣管切開術被廣泛應用,尤其適用于喉阻塞的急救。通常會在頸部正中做一切口,置入呼吸道的套管稱氣管切開套管,并將其置入氣管。本文通過近年氣管切開護理的臨床文獻復習,了解目前氣管切開護理的概況,現將體會敘述如下。
對于氣管切開術后的患者,病房護理是重要的護理措施之一。蘇斌斌[1]指出對于病房護理應保持重癥監護室的空氣流通,適宜濕溫度,每天紫外線消毒2次,每次維持約1h,每天使用消毒液擦拭室內裝置和地面2次。定期進行細菌培養,嚴格控制探視人數。溫蘭等[2]認為要防止醫源性感染,對氣管切開術患者尤其是昏迷患者,持續血氧飽和度及心電監測,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生命體征的變化,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并協助處理。
氣管切開術后患者的體位也是護理值得關注的,體位不當會減弱氣管切開術的療效,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誤吸。張余芬[3]認為患者采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床頭適當抬高,對于意識障礙伴腦脊液鼻漏患者,建議采取頭高側臥位,避免誤吸。田潤苗等[4]認為患者平臥時取輕度過伸位,肩部稍墊高,避免頸部前屈或處于其自覺舒適的攣縮姿勢。
3.1 管套固定氣管切開套管系帶應打死結,松緊度應適宜,若太緊可能會壓迫頸部血管,太松則造成套管易脫出,帶子和頸部留置成人一小手指距離為宜。氣囊充氣度以氣囊彈性、觸嘴唇為度,一般充氣 8~10ml,保證通氣和預防氣囊對黏膜的壓迫性損傷。有條件者可予氣囊測壓器,氣囊壓力以維持在1.961~2.492kPa(20~30cmH2O)為宜,能有效避免誤吸的發生和氣管黏膜的損傷。
3.2 管套消毒管套消毒是極為重要的護理過程,可預防感染,翁女瑩等[5]認為管套消毒應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每隔8h做一次內套更換、消毒,取放內套管之前均將氣管內痰液吸凈。將4層生理鹽水紗布覆蓋于氣管套管口,當生理鹽水紗布有污染時應及時更換并保持濕潤。姚麗[6]則認為管套消毒應每天2次,痰多粘稠時6~8h消毒1次。黃和雪等[7]對于管套消毒采用雙氧水浸泡15min后,在清水下涮除雜物,然后用0.5%洗必泰醇浸泡15min,最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即可使用。
3.3 切口護理切開護理應加強換藥,蘇斌斌[1]認為切口護理應每天換藥2次,及時更換敷料,確保切口處清潔干燥。翁女瑩[5]則認為每天定時更換氣管切開處紗布1次,姚麗[6]則更注重根據切口的局部情況采取不同的消毒方法。
呼吸道護理是氣管切開術護理的重要環節,其包括吸痰和氣道濕化兩大環節。蘇斌斌[1]認為氣道的濕化可通過超聲霧化吸入,每天3次。對于氣道濕化的藥液,也有不同的種類。田潤苗等[8]認為氣道濕化采用生理鹽水100ml+糜蛋白酶4000U+慶大霉素8000U。楊曉劍[9]則采用生理鹽水10ml,慶大霉素8萬U,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配置的霧化液霧化。趙巖等[10]認為氣道持續濕化和間斷濕化有不同的效果。氣道濕化能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改善通氣功能的一項有效措施。氧氣霧化氣道濕化是在氧氣驅動下,濕化液以霧化顆粒的形式進入呼吸道,顆粒較小且均勻,對呼吸道刺激小,濕化均勻,可有效使痰液稀薄,能順利吸引出或咳出。濕化液中霧化顆粒攜帶的抗炎藥物可以廣泛分布并且很好的被吸收,起到明顯的抗感染效果;此外氧氣驅動在吸氧的同時進行氣道濕化,兩者連貫性較強,氧合狀態非常好,減少了多次吸痰引起的血氧分壓及血氧飽和度下降,可明顯緩解低氧狀態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增快。氣道濕化的濕化程度有一定標準,氣管切開脫機患者,傳統的氣道濕化方法是在氣管內滴注濕化液。另外,在氣道濕化中,霧化裝置大量使用,所以因霧化器裝置本身可能帶菌,或過頻使用,消毒不嚴格,易引起交叉感染。所以,霧化裝置的消毒也是呼吸道管理值得注意的環節。對于吸痰護理李坤[11]認為吸痰前、后應給患者加大氧流量,或給予 100%純氧吸入,以便避免因吸痰而造成低氧血癥。吸痰時醫務工作人員要注意采取無菌操作,選擇粗細適宜的一次性吸痰管,吸痰管每次用后均要更換新的,其直徑應小于氣管套管內徑的 1/2,以免吸管太粗影響氣體進入及負壓過大而造成肺不張。護理動作應輕柔,每次不超過 15s,以免引起缺氧。吸痰過程中護理人員注意隨時監測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壓和血氧飽和度變化,如果患者出現心動過緩、血壓下降或其它異常變化,應立即停止操作并報告醫生。鼻腔有異常或有腦脊液鼻漏者,禁止從鼻腔吸痰。溫蘭等[2]還指出應同時注意觀察吸痰前、后瞳孔情況,防止因吸痰刺激導致顱內壓升高。
綜上所述,由于氣管切開術的廣泛使用,所以對氣管切開術的護理研究更顯得急迫。良好的護理技術是氣管切開術療效的保證,也是對患者健康恢復的有力支持。因此,對于氣管切開術的護理研究將會是今后護理臨床研究的重要部分。
[1] 蘇斌斌.重癥監護室行氣管切開術后并肺部感染的護理干預[J].中國衛生產業,2012,12:33-34.
[2] 溫蘭,張麗芬.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術后的護理[J].當代醫學,2013,3(18):142-143.
[3] 張余芬.綜合康復護理對氣管切開術后反復肺部感染患者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11(9):30-31.
[4] 田潤苗,桑婧榕,楊琨.24例頸部深度燒傷行氣管切開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醫療前沿,2013,7(14):107-108.
[5] 翁女瑩,王小艷,呼莉.48例氣管切開護理體會[J].北方藥學, 2013(10):124-125.
[6] 姚麗.60例重型顱腦損傷氣管切開病人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15):46-47.
[7] 黃和雪,張榮,藍瑩,等.危重患者氣管切開術后護理體會[J].現代護理,2010,10(29):75-76.
[8] 田潤苗,桑婧榕,楊琨.24例頸部深度燒傷行氣管切開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醫療前沿,2013,7(14):107-108.
[9] 楊曉劍.28例喉癌患者氣管切開術后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療前沿,2011,11(21):86-87.
[10] 趙巖,趙秀云.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持續性氣道濕化在氣管切開護理中的應用[J].現代護理,2011,7(20):169-170.
[11] 李坤.42例肺功能不全患者氣管切開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療前沿,2013,2(3):99.
R473.6
A
1673-5846(2013)09-0154-02
廣東省中醫院腦病中心,廣東廣州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