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麗
兒童支原體肺炎98例臨床診療分析
徐國麗
目的對兒童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療效進行探討與分析。方法選自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支原體肺炎患兒98例,對其臨床特點進行回顧性分析與評價。結果98例患兒中,7~13歲的患兒占了50%以上,大多數患兒表現為持續發熱且咳嗽。患兒MP-IgM陽性率較高,且多數患兒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有患兒診斷出肺外合并癥,少數患兒還伴有心肌酶增高。除此之外,患兒還伴有神經系統癥狀與肺外癥狀。本次實驗所用藥物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以及利福平等,療效頗佳。結論對于兒童支原體肺炎患者,以7~13歲學齡兒童偏多,且患兒MP-IgM陽性率較高,對于此種疾病,應盡早治療,否則,將導致肺炎與肺外系統損害的發生。
兒童支原體肺炎;臨床診療;分析
兒童支原體肺炎多見于5~15歲的兒童,此種疾病的患兒一般表現為發熱,有較大程度的咳嗽,且易導致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發生[1]。自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兒童支原體肺炎患兒98例,對其臨床特點進行回顧性分析與評價,并記錄結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自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兒童支原體肺炎患兒98例,其中男42例,女56例,年齡3~13個月,平均年齡(6.12±1.09)個月。98例患兒中,5例患兒年齡3個月~l歲,20例患兒在2~3歲,22例患兒在4~6歲,51例患兒在7~13歲。
1.2 治療方法將所有患兒送檢,檢驗項目包括肝腎功能、血沉、外周血細胞計數、心肌酶譜、C反應蛋白、痰細菌培養以及MP-IgM抗體測定。所有患兒攝胸片,部分患兒做如下檢查,包括心電圖、血清MP-IgM抗體測定、胸部ET以及B超等,均為雙份?;純喝朐汉蠼o予綜合治療,包括吸氧、降溫、平喘、鎮靜、解痙、營養心肌以及抗感染等[2],并給予紅霉素25 mg,靜滴8d,之后口服阿奇霉素,治療2個療程。
1.3 數據處理本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與統計,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98例患兒中,7~13歲的患兒占52.04%,70例患兒表現為持續發熱且咳嗽,占71.43%?;純篗P-IgM陽性率較高,且65例患兒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常。45例患兒診斷出肺外合并癥,10例患兒還伴有心肌酶增高。除此之外,患兒還伴有神經系統癥狀與肺外癥狀,神經系統癥狀包括貧血、肝損害、胸腔積液、血尿、關節痛、蛋白尿、肌肉以及嗜睡等,肺外癥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痛、胸痛、食欲差、氣短、胸悶以及皮疹等肺外癥狀。本次實驗所用藥物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以及利福平等,療效頗佳。
75例患兒在治療3~8d體溫有所下降,且咳嗽減輕,17例患兒在治療7~9d后體溫下降至平穩狀態,且咳嗽減輕較為明顯。對于患兒在治療過程中發生的神經系統癥狀,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也有所改善。肺外癥狀如胃腸道癥狀經補液以及糾正缺氧等治療得到好轉。所有患兒在治療10d左右行胸片檢查,效果良好。
兒童支原體肺炎患者初期臨床癥狀表現為咳嗽、頭痛等,患兒全身癥狀明顯,偶爾會出現干、濕啰音[3]。對于此種疾病的治療,應做相關輔助檢查,包括X線片檢查、白細胞檢查及支原體檢查等,本組98例患兒,均送檢肝腎功能、血沉、外周血細胞計數、心肌酶譜、C反應蛋白、痰細菌培養以及MP-IgM 抗體測定等,所有患兒拍攝胸片,一部分患兒做心電圖、血清 MP-IgM抗體測定、胸部 ET以及B超等檢查。根據診斷結果對患兒病情做出定性。對于此種疾病的治療,包括退熱、氧療以及鎮靜等,本組實驗抗生素治療選用紅霉素,并口服阿奇霉素,結果,患兒均在住院10d后出院,且隨訪效果較好,可見,對于兒童支原體肺炎患者,以7~13歲學齡兒童偏多,且患兒MP-IgM陽性率較高,對于此種疾病,應盡早治療,否則,將導致肺炎與肺外系統損害的發生。
[1] 吳瑞萍,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1172.
[2] 喬金梅.小兒支原體肺炎96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 2008,28(23):2692-2694.
[3] 董愛青.支原體肺炎的心血管系統并發癥52例報告[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9,4:254.
R563.1
A
1673-5846(2013)09-0338-02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醫院,吉林白山 1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