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曉紅 王 展 連開華
優質護理服務中提高化療安全的措施
——前健康教育在化療護理中的干預作用
閆曉紅 王 展 連開華
目的提高患者化療時的安全性。方法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中將前健康教育應用到臨床化療護理中。結果自2011年1月至5月共計300例化療患者,均順利完成化療,無1例出現化療意外,患者滿意度提高。結論前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化療的順應性,減少了化療意外。
優質護理服務;化療安全;措施;前健康教育
化療(Chemotherapy)即化學治療用化學合成藥物治療疾病的方法。化療是目前治療腫瘤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在治療中,患者普遍有明顯的惡心、嘔吐等副作用,給患者帶來不適感。化療后因骨髓不同程度受到抑制,出現出血、貧血、感染等并發癥,嚴重影響化療順利進行及患者的健康,在患者出現化療后反應緊張,此時進行健康宣教,患者對治療及護理的順應性降低,處于被動狀態。為提高患者依從性,在我科室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中,采取化療前全面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調動患者主觀能動性配合化療的順利進行,提高患者滿意度,提高化療的臨床安全率,效果滿意。我院自2011年1月至5月共300例住院化療患者,現報告如下。
1.1 針對主管醫生在化療方案中的用藥,詳細查閱相關資料制訂該患者的具體健康教育。良好的溝通是開展健康教育的前提[1],在交流時應根據患者的年齡、職業、文化、社會背景、疾病特點等選擇患者感興趣的問題作切入點,達到溝通的目的。信任是護患關系的重要內容,充實的專業知識及嫻熟技術是獲得信任的關鍵,如果護士缺乏專科知識,有可能出現不到位甚至錯誤的解釋,不僅患者對護士的信任度降低,而且有可能導致醫療護理糾紛[2]。
1.2 指導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針對方案中的具體藥物使患者了解該藥物可能出現的特殊臨床反應,減少出現反應時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如柔紅霉素的心臟毒性;環磷酰胺的膀胱毒性;長春新堿周圍末梢神經的毒性。以及所有化療藥物的共性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脫發、骨髓抑制、血管刺激等。
1.3 指導采取相應措施化療前健康宣教的目的是讓患者提前知道存在問題,并采取措施積極應對。
1.3.1 避免化療藥物外滲化療藥物滲透到周圍組織,可使皮膚缺血壞死,甚至出現功能障礙。靜脈炎的發生與化療藥物毒性反應及濃度有關。血液疾病患者化療,即使無滲透,也可以發生靜脈炎和局部皮膚出現紅腫、熱痛等癥狀,甚至炎性潰瘍。據研究70%的初次化療患者不重視藥物外滲,而95%再次化療的患者會主動提出保護血管,因此在此項健康干預中不能僅是理論上指導,而是準備臨床藥物外滲的相關圖片,使患者感官上認識化療藥物外滲所帶來的危害,避免了部分患者在輸注過程中出現痛疼時認為忍耐到打完再處理的躲避心理。主動保護好進行輸液的肢體,避免活動引起針頭移位。準備好馬鈴薯和喜療妥,化療前后涂抹,以便出現外滲時消除局部水腫、緩解疼痛。
1.3.2 惡心、嘔吐此反應是患者最直觀感受化療藥物的胃腸道反應。化療前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患者在出現胃腸道反應的主觀感受時,深知其不良反應時,更應該堅持,我院將好的臨床范例講解給患者并指導其化療削弱了的營養狀況,要度過該階段嘔吐后應再進食,可食開胃食品,如山楂、扁豆、山藥、白蘿卜、香菇等,同時要少食多餐,避免飽食感。進食要細嚼慢咽,飯后1h不要平臥,進食時如惡心、嘔吐可口服鮮姜汁3~5ml。避免過熱、過酸及刺激性飲食。非初次化療患者有50%會在化療前情緒不穩,稱為治療前惡心,對此類患者的化療前健康宣教尤為重要。更要發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克服已存在感官中的惡心信號,可指導細嚼慢咽進食,少食多餐,做深呼吸,可聊天分散注意力。
1.3.3 學會了解身體的反饋信號大部分患者在化療后出現一些臨床表現而認為無關緊要,或對一些正常表現過于敏感。如應用長春新堿后幾天出現肢端麻木、肢端感覺遲鈍,患者會認為是年紀大或休息不好的緣故;輸注阿霉素后尿液呈現粉紅色、米托蒽醌后呈現淡藍色。化療前健康教育是切勿忽視身體的異常反應。理解化療過程中多飲水、多排尿的作用,及時排泄出化療藥物的代謝物,以免在體內發揮副作用。
1.3.4 保護身體化療患者免疫力降低,在骨髓象回復期間要加強保護,房間及時空氣消毒,按時流通空氣,減少陪侍,禁止有感染癥象者進人。30%的初次化療人員會按照要求進行,85%有過感染史患者及家屬會主動配合好病房環境的保護。因此我院對初次化療患者的化療前健康教育是清列出化療感染后抗生素用藥的花費單據,及嚴重感染導致延誤治療的病例,使患者理解防患未然的重要性。
1.3.5 對化療患者前健康教育的強化通過反復床邊健康宣教,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好研究證據,結合護理專業技能和多年的臨床經驗,使患者形成自主的保護行為,積極配合化療。
1.4 家屬是患者最重要的看護者和社會支持者臨床工作中我院常忽視了對陪床家屬的健康防護教育,由于對化療藥物毒性的無知,甚至有孕婦長期為化療患者陪床。作為對家屬的健康教育,一方面使家屬了解在患者化療期間應當觀察的變化,為臨床提供護理信息;另一方面作為家屬在接觸和處理患者的一些代謝物時做好防護,正確及時的處理措施保護了自己也保護了周圍的人。
1.4.1 家屬應在附近的藥店購買好對化療物安全的膠乳手套或無膠乳手套。當觸碰任何被患者的排泄物所污染的表面或其中盛有體液的器皿時,請戴手套。如應先戴好手套再觸碰便器、便盆、造口術的袋子、尿片、床單或床墊,處理完畢后先戴著手套清洗雙手,然后除去手套清洗雙手一次。
1.4.2 男性患者應坐在便器上大、小便。若將排泄物倒入便器,請注意盡可能將排泄物靠近便器的水面倒入,以防止噴濺,隨后放下便器蓋沖水兩次。便器、便盆每次使用后宜用肥皂和水清潔,徹底沖洗。已被藥物、自身體液或排泄物弄臟的垃圾應裝在防漏塑料袋中,然后將這個袋子放入第二個塑料袋。丟棄弄臟的垃圾時要戴手套,隨后戴著手套清洗雙手,然后除去手套后再洗雙手一次。
1.4.3 處理患者待洗衣物家屬應當戴手套處理被體液弄臟的待洗衣物。將待洗衣物應單獨清洗,即不要與其它待洗衣物在洗衣機內混合洗滌。可使用一般清洗劑及熱水或溫水清洗被排泄物污染的衣物。宜立刻清洗待洗衣物,如不能立即清洗,將其放入塑料袋,然后盡早清洗。處理待洗衣物后,要戴著手套清洗雙手,然后除去手套再洗雙手一次。
從醫學角度來說,患者只有在了解其所患疾病后才能接受手術、化療或放療等[3]。惡性腫瘤患者的知情權,應根據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程度、性格特征、心理承受能力、文化程度和患者家屬的意愿靈活應對,既不能忽視患者的知情權,也不能盲目的強調知情權[4]。因此我院的健康教育應當在全面了解患者和家屬的具體心理需求后,才能針對性的開展。
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中,健康教育是與患者溝通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對患者的住院評估,明確了住院治療的目的和療程安排,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化療前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和家屬的配合程度,降低了化療過程中的意外損害程度,患者和家屬的滿意度提高。
[1] 王海平,王玉華.健康教育中護患溝通技巧[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5,24(10):601.
[2] 蔡德芳,桂鴻斌,李江濤.護理健康教育中潛在的法律責任問題[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3):200-201.
[3] 鄒建軍,高勇,曹傳武,等.知情狀況對癌癥患者及情緒影響的初步研究[J].腫瘤,2004,24(5):491-496.
[4] 林斐,邱彩花.惡性腫瘤患者知情權的調查分析[J].實用護理雜志,2003,9(6):67.
R4711
A
1673-5846(2013)09-0475-03
青島市中心醫院血液科,山東青島 266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