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一珉
冬去春來,經歷了復雜困難的2012年,指標和政策已透露出積極信號,經濟回升向好的動力進一步積聚,筑底企穩回升態勢初現端倪。但長短周期交織,外需持續低迷,要素制約加劇,宏觀復雜與微觀困難的局面仍將在較長一段時期延續,今年的春天仍帶有一絲寒意。
從指標信號看,先行指標透露積極信號,企穩回升態勢初顯。先行指標往往是研判未來經濟走勢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從浙江看,有著經濟發展晴雨表之稱的用電量指標發生積極變化。去年11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7.8%,連續四個月回升。考慮到先行指數和景氣指數的時滯效應,短期內浙江經濟有望溫和回升。但較為敏感的工業企業利潤和稅收等指標仍處于負增長,以及生產、出口訂單指數等小幅回落也說明實體經濟回升基數并不穩固,持續向好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從政策信號看,城鎮化與改革繼續釋放改革紅利。與前一階段經濟政策調控重點相比,2013年宏觀調控政策有明顯變化,體現了“五個更加”的導向。一是更加強調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13年的首要任務是“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并強調經濟增長必須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二是更加強調城鎮化的改革紅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作為下一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李克強明確提出城鎮化是“改革紅利”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將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三是更加強調“調結構”政策效應。產業政策方面,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引導企業主動調結構,引導社會資本流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有前景的行業。財政政策方面,結構性減稅和增值稅改革有望穩步推進,公共財政將進一步加大對“三農”、民生、小微企業和新興產業等領域的投入力度。貨幣政策方面,差別化信貸工具使用將更為頻繁。四是更加強調內需的戰略基點作用。五是更加強調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預計圍繞改革主旋律,戶籍制度、財稅金融體制、資源性產品價格、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等一直推而未轉的重點領域改革有望取得新突破。
從周期信號看,長短周期交織,復雜困難局面依舊。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大體共經歷了5個經濟增長周期。從經濟周期波動規律看,投資對浙江經濟周期具有顯著影響。2013年是十八大召開后的第一年,也是政府換屆的第一年和“十二五”規劃實施的第三年。從歷史經驗看,這樣的年份都將帶來一輪投資高漲期。周期性調整中,投資的較快增長,將有利于產業更新升級和基礎設施的改善,進一步恢復企業發展信心。其次,浙江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未發生根本性變化。浙江正處于后工業化進程,當前浙江經濟明顯優于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的時期。政府、企業和居民資產負債情況良好,增長動力和潛力依然較大,工業、投資、消費等主要經濟指標企穩回升。改革紅利釋放和消費潛力的激發也將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但也有必要認識到,未來浙江經濟發展的支撐性因素正在發生變化,中長期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問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本輪浙江經濟增速放緩既有需求波動的短期因素,又是中長期潛在增長率下降的結果。浙江轉型發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總體進展不快,新的經濟增長點仍有待培育,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仍有待觀察。
筆者認為,下階段浙江經濟運行可能呈現“短期經濟運行平穩和中長期增長動力不足”并存的局面。回升向好的積極因素積聚有利于短期經濟企穩回升,但新一輪經濟周期性上漲條件仍不成熟。隨著傳統的低成本優勢紅利逐漸衰退,國內外市場環境和資源要素供應約束,浙江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條件已不復存在。考慮到當前浙江經濟正處于穩中求進的重要當口,在密切關注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把握宏調政策的節奏和力度的同時,應將更多的精力放到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放到結構調整和深化改革上,放到激活民間投資和保持物價穩定上,適當調低經濟增長目標,把各方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引導到轉方式、調結構上來,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為實現“四個翻一番”和加快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現代化浙江創造有利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