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 任廣杰 于春飛
注射室護士工作的幾點體會
王 晶 任廣杰 于春飛
注射室護士;工作體會
隨著社會高速發展,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以患者為上”整體護理模式滲入到護理工作中,作為注射室護士,如何將整體護理納入整個護理工作中是值得注射室全體人員共同探討的題目。注射給藥是治療各種疾病最常用的給藥途徑,但多數患者對“打針”會慌張和害怕,甚至逃避和躲閃,不配合操作,如何開展工作,調整患者的心態,指導患者配合操作,使藥物保質保量注入患者體內,達到應有療效,使患者達到治療的最佳狀態,是注射室全體人員的共同目標。筆者多年在注射室工作,總結出了一點工作經驗,與同仁共享。
1.1 應樹立“以人為本,服務為本”為護理理念,“以外塑形,內練素質”,打造護理品牌,著裝統一整潔,佩戴胸牌,淡妝上崗。用語要統一規范,實現護士的語言美,舉止要大方得體,開展人文服務,體現護士的行為美。注射室護士工作繁忙,要注意勞逸結合,經常鍛煉身體,擁有健康的身體素質,以保持清醒的頭腦,飽滿的精神和靈敏的反應能力,時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自覺地調整自我心理,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患者、什么樣的狀況都要始終如一的保持正確的平和的心態,并注意個人的情感和情緒,不論悲喜均應克制,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和藹親切與積極向上的態度去關懷、理解、體貼和影響、關照每例患者。
1.2 注射室護士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專業技能、良好的臨床操作能力尤其是注射室護士在為患者注射時要盡力做到“一針成功”,是做好護理工作,滿足患者需要的重要條件,只有抓“三基”理論知識學習,苦練基本操作技能,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技能才能熟練地做好每一項治療和護理工作。
注射給藥是臨床治療各種疾病最常用的給藥途徑,但大多數人在接受注射時都會有緊張和恐懼心理,因此及時發現患者的異常狀態,針對患者的心理癥結,耐心給予疏導、用溫和親切的語言指導患者,讓患者在注射給藥的過程中,放松身心,愉快的接受注射給藥,促使患者早日康復。同時對于兒童和成人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及對癥施治。
2.1 新生兒期此期患兒對環境適應能力差,抵抗力低,易受不良因素的侵襲而發病。護士在給患兒注射時,應注意室溫,做好保暖和皮膚清潔等護理。注射結束后,囑家屬切勿給患兒穿尿不濕及不透氣衣物,避免感染。
2.2 嬰兒期此期(1個月~1周歲)患兒的心理特點表現在建立條件反射,情感反應逐漸萌芽,并出現簡單的意識活動。在給患兒注射時,使患兒感到好似撫摸,分散期注意力,應做到輕、穩、巧,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刺激。
2.3 幼兒期此期(1~3周歲)患兒的心理特點除感知覺外,以情緒體驗為主,心理表現為任性,對周圍事物表現為似懂非懂,而且處在醫院環境中,看到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員及一些醫療器械會產生恐懼感,使其處于不安定狀態,此時對患兒應耐心誘導,給予語言和物資鼓勵,使其處于安靜狀態,利于注射。
2.4 學齡前期此期(2~7周歲)患兒的心理過程如感知覺、情感、意識、行為等多以人的思維、語言為基礎,既能用語言和行為等交流感情。對此期應主動接近患者,轉移其注意力,使患兒心情放松,易于注射。
2.5 學齡期此期患兒的心理過程發育已接近完整,已經接受了學校教育,有集體感和榮譽感,自控能力也比較強,已明白注射是為了治病,多數能配合治療,少數不合作的患兒,對其應表現出尊重、熱情、體貼,必要時也可使用嚴肅態度,取得患兒配合。總之,在給患兒注射,無其他工作人員時,盡量取得家屬的配合,注射前向家屬說明如固定不好,患兒掙扎亂動,會有斷針的危險等。說服、指導家屬與護士配合,消除患兒緊張害怕的心理,利于注射。另外,對高熱驚厥患兒,在注射前應盡量讓患兒飲適當熱飲,俯臥位,動作輕巧迅速,減少不良刺激,防止抽搐的發生。
2.6 成年人有很多成年人在得知要開始打針時就有害怕和緊張情況,出現頭暈、虛汗、站不穩等情況,個別緊張過度者,需分散其注意力后再進行注射,還有一些人因緊張和害怕而出現暈針情況,采取的方式是:除想辦法分散注意力外,還向患者講明如果暈針會影響藥物的吸收,增加護理人員的推注難度,患者自身還會感覺疼痛加重等情況。一般情況下,經過解說和分散注意力,大部分患者能放松下來,護士在注射時加以按揉緩解患者疼痛,患者的緊張與害怕隨之消失。
3.1 注射前護士要仔細核對,做好三查七對工作,務必準確無誤。根據藥物的劑量和性質,選擇合適的注射器和針頭,同時注意藥物配伍禁忌。注射前用中指或食指輕按注射部位,感知肌層薄厚及有無硬結,選擇合適注射部位。注射時掌握兩快一慢的原則,結束后按壓5~10min。注射結束后,應讓患者休息一段時間,不要做劇烈運動,如患者訴說打針部位疼痛,行走不便,要嚴密觀察,必要時請醫生檢查。
3.2 藥物使用前需做過敏試驗,并密切觀察有無異常或不適,如有胸悶、氣短、呼吸不暢、蒼白、青紫或煩躁不安,及時與醫生聯系,采取相應措施。肌注后藥物引起的局部硬結,可熱敷、硫酸鎂濕敷、馬鈴薯切生片貼敷等,促其吸收。
3.3 做好保護性醫療,注射時給予屏風遮擋,注射結束后要保守醫密。
護理工作是臨床治療、患者康復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注射工作時,需要護理人員掌握專業技術和醫學理論知識,熟練的臨床注射技術技巧外,應具備有良好的護理醫德,掌握患者心理學和自身良好的狀態,才能做好護理工作,為患者排憂解難從而提高護理質量。
[1] 夏凡.對門診護理工作的新思考[J].護理研究,2012,26(1B):171-172.
[2] 陳霞.淺談優質護理服務在基層醫院的實施[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36):4893-4894.
[3] 陳錦蘇,葉麗芬.淺談兒科特色注射的工作經驗[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5):365-366.
[4] 高俊茹,胡曉燕,楊珊,等.門診輸液室護理風險因素分析與防范[J].齊魯醫學雜志,2013,28(1):81-83.
R192.6
A
1673-5846(2013)09-0491-02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醫院,吉林四平 136000